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驻马太行侧 > 分节阅读 287

分节阅读 28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岳维汉长长地叹了口气,怅然说道:“谁让咱们只能给他们带去杀戮和流血呢小鬼子却可以带给他们大米、白面、糖,还有安定而又体面的生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他们会有这样的选择,那也是人之常情”

“他姥姥。”池成峰窝火道,“咱们让哪评理去”

岳维汉摆了摆手,向刘毅道:“参谋长,把武工队都撤回来吧。”

这仗再打下去已经没什么意思了,假如各县游击区的民心都让冈村宁次这老鬼子给抢去了,武工队纵然把所有的封锁网络都破坏了,那又有什么用都说军民鱼水,军民鱼水,离开了老百姓的汪洋大海,国军这条鱼还能有活么

“总座,真就这样放弃游击区了”刘毅不甘心地道。

“不放弃又能怎么样呢”岳维汉郁闷地道,“这仗再继续下去,游击区的老百姓就会帮着日伪军对付咱们的武工队了”

“嘿。”刘毅愤然击节道,“这仗打的,真叫窝囊”

岳维汉默然不语,武工队的反“蚕食”之所以失败,既不能归于游击区老百姓的不忠,更不能归于武工队和39集团军缺乏战斗力,事实上,武工队和39集团军的战斗力已经很强了,至少在军事上他们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

冈村宁次赢就赢在“中日亲善”这一条

冈村宁次可以给予游击区的百姓以安定、体面的生活,岳维汉却做不到,岳维汉和他的39集团军甚至还需要游击区的老百姓用生命去保护,这是岳维汉的死穴,也是39集团军的死穴,更是国民政府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死穴

敌后抗战从来都是残酷的,从来都是以牺牲百姓为代价的

当小日本将“中日亲善”的战略提案真正落到实处时,中国的敌后武装力量就顿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遭到挫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历史上,当冈村宁次在华北地区大规模地推行“怀柔”政策时,八路军也一样遭到了重大挫折。

石门,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田边盛武兴匆匆地走进了冈村宁次的办公室,旋即猛然收脚立正道:“司令官阁下,最近几天,各县的武工队突然间全部销声匿迹了,现在,各县正加紧修复被武工队破坏的据点、炮楼以及隔离沟,最多半个月,就能将所有的准治安区纳入皇军治下了”

“哟西。”冈村宁次欣然点头道,“再接下来,皇军就该实施囚笼政策了”

第二步“蚕食”政策既然已经大功告成,那么再接下当然就要推行第三步“囚笼”政策了,所谓囚笼政策,就是继续利用据点、炮楼外加封锁沟隔离封锁冀南各县的国军、八路军根据地,首先采取经济封锁,然后采取军事手段、逐次扫荡

第六卷 驻马太行 第377章 伟大的胜利

第377章 伟大的胜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初,日军经过长达半年的“蚕食”,基本上占领了华北地区的准治安区游击区,同时,由于冈村宁次不惜血本大力推行“中日亲善”的政治路线,导致广大游击区的老百姓全面倒向了日伪政府。

由此,在广大敌后战场活动的国共两军同时陷入了困境。

国军方面,岳维汉的39集团军由于创建了坚固的太行山根据地,根据地内也建立了庞大的军工企业以及数量众多的民用企业,因此,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既便是冀南各县的独立大队,由于背靠太行根据地,也还能勉力支撑。

不过,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于学忠的第3集团军就不行了。

此前,孙连仲、于学忠所控制的区域比岳维汉要大得多,不过遗憾的是,所控制的区域不是山区就是穷乡僻壤,而且没有像样的军工、民用企业,外围的游击区全面失守之后,两大集团军所面临的局势顿时就急转直下了,主要困难有两个,一是粮饷筹措不到,二就是弹药接济不上

八路军方面的局面比国军第2、第3集团军还要糟糕。

第2、第3集团军的处境虽然艰难,可根据地好歹是整块的,部队的集结更容易,战略腾挪的空间也更大,可八路军各大军区的根据地却是一小块一小块被日军给分割开来的,部队集结很困难,战略腾挪空间更是几乎没有

一枪打穿根据地,对于八路军来说,绝非传说

至此,日军对国共两军根据地实施军事、经济封锁的条件已经成熟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冈村宁次在华北地区全面推行“囚笼”政策,在推行“囚笼”政策的同时,日军还派出小股部队不断向国军、八路军根据地的腹地发起清乡骚扰,对于国共两军的根据地,冈村宁次就没那么客气了。

对于治安区的中国人,冈村宁次可谓百般优待。

对于准治安区游击区的中国人,冈村宁次也是百般笼络。

可对于非治安区根据地的中国人,冈村宁次却高高举起了屠刀。

日军在袭扰国共两军根据地时,大多采取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这一区别对待的政策对国共两军的根据地造成了严重伤害,根据地的百姓由于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开始被迫向日统区迁移,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国共两军敌后抗战的困难。

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经过长达半年的残酷封锁以及清乡袭扰,国共两军的敌后根据地遭到空前重创,由于缺乏药品,数以万计的战士在身受轻伤之后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于粮食短缺,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军民活活饿死

国共两军虽然也组织了许多次反扫荡,不过收效甚微。

岳维汉也想过东出土门要塞,支援八路军和孙连仲反扫荡,不过冈村宁次这老鬼子很谨慎,华北方面军直属的第5、第10、第18及第20师团始终就驻守在石门附近,没辙,岳维汉的39集团军根本就不具备主动出击的条件。

到了民国二十九1940年7月,局势越发的恶化。

鲁中山区,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由年初的超过15万人锐减至不足5万人,而且武器弹药严重匮乏,重武器基本上损耗殆尽,机枪基本上成了摆设,步枪数量也严重不足,两个士兵只能合用一杆步枪,而且子弹只有不到五发

苏鲁边区,于学忠的第3集团军也由年初的10万人锐减至3万人,武器弹药方面,第3集团军比第2集团军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缺乏枪支弹药,于学忠甚至模仿西北军组建了大刀队,激励官兵用大片刀杀敌。

八路军方面,同样减员严重。

百战大战时,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一度曾经达到250多个团,超过五十万人

然而,到了民国二十九年7月间,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已经锐减到不足二十万人了,此时的八路军,比历史上还要困难。

因为历史上的冈村宁次并没有遇上岳维汉这个死对头,日军的封锁网络也没有遭到火箭筒的强力挑战,炮楼、据点的建筑强度要比现在低许多,八路军化整为零以后,还可以东边拔一座炮楼,西边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