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驻马太行侧 > 分节阅读 353

分节阅读 35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未来数年,西班牙、南斯拉夫、土耳其、埃及、中东各国甚至是意大利本土都将成为两大阵营反复争夺的焦点,由于纳粹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拥有相差无几的人口基数、自然资源以及工业基础,这场旷世大战很可能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之久

这样一来,中国的机会就来了

只要中国能够在三到五年之内打败日本,就将迎来历史性的崛起机遇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国家要想崛起,什么最根本毫无疑问是教育

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的办学水平更关乎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而科技又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中华民族要想复兴,就必须潜心办学,然后通过办学促使科研水平的井喷

以岳维汉现在的地位和能力,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教育落后的现实,但他完全可以利用穿越者预知未来的优势实现科研水平的跳跃发展

现在,岳维汉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南洋理工大学

抗战爆发后,沿海地区的许多大学都迁到了西南大后方,这些大学在内迁之后办学条件都相当之恶劣,不仅校舍基本没有,连师生的基本生活保障都严重缺失,因此,只要岳维汉舍得投入,吸引部份大学前来仰光办学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当然,要想实现科研水平的跳跃式发展,光靠国内的理工科大学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实现科研水平的跳跃式发展,还得想办法从美国挖墙角人选也是现成的,那就是钱学森现在的钱学森已经是航空、数学双料博士了,目前正在加州理工大学师从卡门教授研究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以及导弹。

空气动力学、火箭和导弹是岳维汉最在乎的领域学科

只要中国能在以上几个学科领域取得突破,再加上岳维汉这个穿越者在研究大方向上的指点,中国就完全有可能成为继德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研制出喷气式战斗机以及导弹的国家,这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

搞不好还能研究出原子弹

这并非痴人说梦,历史上,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也正是在钱学森回国之后,就在短短八年之内搞出了原子弹,此时的钱学森虽然还年轻,还处在知识积累阶段,可只要岳维汉能向他提供更高的科研平台,钱学森没理由搞不出原子弹来。

而且,以目前的中美关系,再加上共同对抗纳粹阵营的需要,美国是绝对不会对中国设置科技壁垒的。

因此,只要祖国发出召唤,钱学森是一定会回来的,而且,只要岳维汉创办的南洋理工大学拥有比较良好的科研基础以及科研氛围,再高薪聘请一批美国专家前来缅甸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能把卡门教授聘为客座教授那就再好不过了。

要知道,冯。卡门教授可是当世最杰出的航空、航天专家

更重要的是,卡门教授非常热衷于到世界各地流动讲学授课。

尽管南洋理工大学尚在筹备阶段,甚至连校址也还没有选定,岳维汉却已经把仰光的大金塔给拆了,并且将拆下的7吨黄金以及7000余颗各色宝石、钻石全部变卖,所得款项分文未动,全部用做南洋理工大学的启动资金。

岳维汉全然不顾他的暴行已经给缅甸的佛教文化造成了一场空前浩劫,雄心勃勃的岳维汉现在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把南洋理工大学办成能够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相媲美的世界第一流的理工科大学

对于岳维汉的暴行,缅甸政府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再说这也是为了教育嘛。

因为南洋理工大学建成之后,不仅华人可以入学,缅甸人也是可以入学的,当然,南洋理工大学的教育语言只能是也必须是汉语。

第七卷 远征缅甸 完

第八卷 铸剑南洋

第448章 四大家族

民国31年1942年4月下旬,从美国东海岸启航,绕经南非好望角的运输船队陆续抵达仰光港,随着大批工业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的抵达,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开始在仰光、曼德勒以及仁安羌等缅甸城市展开。

一时间,整个缅甸都成了热闹的大工地。

同时,中国远征军的生产建设兵团也正式编组完成,陆续抵达缅甸的80多万壮丁以及50多万难民编成了13个生产建设兵团,缅甸联邦政府很爽快地缅甸中部以及北部的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划出了数千万亩不毛之地供中国人开荒。

对于这个岳维汉倒是浑不在意,因为缅甸几乎就没有真正的不毛之地。

像胡康河谷这样的不毛之地,其实土地非常肥沃,只是一直以来无人开垦而已。

事实上,缅甸此时的人口还不到千万,除了各大城市以及几条大河两岸的狭长区域,别的地方都很荒凉,而缅甸联邦政府给中国远征军生产建设兵团划出的土地又大多是无人居住的不毛之地,因此并未与当地的缅甸土著发生多少冲突。

刚开始,工业建设很顺利。

曼德勒钢铁城、仁安羌石油城以及仰光综合工业城的建设都已经拉开了序幕,随着美国援助的大型工程器械的到来,场地平整、道路建设、桥梁架设、水电供应等等都在有条不紊的地进行中,各大工厂的厂区也已经在图纸上画好了。

但是到了5月下旬,意想不到的问题突然出现了。

美国政府援助的第一批建材很快就用光了,美国方面建议由印度的英国钢铁公司以及水泥公司提供后续所需的建材,陈嘉庚先生却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此时国民政府内迁到西南大后方的工厂更加需要这批订单,因此执意将订单交给了国民政府。

陈嘉庚先生的义举的确拯救了西南大后方濒于破产边缘的水泥厂以及钢铁厂,但是,却也给南洋华侨全资控股的“南洋实业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