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华时代 > 分节阅读 106

分节阅读 1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国际与国内形势而新组建的一支水上武装力量,其使命是保障长江水道通航安全,整肃长江水上治安,维护正常通航秩序。全体官兵要牢记华军宗旨和舰队使命,努力训练,尽快掌握舰艇及火器操作要领,早日形成战斗力。

陈华指出,当今的时代,是民族独立的时代,亦是海洋争雄的时代,谁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获得更多的利益。华夏民族独立军,不但以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为己任,同时亦应该在海洋上有所作为,否则,不足以保卫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更谈不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陈华特别强调,当今华夏,虽然推翻了清廷的封建统治,但国内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一些利益集团玩弄政治,愚弄民众,为了一己私利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这样的人,这样的集团,必须将其赶下历史的舞台,接受四万万民众的审判”

s:怎么回事更新并没停下来,可点击和收藏却越来越低

第202章 峰回路转1求收藏推荐

更新时间2011526 17:37:57字数:3130

报纸上关于陈华的讲话,并未在各实力派中造成多大影响。因为,这个时代的政治人物,话中的“火药味”,甚至“骂街”、“威胁”都是很常见的。

真正引起注意的是“长江舰队”四个字。既然叫舰队,就绝对不止1艘舰艇,在这个时代能称得上“舰队”的,也绝对不会是木壳船虽然能在长江上航行的舰队排水量都不大,但更大的战舰也进不了长江呀。

所以,在懂海军的人看来,西南方面的这支舰队只要一出现,必定是长江沿线特别是长江中、上游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而在袁世凯、孙文等人看来,“长江舰队”的出现,是陈华不甘于寂寞,不甘于西南一寓的野心的展现

再结合几位洋大人到成都后遭到的冷遇,袁氏集团再不明白陈华的想法,就只有买块豆腐碰死算了

但袁氏集团真的弄明白了西南的态度,也未必,甚至相差千里万里

“大总统,上次的谈判条件,是不是有些弄巧成拙哦。”王士珍一直呆在北京,为袁世凯出谋划策。

“怎么弄巧成拙,我漫天要价,他坐地还钱嘛”英法日俄四国代表到达成都不久,袁世凯实际上就已经准备让步了,只是袁世凯不能主动提出来罢了。

“但是,大总统,陈华这次可是来者不善啊。华军的第四纵队、第五纵队已经全部摆在岳阳附近,华军第一炮兵师据说已经到达宜昌,第二纵队也调到了川东,随时可以从三峡出川,这样,如果按华甫的武汉决战计划,华军的总兵力极有可能达到17万”王士珍明白,北洋几大集团军,全部加起来也不可能是华军的对手,因为从常德战役的结果来看,华军一个主力师21000人,完全可以应对国防军三个正规师38000人甚至更多。

常德战役,是真正让袁世凯集团感到震惊也感到惶恐的战役,国防军以45000人的规模,竟然在12个小时内完败于对方的28000人。如果说,此前的滇、黔之战的结果,让袁世凯还有些幻想的话,那么随着常德战役情报的丰富,袁世凯已经明白,即便是最会打仗的冯国璋,也无法挽回失败的命运。

“聘卿,你说咋办”袁世凯也想找个台阶下来,否则,武汉决战一开打,北洋集团可能从此一厥不振。

“仲珊的兄弟想去重庆看看他的哥哥,是否可以让他给陈华带一封信”

“一封信谁的信”

“这封信,我想以我和华甫等人的名义写,大意是质问陈华到底要干啥,问问他的底线”。

“嗯,可以。”袁世凯点了点头。

此时,袁世凯算是明白了,这陈华从宣统时期就开始了西南的谋划,而自己手中的军力,几乎都是光绪三十三年以前的实力,陈华是有心,而自己是无心,在这场有心对无心的对决中,落了下乘也属必然。

所以,袁世凯特别需要时间来整军、扩军。从常德传回的情报,华军的炮火很猛烈,华军的机关枪也特别多,这很好办,掏钱买就行;华军的炮火打得很准,这也很好办,加强炮兵训练就成袁世凯心里计划着,只要两年时间,北洋国防军的整体战力就一定会超过所谓的华军,到时,才是真正的决战之时

陈华并不知道王士珍和袁世凯的想法,此时,他的基本策略就是,如果在炮兵师到达岳阳后,袁氏还不改弦更张,那么,武汉决战就不可避免如果袁氏集团清醒过来,愿意放下姿态好好谈,那么,陈华也不会执着于打,也不会故意去追究一个什么战争责任的问题,陈华的底线就是:第一,华军实际占领地区为西南管辖之地,华军不会让出;第二,袁氏集团将广西交由西南军政委员会管辖;第三,在前两条实现的基础上,西南可以在政治上承认袁世凯大总统的合法地位;第四,北洋政府不得增设任何有碍于西南与全国之间人员往来、货物流通的制度与机构,否则,西南将不承认履行第三条和第五条的义务;第五,西南每年将拨出500万元专款,用于西南地区之外的教育与民生,其中300万元用于教育发展,200万元用于灾民救济。

5月14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收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何宗莲等人的专电:北洋军代表曹桦曹锟之弟,杜撰即日将赴重庆,带来国防军和平的意愿,请陈华和华军立即停止进军,共谋华夏之和平。

“呵呵,终于稳不起了”陈华接到电报,心情也放松下来。

陈华不是怕打,也不是担心这种内战会导致国防力量的丧失,陈华真正担心的是,华夏的全面内战,会不会改变原有的世界进程

在本来的历史上,即从辛亥年到一战爆发,华夏国内的战争多是省内或省际之间的小规模战争,而且武器陈旧、战术老化,根本入不了列强的法眼,但是,陈华穿越后的历史,战争的规模已经扩大了,而且战争使用的装备,战术的选择上,都大大地强于本来的历史。

战争规模的突破,新装备的使用,新战术的出现,如果能直接加剧列强的一战,这是陈华特别愿意看到的;但万一起到的作用相反,减轻了列强战争的强度,甚至延缓了战争的爆发,陈华最大的优势即洞晓历史的优势将丧失殆尽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陈华那宏大的计划就只能烂在自己的脑海里,陈华可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挑战整个欧美列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