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华时代 > 分节阅读 34

分节阅读 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注意到了陈华的名字,当手下的人找来陈华的资料后,赵尔巽更是大叹:人才,人才,自古英雄出少年,果然如此

特别是凯江县近一年来上交省府的税收一再增长,从最初的月万余元上升到月近十万元更让整天为钱而忧虑的赵尔巽觉得这陈华还真是自己总督四川的一大福星。本来,四川的财政并不困难,不但满足了本省需要,还要支付滇、黔、藏等地编练新军的费用,其中西藏一百万两,云南五十万两,贵州四十万两,甘肃、青海各三十万两。但是,由于藏边发生叛乱,赵尔丰率军入藏,其费用得由四川筹集,一下子把四川的库银给榨干了。

曾经,赵尔巽还想过给陈华任命一个官职,其位置都找好了,就是将陈华安排到省府的实业厅里,让其具体负责四川的实业建设。但是,赵尔巽将这个想法让人告诉冯贵后,冯贵却回信说陈华不想离开凯江,赵尔巽只得作罢,当然,赵尔巽也只是说说罢了。如果陈华愿意前来任职,这是一桩好事,陈华不愿意来任职,赵尔巽也没什么损失。赵尔巽此举,只不过表示他对陈华这个年轻人比较欣赏罢了。

这个消息陈华此时并不知道,当许多年后冯贵闲聊时说起这事时,陈华反问,“我可能去给清廷当差吗”

关注陈华的,不只是赵尔巽,还有“养病”在家的袁世凯。此时的袁世凯虽然被载沣赶回了老家,但其手下依然王士珍、曹锟、段祺瑞、冯国璋依然手握大权,载沣从西南腹地搞到一种新枪,几个手握大权的新军统制不但知道,而且每月还能从中分到一些。当然,由于华夏1型步枪的总产量有限,所以他们能分到的枪支也只够装备自己的警卫部队。

伴随枪支而来的,便是枪支生产者的一些故事,起先有人说生产这种枪支的人才只有16岁,根本没人相信,但每个与那生产者有关的人都会说起这事,让他们不得不信了。

袁世凯能知道陈华,显然是这几个家伙的功绩。这几个家伙之所以把陈华的消息告诉袁世凯,是因为这些家伙想将陈华的兵工厂控制起来,便来信请袁世凯拿个主意,因为每次与陈华的交易都是载沣的手下去办的,所以他们拿不准载沣与陈华的关系。

“不要轻举妄动”袁世凯在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告诉他的那些手下们,既然载沣都能容忍陈华的存在而不是去将兵工厂吞并,你们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再说,新军17镇朱庆澜就在陈华的身边,他们都没动别人,你们也能去动

当然,这些信息陈华并不知道,如果知道了的话,还不知会惊出怎样的一身冷汗载沣之所以不动,是因为载沣比哪一个人都清楚,清廷已经摇摇欲坠,如果自己对一个搞实业的人下手的话,说不定会引来巨大的反弹,而南方的革命党人说不定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当然,河南那只病老虎也是载沣不敢异动的原因之一。

好在清廷的密探探知,这个陈华并没有与革命党来往,其生产出来的枪支除了卖给自己和四川新军外,并没有卖给革命党的势力,这也让载沣吊着的心放下了一大半。

至于朱庆澜不动陈华,同样是载沣的态度及赵尔巽的牵制了。朱庆澜虽然是新军十七镇的统制,但也是直接受四川总督管辖的。

大人物不动陈华,并不表示陈华就可以高枕无忧。这不,负责内卫的钟平急匆匆地跑来找陈华了。

“有事”陈华对手下说话向来是直接得很。

“是的,教官。我们发现凯江城里混进了一些可疑之人。”钟平说道。

“可疑之人怎么可疑,说说看。”陈华心想,这凯江城平静好久了,是该有些事情发生了才对。

“一共有六人,昨天到的。他们在陶然居要了三间上房,据我们在陶然居的内线说,这六人好像都会点功夫,而且还随身携带有武器,从他们走路的姿势看,极有可能是军人”钟平说道。

钟平的内卫部队,目前已经发展到百余人,相当于一个连的兵力,其主要任务就是维护陈华所有产业及陈华的安全。钟平也发展了一些直属内卫部队的情报人员,这个陈华也是知道的,这些情报人员也都集中在凯江县内,对于陈华和钟平来说,这些人主要就是起到一个眼睛的作用。

当然,陈华的安全则是由刘玄德直接负责。刘玄德早就不是五显庙里那个刘打屁虫了,经过磨盘岭三个月魔鬼般的训练,再加上平时跟着陈华所得到的指点,其综合素质提高非常快,早就与武刚、朱山等人一样成长为陈华的得力干将了。

“继续观察,注意重点位置的保护”陈华直接命令道。

“会是些什么人呢”钟平的刘玄德走后,陈华陷入了沉思。如果是朝廷或官方来人,绝不会这样偷偷摸摸;难道是革命党或会党前来凯江活动陈华觉得极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在陆如海离开凯江之后的一段时间,革命党和会党并未放弃想从陈华这里弄到武器的想法,先后派了三批人前来面见陈华,在让刘玄德弄明白他们的来意后,陈华一概是面也不见,就让刘玄德将其打发走了。其中有一批人提出可以用钱购买,陈华也以“武器被朝廷全部包销”为由而拒绝了。

s:呵呵,朋友们真是太给力了今天的推荐已经达到了64票什么话也不说,千殇在此向各位鞠躬,然后,码字去

第071章 刺杀2

更新时间201141 7:53:21字数:2068

如果说陈华对南方的革命党或四川的会党有偏见,陈华肯定不会承认。陈华在内心里,是认定革命党、会党等人是成事不足的人,即便在与后的日子里,陈华也不愿意与这些人打交道。

至于自己卖武器给朝廷,而不卖武器给革命党,会不会让历史偏离原来的轨道的问题,陈华压根儿就不会去考虑。陈华穿越而来,就是对历史的最大改变。至于朝廷新增九万条或十万条枪,在陈华眼里什么也不是。因为华夏1型步枪的性能根本无法与华夏2型步枪相比,再说,只要战场上有机枪和火炮的压制,拿步枪冲锋的人根本就是炮灰。

如果载沣真的能够从陈华手上买走十万条华夏1型步枪,陈华就可一次性获得800万元的收入,即使除掉成本和相应的开支,获利也可达600万元。这600万元,自己不挣,难道让别人去挣。辛亥年后,清廷将退位,而陈华也是鞭长莫及,这些钱到时肯定会落到别人的腰包里去。

当然,如果革命党派一个大人物或者陈华知道的历史人物前来洽谈,陈华也会改变自己的主张,毕竟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只是,并没有这样的人物来找陈华。

其实,真要说起来,陈华对革命党的主张还是很佩服的。民族、民权、民生,每一项主义都直指华夏要害。在陈华看来,民族就是强大的国防,足以驱逐列强保家卫国的国防力量,而陈华对民权的理解与孙大炮有所不同,在孙大炮那里,民权就是自由民主,但这纯粹是纸上谈兵,华夏的历史,过去没有民主,以后也将不会有西方的那种民主,陈华理解的民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改革官僚体制,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但要如何做到这一点,陈华目前也没好的思路。

民生,很好理解。但在具体主张上陈华更是与孙大炮不同,有过前世经历的陈华深知,平均地权并不一定能解决民生问题,平均主义只能带来贫穷,前世那些农业特别发达的国家,其地权也不是平均的。在陈华穿越前夕,华夏的土地虽然名义上分到了一家一户头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制也开始出现,土地开始集中到有能力经营的人手上。

陈华也不只是想像或思考,在想到一个奇特的主张时,陈华也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这些灵光一闪的东西,说不定以后就会用到。

“老大,你该去刘知县那儿赴宴了”陈华正想着土地问题,刘玄德进来招呼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