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晋朝那些事儿 > 分节阅读 1

分节阅读 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逼宫

两晋的故事还得从三国末年讲起。

咸熙二年265四月,司马昭中风而亡,他的儿子,三十一岁的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丞相职位和晋王的封号,同时还获得了司马家族对曹魏朝廷的控制权。这时曹操创建的魏国,已经完全被司马家族所掌握,就像曹操当年掌控汉室江山一样。

据说司马炎的头发长得垂到地上,而普通人能留到腰际也就很不错了;而且他站立的时候,不用弯腰两只手垂下来就能摸到膝盖以下,因此当时人们认为司马炎有异相,必为帝王。

司马炎肯定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他继晋王位后没几天,便催着魏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让位。群臣中绝大部分人都站在司马炎这边,一致要求曹奂禅位,剩下的一小部分大臣则沉默不语,他们虽然良心受到谴责,但还是认为性命和官禄更加要紧。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十九岁的曹奂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这情形竟然和当年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逼汉献帝让位时差不多。只不过司马炎比当年的曹丕表现得更加露骨,他直接指着曹奂的鼻子说:“你是个无能之辈,应当把江山让给有德有才的人,那个人就是我。”

不怕死的人还是有的。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是满朝文武中唯一一个肯替也敢替曹奂说话的人,这注定了他将在三国历史的最后一页留下浓重的一笔。

此人叫做张节,官居黄门侍郎。黄门侍郎的工作是为皇帝传达诏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如果皇帝能够执掌政权的话,黄门侍郎当然是一个很有权威的职位。但现在的黄帝曹奂如同寄人篱下之狗,张节的这个官位自然也就算不了什么。

虽然人微言轻,并且人单势孤,但张节仍然毫不畏惧地朝着司马炎厉声喝道:“今天子有德无罪,何故要让与他人”

司马炎认为自己能够以理服人,而且他确实相信自己占着天大的理。他把这两个天大理由向张节摆了出来。

第一,此社稷本来是汉朝的社稷。既然曹操和曹丕父子两个能篡夺汉室正统,我为什么不能再从曹家手中接过来

第二,现在曹魏的天下是靠我司马家族三世武功得来的。如果没有我们,曹魏可能已经让吴国和蜀国瓜分了。现在曹魏国这么强大,那是我司马家族的功劳,我当然有权利拿来享受。

张节冷笑:“不是你司马家的人为曹魏打下了天下,而是曹魏养活了你司马家的人,给了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给了你们荣华富贵。现在你却要逼皇上禅位,你就是篡国之贼”

司马炎当时被骂得哑口无言。文斗不行那就武斗,司马炎立刻叫来士兵,就在大殿之上,当着曹奂的面乱棍打死张节,然后扬长而去。

张节的鲜血,崩溅在陛台和殿柱之下,曹奂被眼前的惨象吓得浑身发抖。但张节的死多少让他有了一点点的胆气。在司马炎走出大殿之后,曹奂仗着胆子请求群臣的支持:“你们吃的是我曹家的饭,领的是我曹家的工资,你们的祖辈也曾是我曹家的功臣,难道你们真的愿意江山改姓,成为贰臣么”

大臣们都低下了头,大殿里一片安静。曹奂这时才感觉到什么是众叛亲离,但更狠的还在后头。

司马炎的心腹贾充呛的一声拔出剑来,指着曹奂喝道:“你难道想学曹髦么”

贾充这个人在三国的历史里太有名了。他因两次在平息曹氏旧臣的反叛中战功卓著而被三世专权的司马家族重用。他做过的最出名的事就是弑杀魏帝曹髦。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嚷出了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著名口号之后,带着宫中的童仆、太监鼓噪而出,欲凭这几百乌合之众,发动政变,重夺皇权。曹髦这一举动还真吓住了不少人,司马昭派弟弟司马伷带兵入宫,立刻被曹髦赶走;屯骑校尉司马宙带兵阻拦,曹帝左右的人齐声吆喝,司马宙也被吓退。眼看曹髦已经带着人出了皇宫南大门,贾充急忙亲自带着兵士数千人前来迎战。

曹髦坐在马车上挥动着宝剑厉声喝喊:“我是天子,你们跟我打仗是要谋反么”贾充手下众人听到皇帝怒喝,哪个敢有胆子跟皇上开打,也准备拔腿逃跑。贾充急了,大声喊道:“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等什么”这句话立刻稳住了军心。太子舍人成济深受激励,一马当先,上前一枪刺死曹髦。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十四岁的曹奂为傀儡皇帝。至此,曹魏政权及其支持者们再也无力也无胆反抗司马家族了。贾充是司马氏家族三代功臣,而成济不过是一个偶尔得幸的末将而已。为了安抚众心,二百五成济成为替罪羊,落得个三族尽斩的下场。成济临死前还在喊冤,说这是贾充的命令。但喊冤的结果只是司马昭让刽子手先割掉他的舌头,再送往法场处斩。

贾充曾劝司马昭不要违反礼制而废长立少,立挺司马昭立长子司马炎为太子。所以司马炎继位做了晋王以后由衷地感激贾充,任命贾充为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给事中,改封临颍侯,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曹奂当然知道贾充是个什么人物,杀皇帝的事他已经做过一次了,再做一次大概也不会介意,所以当贾充的利剑指向自己的咽喉时,他崩溃了,用颤抖的声音命令太常院立刻去南郊筑受禅坛,坛成后禅让皇位。

改革

司马炎如愿以偿,于咸熙二年266十二月,继帝位,建晋朝。魏帝曹奂跪于坛下,接受了司马炎的封号陈留王,于司马炎称帝的当日便起程离开洛阳,以后非宣诏不许入京。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地肃杀一片。曹奂走出洛阳的城门之后,回首凝望,泪眼蒙蒙。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心情很好,和所有的开国皇帝一样,他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让晋朝尽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白发苍苍的老臣情绪激动地对皇帝大喊:“祖制不可违。”皇帝听到后便深深感到改革的压力,总是要使出千般计谋方能施行改革。可见开国皇帝制定的“祖制”对这个朝代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的确对国家的兴衰有着重要的作用。

司马炎在定“祖制”的时候认为曹魏之所以国强民富却被自己轻而易举地夺得政权,原因就是当年曹丕建国时立下的“刻薄宗亲”的规矩。曹丕为了确保嫡脉子孙皇权的稳固,对所有皇室宗亲都进行了打压。皇室宗亲虽封王却无统兵权,只带有一百多个老兵,而且活动区域不得超出三十里,无诏不得进京,宗王之间不得互相往来。又害怕宗王久居一地,勾结地方,对抗中央,便频频改换宗王的封地。宗王徒有王侯之号,却没有任何力量抵挡权臣司马氏在京都的篡位步伐,眼睁睁看着大好的江山被司马氏夺去。

有鉴于此,司马炎便效仿当年的刘邦,大封宗王。他一口气封了二十七个司马氏宗王。此后的几年中他仍不断封王,到他死时一共封了57个同姓王,此数字后来一直保持着中国历史封王的最高纪录,包括他的叔祖、叔父、兄弟、堂兄弟、子侄等都被封王,每个宗王少则有数千兵马,多则上万,并且在自己的封郡里有极大的权力,以郡为国,自成一个组织严密的小国家。司马炎没有料到的是,他的大封诸王,竟使得晋国的强盛仅维持到自己这一代。司马炎死后,便祸起萧墙,骨肉相残,诸王争位,群雄纷起,五胡乱华,晋朝在乱哄哄的厮杀、仇恨和分裂中度过了两百年的历史。

司马炎封完了诸王,第二件事就是统一全国,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

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国的实力已经在各方面超过了蜀、吴的总和。以人口计,魏国人口约占全国人口47,蜀、吴合占37。公元263年,灭蜀之后,魏国的力量更加强大。

为了发展经济,司马炎想了很多办法,并有力地实施了下去。当时土地兼并很严重,所有的农民都没有土地,甚至小一点的地主也失掉了土地。有土地的都是豪门世族,这些人中最少的也拥有上万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