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弃妇的极致重生 > 分节阅读 224

分节阅读 2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能会惹大祸。”

王氏要的就是女儿的反省,听了这话,她欣慰的点点头,没有就这个话题再说下去,转而说起女儿未出现前,正堂发生的事儿。

说完后,王氏还提问:“你可知阿娘为何顺着你堂婶的意,重重责罚了赵妈妈”

崔涵努力的想了想,试探的说道:“阿娘这么做,一来是帮堂婶圆场,二来是坐实了赵妈妈等人为了讨好阿婆却罔顾阿婆的身体,致使阿婆小疾拖成了大病”

王氏补充道,“三来,阿娘也是想提醒你堂婶,不要把手伸得太长,荣康堂不是荣寿堂,这里我说了算”而赵妈妈等人的处罚,也由她王氏做主。

崔涵又偏着脑袋想了想,似是在消化王氏的话,良久,她缓缓点头,“嗯,儿明白了。

说完了这事儿,王氏又将话题扯回崔涵最初的问题上,“至于你阿婆院子里的事儿,我只告诉你一件事。”

崔涵睁大了眼睛,她心里还疑惑着呢,刚才阿娘言之凿凿的说大娘子并没有送东西给阿婆,,跟她调查来的信息相悖,她好想听阿娘的解释,结果却被阿娘教训了一通,唉

王氏见女儿露出一副小狗般可爱的表情,心里闪过一抹笑意,面儿上依然严肃的说道:“栖梧院住着位杨家小娘子,这事你可知道”

崔涵小脸绯红,有些羞涩的点点头杨家小娘子论辈分是她的表姑,但实际身份就有些侍妾什么的,实在不是她这个未出阁的小娘子所能谈论的。

王氏嘴唇上扬,用戏谑的口吻说道:“看来你不止知道她的存在,还听说了她的身份。”

崔涵有些羞恼,小手扭着方帕子,嘴里嘀咕着,“阿娘好坏,人家不依啦。”

王氏莞尔,接着说道:“好好,咱们不说这个,开始说正事儿。三年前,你堂婶离京的时候,曾向你堂叔建言,说杨家小娘子是他们荣寿堂的人,平日的吃穿用度也该由荣寿堂负责。

征得你堂叔同意后,你堂婶便做主,每个月使人送两百贯钱去栖梧院,还吩咐京中的田庄管事,每隔几日就送些新鲜食材来,因送来的食材非常多,杨家小娘子根本就用不完,就分出大部分送到了正堂

崔涵听着不对劲,顾不得羞恼,出言询问道:“阿娘的意思是,阿婆每日所用的食材和那些银钱,竟、竟都是杨家小娘子所赠”

王氏点点头,别有深意的问道:“听了这些,你能联想到什么可有什么启发”

s:迟来的二更,亲们,晚安

第023章教女二

且不说王氏如何谆谆教导她的宝贝女儿,单说崔幼伯夫妇,从荣康堂回来,两口子都有些疲累,但他们刚刚返京,家中的许多事还需要打理,只得强撑着精神,齐齐坐在葳蕤院院的厅堂里,听两个管家娘子汇报。

作为留守人员,铁娘子和玉竹各自捧着一本册子,恭敬的跪坐在下首,轮流向主人回禀崔家这三年来发生的事儿,是一些可以正大光明告诉崔幼伯的事儿。

铁娘子先说:“郎君与娘子离京的第二年,家中的其它郎君服完了老夫人的孝,在老相公与大长公主的关心下,纷纷起复。”

崔幼伯久居山间,对此他还是知道些,每隔一段时间老相公或者相公都会给他写封信,简单告知京中以及家中发生的大小事务。当然这些事都是男人该知道的,至于内宅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位相公并没有提及。

端着茶盏,崔幼伯请呷了一口,扭头对萧南说道:“哦,这件事我也有所耳闻,大堂兄崔彦伯进了中书省任中书舍人,三堂兄崔叔伯去并州做了刺史,二堂兄崔仲伯做了国子司业至于荣安堂几个堂兄,则官复原职,继续在卫军里当差。”

几个伯字辈的崔家子,守了半年的孝,如今起复,要么荣升,要么官复原职,虽不是集体进步了,但未来的仕途却都一片大好。

这些事萧南早就听崔幼伯提到过,这会儿听了,她轻轻点点头,颇为感慨的说道:“几位堂兄的事儿,真是多亏了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是老夫人的多年挚友,三年前老夫人去了,大长公主并没有亲来吊唁,而是让柴家的子孙代表她出席了老夫人的丧礼。

当时,许多京中的权贵见了。还以为崔家要失去大长公主这个助力,没想到半年后,大长公主主动出面,亲自帮老夫人的几个侄子、侄孙重新弄了极好的差事。

大家这才发觉,崔老夫人与大长公主的友情,绝对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牢固,绝不会因为两人中某一位的离世而消失。

崔幼伯也微微颔首,叹道:“是呀。几位堂兄能官复原职,都是靠了阿婆的余荫呀。”如果不是崔老夫人,早就不问世事的大长公主又岂会多管闲事

崔幼伯甚至猜测,那年他托阿婆帮刘晗说亲事的时候。阿婆就动了死的念头。她老人家亲去公主府,也定是为了能亲自跟大长公主讨情,请求大长公主在她亡故后,能多照拂崔家子孙。

每每想到这些,崔幼伯就忍不住感动:老夫人为了崔家,真是付出了她的一切呀。

作为阿婆的孙子,身为崔家子孙,崔幼伯决不允许自己有一丝对阿婆的不敬,更不允许自己遗忘阿婆对崔家的贡献。

倘或遗忘了阿婆。他不啻于忘恩负义,死后将无颜葬入崔氏祖坟,无颜面对崔家的列祖列宗。

想到这里,崔幼伯愈发赞同萧南之前的举动,放下茶盏,伸手拉过萧南的手,郑重的说道:“提到阿婆。为夫不得不说,还是娘子想得周到。”

萧南微微挑眉,似是不解崔幼伯为何这么说。

崔幼伯轻轻摩挲着萧南柔滑的手背,道:“阿婆虽去了,但每一个崔氏子孙都不能忘了阿婆。如今娘子将正堂空出来,又将阿婆的遗物悉数归位,这是对阿婆的尊敬与怀念。”

萧南听明白了,露出恍然的表情。浅浅一笑,道:“其实还是郎君想得深远,我当时只是不舍阿婆,这才――”

崔幼伯摇摇头,示意萧南不必谦虚,他仿佛下了什么决心。严肃的说:“我想过了,有生之年咱们永远不入住正堂,那个院子是阿婆的,也将永远是阿婆的。以后,咱们还是要去正堂晨昏定省,祭拜阿婆的先灵。”

萧南要的就是时刻提醒崔幼伯老夫人的存在,这会儿听了他的话,心里满意,脸上却露出同样郑重的表情,用力的点点头,道:“嗯,就听郎君的。不止咱们,阿沅、长生还有阿,以及咱们未来的子孙,都要时刻记着阿婆。”

说着说着,萧南顿了顿,抬眼看了看崔幼伯,建议道:“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事。”

崔幼伯挑眉,轻轻嗯了一声,示意萧南继续说。

萧南:“阿婆去的早,长生他们又太小,时间长了,这些小家伙们难免忘了阿婆的样子。郎君的工笔画画得极好,不如亲自挥毫,为阿婆画一幅画像,装裱好了挂在正堂的厢房里,这样一来,长生他们也能时时见到阿婆。等将来咱们再有了孩子,也好让他们知道,堂堂双相崔家、偌大荣寿堂是由谁一手缔造的。”

崔幼伯听了这话,眼睛不禁一亮,连连点头,“嗯嗯,娘子的这个建议极好。我、我这就命人准备纸笔,早日画好了,也好早日将阿婆的房间整理妥当。”

萧南也来了兴致,挽着袖子道:“我帮郎君研磨。”

铁娘子和玉竹一看,默默的对视了一眼,点点头,悄悄的收起册子,然后退到了一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