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悠哉人生 > 分节阅读 689

分节阅读 68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午餐很丰盛,大家边吃边聊,当然少不了还聊着唐家的大排场。

林佳佳咋舌道,“这排场不算啥,我听说香港的富豪之家,养孩子的花费更是让人望尘莫及。据说从孩子一怀上开始,就会不惜豪花千万,预订全港最好的私立医院的头等病房、逾百万补品、星级医护团队贴身伺候、数十万胎教器材,再加上顶级保镖团护送绝对是事无巨细;等孩子一降生,又有各种专业的婴幼儿技师,对婴儿进行各方面的护理和教育。”

“真无法想象,这钱是怎么花出去的。”连煜峰听的嗔目结舌道,简直不敢相信。

“具体的数字,可能会有些水分,但肯定也不会少到哪里去。”林佳佳说道。

“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方默南笑着说道。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民间一句古训。这里所说的“穷”和“富”,包涵了不同于金钱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品质上的培养。因为男孩女号性格不同,所以女孩要富养,要她见多识广,要不一个馒头就被拐走啦而男孩确实要穷养,长大了才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林老爷子说道。

“哦我们总算找到我们小时候为什么那么惨了,原来根儿在爷爷这儿了。”

林嘉尚眉飞色舞地开始诉说他们林家男丁的血泪史,真是闻者流泪,听者伤心啊不过眼神中的笑意是瞒不了人的。

“那你现在是不是很后悔啊”林成栋捏捏手中的筷子,大有说错话,立马筷子上身。

“当然”林成栋举起手护着脸道,“爸,别激动,别激动,当然不后悔了。”

“生活的磨砺让我的意志更坚强;尤其在走上社会以后,承担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所以要穷养以励其志,否则大手大脚,纨绔子弟一个,如何上奉父母,下养妻儿”林成栋感激说道,“我非常感谢你的爸”

“上奉养父母,下养妻儿嘉尚你的个人问题也该提上日程了,要为弟弟妹妹们做表率。”林老爷子摇头晃脑地说道。

“啊”林嘉尚嘴里嘟囔道,“我还没玩儿够呢”

呵呵众人抿嘴偷笑。

哼没义气的家伙,林嘉尚挨个的瞪着这些看热闹的家伙。

说起养孩子的话题,在座的父辈们总是话题多多。

“女孩子就不一样了。”林佳佳笑地非常甜蜜,“是捧在手心里,如珠如宝。”

她一句话解了林嘉尚的围,林佳佳可不是白干的,手里比划着跑车。

林嘉尚还没来得及感激,哼就知道你这丫头没那么好心。

“嘿嘿那是结婚前,结婚后就成了死鱼眼了。”林嘉祥偷偷地笑道。

“小三儿,你皮痒了是不是。”林佳佳双手抱拳噼里啪啦作响。

“这又不是我说的,这可是曹雪芹说的。”林嘉祥赶紧声明道。

“活着是种修行,生命不息、自省不止。”方默南老气横秋,非常有禅意地说道。

“人小鬼大。”林奶奶笑道。

“说真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谚语,有一定道理的,虽说相貌由天而生,可也需要后天的精心呵护,需要平日的精致雕琢,这显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除了给予较好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开阔女孩的视野与见识。富也是丰富的意思。懂得美,懂得欣赏,懂得辨别,也就懂得了自我保护,而不会被外界的种种所诱惑。”林奶奶颇有感触地说道。

秋红叶作为有女儿的妈妈,也是操碎了心,积极地问道。“那林婶具体怎么做啊”

“从小会被带着出入各种场合,增加阅世能力,等到花般年纪,再到尘世里艰难成长,便不易被各种浮华和虚荣所迷惑,这样才不贪小利,气质非凡;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女孩,在纨绔子弟的糖衣炮弹下,很可能被花言巧语所击败。富养的女孩,因为见识多,独立,有主见,明智,很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林奶奶来了兴致,侃侃而谈道。

“嗯嗯”秋红叶频频点头。“有道理。”

“富养女,其实是一种教育投资,教育的富足;穷养男,更是一种挫折教育,男儿当自强,而没有经历过失败挫折的男孩是长不大的。

男生将来是要奋斗的,必须让他知道钱来之不易;女孩是要嫁人的,必须培养她鉴别事物的眼光,别将来被人的一块蛋糕就给哄走了。”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如此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个真正的男人,这一生要蒙受的磨难、冷眼、屈辱、挫折不知要多少。所以男孩从小就应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仁义孝道的思想,尤其在物质上不能过多给予,否则容易成为又一个纨绔子。

富养20年,芙蓉出水;穷养20载,宝剑出炉。”

“你们说了这么多穷养、富养,在我们来说就俩字。”梁奶奶笑道。

“这个我知道。”方默南笑道。

“你知道”众人齐齐地看着方默南。

“放养”方默南笑眯眯地说道。“这个梁子应该深有体会的。”

“对啊那时候的孩子是玩的主体。计划生育的国策尚未出台,独生子女人家不是没有,但少得可怜,生两个也算少的,有五六个孩子的家庭很平常,七个八个也不新鲜。因此想起我小时候,六七十年代,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现象是:孩子多。”梁子回想起往事,居然历历在目,他以为会极力地想忘记。

林老爷子笑道,“那时候不论住胡同还是住机关大院,邻里之间,孩子皆可以群论,形容起来就是乌压压”的。”

“对呀我记得小时候玩骑马打仗、双球打垒、官兵捉贼等等,动辄有满山满谷的孩子冲锋陷阵。有时候召集起胡同里的适龄孩子模拟军事游戏,照着军棋陆战棋封官,两个阵营从司令到班长封完了,还能剩下成片只能当兵的孩子,若加上同样数目的女官兵,场面可想而知。由此还引出一个动辄出现的情景:天擦黑的时候,家长扯着嗓子乱叫孩子的小名,呼唤在外边疯玩的孩子回家吃饭,有的老大老二老三轮番叫。”梁子感慨道,“如今这种声音已经根本听不到了。很多过来人感叹当年邻里关系的亲密,其实这种关系的确立,与孩子之多,孩子之间的扎堆玩、串来串去不无某种连带关系。”

“我可是记得梁子是独生子来着。”秋红叶看着他笑道。

“我那个时候可是孩子王巴拉巴拉。”梁子说起个没完,颇有点儿,忆当年峥嵘岁月感觉。

梁子讲的是眉飞色舞,大家听的是津津有味儿,尤其是在国外长大的林家孙子辈而还有妞妞和毛头他们姐弟俩。没有听过,很是羡慕啊

方默南笑而不语,那时的孩子多,家长双职工,或者农村的下地干活,孩子们都是放养的。家长没时间管,孩子有很多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他们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打泥仗、滚铁环、跳皮筋成了那个时代的经典。当年大多数孩子每天的运动时间至少有三个小时以上,虽然物质上没有现在的丰富却是身体壮壮的。

可不是现在以及将来的虚壮,辅导班遍地,除了开辟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孩子的身体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每年军训不晕倒几个,不刷新记录,那是不算军训。

现如今只有一根宝贝独苗,且家长也渐渐地看中学历,普遍存在重文轻武的观念。

孩子的体质也渐渐的玻璃化,父母对孩子的精细化培养,反而加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