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晋朝那些事儿 > 分节阅读 50

分节阅读 5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恭这才暂时作罢。到了这年十月,为孝武帝司马曜下葬以后,司马道子想和王恭拉拉关系,亲自为王恭送行。王恭教训他说:“你现在在居丧的期间,又是丞相,应当起到表率作用,任用忠臣,远离小人,维护国家尊严。不要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贪图享受”

司马道子听了很不高兴,回去跟王国宝说:“王恭这个人太可恶了。每回和我谈及国家大事,总是板起脸来教训我,我实在是受不了不除此人,我心里不舒服。”

王国宝便和堂弟王绪带禁军去追杀王恭。王恭正往回走呢,忽听得后面人喊马嘶,尘烟四起的,知道这是有人要杀自己,急忙从小路逃走。他一回到京口,便整顿兵马,并派人去江陵邀殷仲堪一起起兵征讨王国宝。

殷仲堪对这件事很犹豫。桓温的小儿子桓玄来访殷仲堪,他极力鼓动殷仲堪起兵。桓玄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原本想在朝中混个出身,但一方面他父亲的声名不好,影响他的仕途,另一方面司马道子很看不起他,处处压制他。虽然官场上有很多人帮桓玄的忙,但桓玄最终郁郁不得志,只做一些中下级官职。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回到江陵。桓家在江陵的根基还是很深的,颇得人望,因此桓玄在这个地方做地头蛇还是很吃得开。就是殷仲堪也得让他五六分。桓玄听说要反司马道子,当然很高兴,极力怂恿道:“王国宝等人和你是死对头,早就想除去你。现在你不反他,将来他把你调回朝中,你不是束手就擒,白白让人家除去你么如果你同意和王恭东西两路齐攻京城,我愿率我的手下为你做先锋”殷仲堪遂下决心起兵。

王恭和殷仲堪以讨伐王国宝的名义进军京城。王国宝派王绪去竹里拒敌,但很快被王恭的前锋军刘牢之的部队打败,王绪逃回京城。王恭进逼京城,司马道子非常害怕,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卖命心腹王国宝和王绪都杀了,然后写了一份极为深刻的检查,派人送给王恭,请他退兵。

王恭一看这两个仇人都死掉了,司马道子也服软了,于是收兵回到京口。殷仲堪这时带兵刚刚到了巴陵,得知王恭已经把事情搞定了,也带兵回江陵。

经历过这件事以后,司马道子深深地感觉到手中掌握几千名禁军是干不成什么事的。要想大权在握,必须手握重兵。于是他听从司马尚之、司马休之兄弟的建议,又任命王国宝的异母兄王愉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及豫州等四郡军事。司马道子此举让豫州刺史庾楷很不高兴,他见司马道子要夺自己兵权,便派人向王恭诉苦说:“司马道子这是要削弱藩镇的权力,现在当趁着还没有对你下手,赶紧想办法对付他。”

王恭于是又约殷仲堪、桓玄出兵。刘牢之则劝王恭道:“司马道子的这个任命,虽说是有失公允,也不算大过错。而且削的是庾楷的兵权,与你并没有损害,你何必再次起兵。”

王恭没听刘牢之的,再次起兵。这次声讨对象是王愉、司马尚之、司马休之。

司马道子听说王恭和殷仲堪又带兵来了,又急又怕,嘴里不住说:“看来这回只有等死啦。”

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表示愿意出战。司马元显当时只有十七岁。司马道子问他道:“北府兵天下闻名,刘牢之又是名将,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也敢说大话”

司马元显道:“王恭这个人恃才傲物,而且并不重用刘牢之。以刘牢之之才,怎甘屈居其下两人必有矛盾。父亲只要给刘牢之写一封亲笔信,向他许诺:如果阵前反戈,除去王恭,便把王恭的官职爵号全给他。我再派一个能言会道的人送这封信,不信刘牢之不反。只要刘牢之反了,王恭必败。”

司马道子觉得这个计策相当不错,于是派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率军去竹里拒敌;任命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去守石头城,对付庾楷。

司马元显到竹里后,立刻派庐江太守高素拿着司马道子的亲笔信去劝降刘牢之。高素原来也是北府军旧将,和刘牢之是战友,他来到营中先不说劝降的事,却对刘牢之说:“现在朝廷虽然算不上好朝廷,但也没到周幽王、周厉王的地步吧。王恭是受过先帝大恩的,又是当今皇帝的舅舅。他两次带兵来京,这是对皇室的侮辱和轻慢。我看此人将来必有称帝之心,你要是继续跟着他混,那你将来就是附逆之臣。想将军当年赫赫有名,为天下名将。连史册都把你记在功臣传中,而今却要毁于一旦,真让我痛心啊。”

这些话正说中刘牢之的心事,他也叹气道:“我哪里是心甘情愿啊,只是我屡次劝谏王恭,他不听我的,你说怎么办”

高素道:“你劝他,他不听,你就当讨伐他。你这叫做讨逆,是不世之功啊”

刘牢之想了想道:“我不忍心去讨伐我的老上级,这么办吧,我离开他总行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