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弃妇的极致重生 > 分节阅读 192

分节阅读 1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去办”

乌奚奇慈爱的看着长子,将王佑安托付的事儿细细的讲与他听。

最后。乌奚奇叮嘱道:“咱们与襄城郡主虽然没有直接的合作关系,但她对咱们家有大恩,当日若不是她引荐――”

乌奚奇想到那位去感业寺守孝的南平郡主,不由得摇摇头。叹道:“恐怕乌家两代人几十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水了。”

乌离去年就开始涉足家中的生意,对那场邸店风波自是非常清楚,他也跟着附和道:“嗯,阿耶的意思,儿明白。您放心,这趟差事,儿定会办得妥妥的。”

乌奚奇点头,道:“你明白就好,记着。关中诸县就不要去了,直接去东海沿岸。”

乌离不解,反问道:“阿耶,刚才您不是说,王郎君建议咱们也去西北、西南古商道看看嘛”

乌奚奇笑道:“我能想到的事儿,别的商人也能想到。古商道上的粮食,恐怕早就被人盯上了。咱们去了也枉然。”

商人逐利,中原如今短缺粮食,各方商人定会闻风而动,届时,各大有名的商道上,估计早就守了一波又一波的商人。

想从那群惯走商路的老商人手里夺货源,难度太大了,绝对不是儿子能办得到的。

反倒是海上商路更有希望。

近些年来。随着中原的安定,许多外域的商人纷纷前往东土,其中就有不少通过海路来的。

海路通了,随之而来的便是海上贸易。

只不过,现在的对外贸易还是以丝绸之路等古商道为主,海上贸易还没有形成规模。

乌奚奇抓的就是这个先机――既有海上贸易。那少不了东海诸岛盛产的稻米。

听了乌奚奇的分析,乌离茅塞顿开,恍然道:“儿懂了,儿这就收拾行囊,马上带人去东海诸郡。”

随后的事实,更让乌离对自家老爹佩服的五体投地――阿耶,您老真是太神了。

这话还要从乌离出京奔赴东海开始说起。

话说乌离领了父命,带着二十个乌家培养的伶俐小厮,骑快马往距离长安较近的渤海郡和沂州而去。

来到山东境内,乌离便将二十人分作两队,自己带领一队,前往沂州;另一队则有管家的儿子带领,前往渤海郡。

且说乌离一行十一人日夜赶路,好容易来到了沂州沿海的某个村落,寻了个临时的住处,乌离便给十人分配了差事,命他们四处探访。

俗话说,蛇有蛇路、鼠有鼠道。

乌离带出来的二十个小厮,皆是乌家细心培养的未来掌柜,个个机灵能干,心活眼尖,且极会寻找商机。

来到沂州的十个人,被撒出去小半天,便有一个叫丁大的,喜气洋洋的跑回来报信。

“大郎,某在前方渔村发现了个来自东海海域的商人,他载了上千石的粮食来咱们大唐”

乌离一听,惊喜万分:“这是真的等等,他运来的都是什么粮食,是粟、麦,还是稻”

丁大擦了擦额上的汗,喜滋滋的说:“是稻,另外还有一种咱们从来没见过的粮食,肖义,哦,就是那粮商说,那东西叫玉米,人能吃,也能喂牲口。”

乌离听了这个喜讯,高兴的只捶掌心,急声道:“那粮商呢快引我去见他”

丁大哎的一声答应了,麻溜的领着乌离来到渔村外的海边。

“这、这是海船”

乌离头一次看到这么庞大的海船,足足比渔村里渔民用的大好几倍。

原本乌离还有些担心,怕丁大是在夸大其词,肖义可能没那么大的实力。

但瞧了这海船,他心中最后一丝怀疑也淡去了――能有这么大的船只,足见对方的实力之雄厚。也只有这么大的海船,才能乘风破浪,不远千里来到中土。

“肖郎君,肖郎君,吾家小大郎来啦”

丁大请乌离在岸边站定。他则一边喊着一边往船板上跑。

不多会儿,就见丁大领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青男子,一路朝岸边走来。

乌离眯着眼睛,仔细打量那男子,只见他身材魁伟,五官深邃,竟有些异域人的模样,且头发并不长。只及肩膀,也没有绾发,单凭这一点,乌离就可以推断出。这人绝对不是中土人士。

“大郎,这位就是肖义肖郎君,来自东海的太仓岛。”

丁大根本不知道那个什么太仓岛是个神马地方,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肖义的讨好――郎君即乌奚奇说过,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人,不管来自何方,是何出身,都是他们最尊贵的客人。

乌离有礼的向肖义率郑“某乌离。见过肖郎君”

肖义也回了个礼,但在乌离看来,他的吕癫2还娣叮这让乌离更加确定此人不是唐人。

“肖郎君此番来中土,是行商,还是探亲访友”

乌离还是很能沉得住气,他必须问清楚对方的来意。

肖义五官的线条很分明。显得他帅气十足,但又散发着一股冷意。

他微微扯动了下嘴角,露出一丝勉强算是笑容的表情,道:“行商。我这里有一船的粮食,想运到京城卖掉”

还真是快人快语

乌离暗自吐槽的同时,更多了几分欢喜,道:“太巧了,某正欲收购大批粮食”

不等乌离说完客套话。肖义又开口了,“只要价格合适,我可以卖给你”

“”

自经商以来,乌离头一次见到如此直接的人。

话说此时做生意,大家好歹也要寒暄几句,循序渐进的步入正题。面前这位,怎么就

不过,乌离喜欢,他是个年轻人,更习惯与人直来直往的打交道。

只见他用力捶了下掌心,笑道:“好好好,肖郎果是个爽快的人。既是如此,某也不兜圈子了,京中的粮价如今一斗麦三十五文钱,一石也就是三百五十文,但这是散售,若是大量收购的话,市价一石三百文,且某在此处收购,省了肖郎的运费,每石再减去五十文,也就是二百五十文钱。”

乌离的价格是有水分的,如今粮食紧缺,每斗粮食的价格早就涨到了五十文,这个三十五文是上个月的价格。而且乌家有专门的运货牛车,折合下来,运费并没有这么高。

不过做生意就是如此,讲究的是漫天要价,坐地还价。

肖义很干脆,直接给出一个数字:“每石六百文”

“二百八十文”

“五百五十文”

“二百九十文”

“五百文”

“三百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