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华时代 > 分节阅读 24

分节阅读 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工,河堤建好了,工厂的房子差不多盖起来了,围墙按陈华的要求也立起来了,同时为了盖这些房子,陈华还让王实投资建设了一座砖厂,一座瓦厂,这两座完全可以采用手工生产的工厂共有200余人,前期生产出来的砖瓦刚好够陈华自己消耗。待陈华回到凯江时,厂区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及园林绿化。

其次是赫莱在上海帮忙找的企业管理人员也已经到位,陈华的事情赫莱自然是不遗余力去做。管理人员一共有12位,带队的名叫宋科,是一名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宋科此前已经在上海的洋行工作了三年,其职位也做到了经理的层级,在洋人成堆的洋行里,宋科的职位让很多人羡慕。但最终,宋科还是被陈华给出的高薪及理念给征服了,为了这人,陈华给赫莱写了一封长达三万字的信件,详细解说了自己的企业理念和对人才的渴求。

与宋科一同到来的,还有留学日本、英国的学生,最初,陈华对留日学生非常不感冒,被赫莱一句“不理智,感情用事”给惊醒了。原来,自己还真着了相,爱屋及乌不对,但恨屋及乌同样是错误的。当然,总共这次来的留学生也只有5人,其他人多是有多年工厂或洋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按宋科的说法,这些人完全可以胜任500人以下工厂的管理。

其他几名留学生,李洋,是副总经理人选;翟光明,曾获得日本电力工程师资格,是电厂厂长的不二人选;钢厂则由程恕负责,他曾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工作经历;煤矿矿长则由胥仲仁负责,这人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采矿专业。

这些人,对于陈华来说自然是不够的,好在赫莱还在不断招人,而且即将到来的至少还有100名左右的德国工程技术人员。让公司如期投入生产经营,陈华还是充满着信心。

此前,陈华在上海注册的公司名叫华夏国际贸易公司,在凯江起家的这些企业,陈华顺其自然就将其命名为“华夏实业公司”。董事长由陈华担任,总经理宋科,副总经理李洋,至于股东构成,除了陈华是天然大股东投资商外,陈华给了宋科1有股份,副总经理及各厂厂长,均为05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银元此后不再用两,因为此时清廷已经改两为元。

至于王实这人,陈华也给了他05的股份,但是,他在公司里则不再担任任何职务,陈华给他安排的任务是以后的“后勤辎重部长”,当然,此时只是叫他负责筹措磨盘岭物资的采购。王实的特点是做事认真负责,管一个小作坊可以,但管一个数百人的工厂或数千人的公司,其全面协调的能力包括开拓精神就显得不足了,这样的人,正好是后勤辎重的好人选。

陈华正在与宋科等人研究设备到来之后,公司运作的事情,王伯前来公司报告,说是冯知县来访,并跟随到了公司。

凯江知县冯贵,此前陈华曾经远远地见过,公司开始运作之后,多是王实与其联系,王伯因为一些事情,在陈华呆在磨盘岭的日子里,也曾找过冯贵办事。这一来二去,冯知县与王伯也算是熟了。

陈府虽然人丁不旺,但陈府这个新兴家族却显得极其强势,上千亩的工厂,估计不低于五十万银元的投入,让王伯这个陈府管家的角色变得极其重要。当然,陈华的身份也是他在工地上招护厂队员时才暴露在众人的面前。

“知县大人,请上坐。”陈华打发掉宋科等人后,在公司办公室里见到了来访的冯贵。

“呵呵,陈公子,本县打扰了。”三十多岁的冯贵显得极其客气。

“哪里哪里,鄙人事业初创,还请父母官大人多多关照。”陈华也极为客气。

“陈公子大才,本县今天来确实有事要与陈公子商量。”冯贵直入主题。

“知县大人请讲。”陈华也是一个爽直的性格。

“陈公子,是这样的。我这些年来存下了一些银子,再加上家族给我的,总共有二十万元左右,我想,陈公子兴办厂矿,正是用钱的时候,如不嫌弃,能否让我在陈公子的公司里参一股”

参股,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冯知县要打本人的主意陈华一时陷入了沉默。

“陈公子,我知道这事有些唐突。”冯贵开始解释起来他决定入股的原因。原来,冯贵的家族也是一个大家族,祖上在满清也是极其辉煌的,只是到了冯贵这一代,有些式微罢了,即便这样,其二叔冯荣现今也为江宁道台,其小叔冯伟业为袁世凯手下新军第三镇下的一个协统,其他亲属在沪上及海外经商。

冯贵之所以决定入股陈华的事业,与赫莱在上海的行为很有关系。赫莱在上海注册华夏国际贸易公司,且大肆招人,早就引起了上海商界的注意,其中冯贵的一个亲戚竟然打听到华夏贸易公司的投资人竟然是四川凯江县的,那亲戚一想到冯贵正是凯江知县,便花费大力气去打听华夏贸易公司的情报,还别说真还让他打听到一个重要消息,那就是华夏贸易公司成立第一笔业务竟然是向德国订购了大批机器设备,其价格竟然高达70余万元,这个重要消息自然引起了冯家决策者的注意。

s:今日第二更到,明日一早千殇要去成都办事,更新时间可能会受到影响,千殇尽力保证每日两更。千殇在此鞠躬感谢收藏本书和给本书推荐票的朋友了

第050章 凯江县的近代工业建设1

更新时间2011324 0:07:38字数:2295

要知道,当时办一个非常先进的面粉厂,其投资也仅在几万元之间,七十多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放在上海,立即就是上海滩位列前三的富商。随着情报的深入,冯家越来越感到心惊,那赫莱手上,竟然还有十多项技术发明,准备在欧美各国申请专利。

最后,冯家作出了一个亲近陈华最好是加入陈华公司的决定,并同时给冯贵汇来了十五万元,由冯贵出面操作这件事情。

“如果我同意你们冯定入股,你们想占多少股份;另外,我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听完冯知县的讲述后,陈华略一思索后问道。

“我们希望在你的华夏实业公司里占股20,至少要占股15;另外,如果我们双方合作成功,冯家上下自然会为公司尽力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