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悠哉人生 > 分节阅读 30

分节阅读 3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抬阁上的表演者多为儿童担任,一般是6-9周岁儿童。儿童担任,一是因为儿童体轻,二是民间有儿童可以受到神灵保佑之说,谁家的孩子能参加高台演出,常常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宠爱,参加高台演出是许多家长和儿童梦寐以求的事情。

因为他们这条街是县里的主街道,社火表演都从这儿过,所以这条街早早的挤满了人群,好不热闹,闹元宵,突出的就是个闹字。一声令下,表演队伍开始走,人群自然的分散开,留着中间让队伍行进,旁边站着警察,小心的维持着秩序。

方默南他们站在县委门口,因为凡是路过这里的表演都在这儿停留,表演个够,所以他们早早得来到这里,她骑在老爸的脖子上,满眼兴奋地看着场地中的表演。而默北则由未来小姨夫驮着,这个小姨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不直接向小姨献殷勤,而是对小姨身边人讨好。这不元宵节又跑来了,驮着默北高兴的站在人群中观看表演,笑呵呵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还时不时的跟小姨说话,叫她扶好默北,小心被摔着孩子了,趁机和小姨说话。

表演者穿着民俗服装,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意,快乐的扭着。

整整三个小时的表演,让他们看得大呼过瘾。这个时候的表演大都是即兴的,原汁原味的,很有民间特色,没有经过雕琢的。

梁子他们元宵节却忙得脚不沾地,四处的兜售货物,见缝插针。

闹完元宵,吃过元宵后,晚上孩子们在点上纸灯笼,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大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老爸回到市里跟着建筑队上京城去了,盖大楼。老妈手续办理的很快,过完年就到姥姥家隔壁的文教局上班了。该上课的上课,姥姥也开始她的蒸馒头,日子忙碌而充实。

方默北在拿到小提琴前,林老爷子已经开始教她小蝌蚪了五线谱,过了元宵节后练习用地小提琴也终于送到了,而她也开始了正是的学习生涯。天赋就是天赋,比起默北认字来,识谱的能力,那可真是天差地别,林老爷子整天笑呵呵的,又捡到一个宝。

这不刚过完年事情办妥后大诚子就跑来了,把乡下发生的事告诉了方默南他们。整个乡下都高兴的不得了,县里专门拨款统筹安排,买的上好的塑料薄膜,费用县里先行垫付,收获时扣除就行。至于和郝伟贤订的只是草签的合同,履行日期直到蔬菜大量上市时。这样也不用大诚子他们自己费劲儿的弄玉米杆儿,有了大把的时间,闲得慌这不就急忙忙的跑来了。

来的正好,方默南正想着存折上的钱怎么花出去,怎样让利益最大化,又花的有意义。人赚钱难,钱生钱容易。钱放在银行生利息,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这段时间商店的销售,方默南的存折又鼓了起来,而且以前在农场干过,知道饲料的配方,主料基本上都是,玉米、麦麸皮、豆饼粕、棉仁粕、花生饼等等,根据需要配比。她没有选用骨粉,而是用蚯蚓代替。摆弄一个饲料厂应该可以,亲戚还可以搞些副业养殖业。

方默南把自己完整的计划书又递给了林老爷子,禽、蛋、肉生活的必需品。

林老爷子道:“南南,这菜篮子计划的另一半吧这想法好是好,但这做买卖最不好整的其实就是亲戚之间的合作,七股主事八股当家,没有个稳定的章程。成了最容易遭到这分利不匀的问题,为两毛半钱弄得亲戚不亲戚的。败了也是你怨他、他怨你的,整得好好的亲戚到最后比仇人还不如。如此这般的事情实在是屡见不鲜。”

姥姥本来也很高兴,能让乡下的亲戚致富多好的事,可一听到老爷子的话,也犹豫起来,“亲兄弟明算账,这要弄不好,可真成仇人,还得好好合计一下。”

“大妹子,你多心了,你家南南肯定还有后招。”林老爷子笑着道。

“呵呵知我者干爷爷。”方默南又拿出股份制,按照参股多少决定在生产经营中的话语权。制定严谨的工资和奖罚制度,就算是参与经营的众人也同样参照同工种就业人员发予月工资、实行奖罚。诸如涉及到店里发展方向之类的重大决议,须有股东代表共同召开会议研讨投票表决

洋洋洒洒数千字,把想象中要遭遇的难题一一终结在萌芽状态。

“这样的话,南南你太吃亏了,大诚子他们可拿不出这么钱。”林老爷子说道,以现有农村的条件,这钱简直是天文数字。

“这个我还真没想过,不过吃亏就是福。”方默南说道。

“这亏咱也得吃在明处。”林老爷子心中有了计较,正好大诚子来了。

当林老爷子把他们商量过程中的难题抛出来后,“不会,不会,哪能为了一点儿利益就反目成仇了。”大诚子听完计划,本来满心高兴,可惜林老爷子的一盆冷水浇得他透心凉。“上次一起去省城卖菜不是挺好的吗”

林老爷子使了个眼色给方默南,看看被你画的大饼,给刺激的。“那钱少,大诚子你要知道,这饲料厂的利润可不是千儿八百,就连我都难以估计它的前景和利润。毕竟财帛动人心啊”

大诚子激动的站起来,搓着手,眼巴巴的看着林老爷子他们。

姥姥说道:“大诚子你还是好好想想。”

大诚子本指望姥姥添话,帮忙,谁知道说了些泄气的话,垂头丧气的。

林老爷子又成了老师,开始给大诚子普及股份制,方默南索性大方点儿,只占了三成股份,余下的大诚子拿回村里分去。

形成了文字协议后,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大诚子也知道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一切尽在不言中。

厂子建在大诚子村里,原料就地取材,不但大诚子的爹被选为新的村支书了,而且村里有一块盐碱地,没法种粮食,也算是村里以盐碱地入股份。没有正经的公司法只能这么先凑合着了。这样不但方默南有钱可赚,还带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养殖业。

方默南在饲料厂开业特地嘱咐大诚子要用心经营饲料厂,它未来的前途会比大棚菜和养殖业更好。因为她清楚的知道饲料厂的可持续发展性。

第三十三章赚钱

更新时间20129257:49:05字数:5890

悄无声息大诚子他们的鸿旺饲料厂就很快开张了,刚刚开始时,方默南让林老爷子把一些简单的管理、记账办法和窍门教授给他们,通过实践他们很快就记住了。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多数的经营者,抱着混口饭吃,从未想过往大里发展,一方面是信息闭塞、眼界有限,另一方面是自身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目光就不长远。而林老爷子出面就是扩展他们的眼界和境界。

人们用“井底之蛙”比喻眼界狭窄,用追求“蝇头小利”比喻境界低微,用翱翔于万里长空之上的雄鹰比喻目光远大、志向高远,所表达的,正是眼界对境界的意义。没有开阔的眼界,就很难拥有崇高的境界。眼界决定境界,眼界是境界的前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