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傲唐 > 分节阅读 259

分节阅读 25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代为主持朝事,以免天下纷乱,出现动荡。不过是否继位登基,还待本王好生思量一下再做决定,待过些日子再与诸位同僚商议。”

说到这里,杨曦停了一下,然后走到殿上,面对群臣而立,大声说道:“诸位同僚,永王李璘起兵谋乱,残忍地杀害了皇帝陛下。如今局势纷乱,希望诸位同僚与本王一道,齐心协力做事,好生替陛下举办丧事,并努力恢复大唐秩序。永王之乱,必须要严查彻底,将此事审查清楚,处置相关人员,要是任何人参与其中,定要严惩。希望诸位同僚能不懈于朝事,兢兢业业做事,千万别辜负刚刚逝去的两位大唐皇帝对诸位的厚爱。”

“臣等一定遵从忠王殿下的教诲,勤于政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高适第一个站出来应和,随即大殿内的大臣先后跟着唱各,最终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声音,大家发自内心或者不情愿地表示了对杨曦的支持。

杨曦也令众臣散去,不过留下了重要那些大臣,郭子仪、李泌、颜真卿、高适、房珲、李麟、张镐、李光弼、庞忠等大臣,继续商量事儿。

商量的结果也很快就出来,那就是马上为李玢这个可怜的皇帝举办丧事,丧事一定要隆重,并且全力审理和追查李璘叛乱这案件,将所有与之有关的人都查出来,依其所犯的罪给予相应的处置。

还有,如今是非常时间,长安城内的戒严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为了搜捕永王李璘的党羽,长安各城门也暂时不打开,禁止城内外的人员进出,直到局势稳定下来,再决定何日取消戒严。

杨曦也为各人分配了任务,令房琯、高适、李泌、郭子仪暂时代为处理朝事,让大唐的国家机器继续运转,再令庞忠和浑缄掌管长安城内外的所有兵马。

所有兵马的调动由他直接通过庞忠和浑缄来实现。

杨曦令李麟、张镐、高适三人主持审理李璘谋逆的案件,令张镐主持,审理结果三人一道向他报告。杨曦告诉三人,要尽快将李璘造反的事审查清楚,争取早一日让天下的百姓知道这件事,让他们少些担忧和害怕。领了命后,各人也都去忙自己的事了,只有郭子仪留了下来。

“岳父大人,今天晚上你就不要回宫了,与小婿一道留在宫中吧”

杨曦的请求郭子仪当然答应,在与杨曦一道往紫宸殿方向走去的时候,他轻声地说道:“贤婿,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你预料那样,永王替你做了很多你不方便做的事,他成了你的一颗棋子。老夫可是没想到,事情进展人意会如此顺利,没有什么波折。”

“岳父大人,小婿也没想到会这样,可能是天助我成事也”杨曦冲郭子仪得意地笑了笑,再道:“岳父大人,看来待长安的局势平静下来,小婿就可以顺应民意,登基称帝了。只是小婿没想到,今日竟然没有一位大臣站出来反对这事。”

郭子仪也跟着笑笑,轻声说道:“贤婿,今日这样的形势,每个人看到后都胆战心惊,皇宫内几乎血流成河啊兵乱刚刚平息,殿内都是你所领的禁军将士,如此非常时刻,谁也不愿意拿项上脑袋来开玩笑,即使有人想反对,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这也是好事”杨曦点点头,表示认同郭子仪的分析,又马上说道:“岳父大人,小婿想让你再出来做事,行尚书令职,执掌政事堂事务。小婿觉得如今大唐的朝政需要有不少改革,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皇权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三省六部要如贞观时候完全各司其职。所以小婿想请你出来主持尚书省事务,小婿觉得有你主持尚书省事务,许多改制方面的事,做起来就方便了。”

郭子仪想了一下后答应道:“你这般说,老夫自然会答应。不过老夫也有言在先,待你完全理顺了朝政,就让老夫去休养,不再操持这些杂事”

“岳父大人的要求,小婿岂敢不答应”

第一百十二章登基称帝

新的一周将来临,唐远的新书大宋之荣耀想在新的一周冲一下新书榜,期待书友们过去扔几张推荐票,没收藏的请加入书架吧,非常感谢

长安城内一夜的马蹄声让百姓都知道有大事发生了。

第二天宵禁结束后,各城门、坊门依然没有打开,戒严继续,各卫军的军士全副武装地在大街上巡逻,喝令那些胆大打开门或者窗户偷看的人,老老实实地躲在家里,不要外出。如此情况,更让那些有各种猜想的百姓进一步证实了自己心里的预判。不过没什么人能猜到城中发生了什么事。

不知道什么事,又不让出门,许多人因此人心惶惶。特别是那些急需外出购买柴米油盐的人,更是急的不得了,但又不敢私自出去。不过还好,在事发的第三天中午百姓就允许外出了,东西两市也都重新开业,长安城内主要的城门也都打开,但是检查变得非常严格起来而已。

官府也发了通告,说是永王李璘造反,朝廷正在追查此事。

戒严并未完全解除,大街上巡逻的军士非常多,还经常有抓捕人的事发生,让一些胆小者再次逃回到自己的家里,不敢乱跑。但很快,坊间的百姓知道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永王李璘起兵造反,冲进宫杀害了皇帝,想抢夺皇位。不过李璘的叛乱最终被皇帝刚刚认领不久的儿子忠王李晞也就是原来威名赦赦的杨晞扑灭。

不久以前杨晞变成了皇帝的亲生儿子,并被改立为忠王后,坊间百姓在吃惊之余又津津乐道这件事了。如今倒好,杨晞是怎么变成皇帝儿子还正传的玄乎时候,突然发生了这样的剧变,先皇的儿子永王李璘竟然起兵造反,想抢夺皇位,并且差点成功了。连皇帝李玢都被其杀了,所幸忠王杨晞率军勤王,成功镇压了李璘的叛乱,控制了局势,避免了大唐陷入混乱。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认为,杨晞肯定会继位登基,成为大唐新的皇帝。这也是他们期望的事,要是杨晞继位登基,坊间的百姓们都认为,这位新皇帝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荣耀。国力会继续大增。百姓更富足,大唐的疆域也会进一步扩大。杨晞是英雄的代名词,以前时候许多渴望自己儿子有成就,望子成龙的父母,都以杨晞英雄少年的行为来鼓励自己的儿子,如今杨晞将登帝位,而且是在威名显赫后登帝位,这些曾以杨晞事来激励儿子们的父母,当然是真心拥戴的。

李玢一直没什么名声。即使在平叛战役中曾领军,但坊间百姓都知道,那是杨晞的功劳,李玢只是挂个名而已。并没实际指挥战事。再加上其人在当太子期间也并没有什么成绩做出来,长安的百姓对其也并没什么好感,也可以说李玢的生死对他们来说有点无关紧要。

只不过李玢是皇帝,皇帝被人杀了。总是很让人吃惊,并担心天下起乱的。

但吃惊之余他们还是有期待,期待杨晞当了皇帝后。他们能更富足起来。

百官的心思与百姓的当然不尽相同。无论是长安城的百姓,还是其他各地的,只要听说过杨晞名声的人,都愿意看到这个超级大英雄去当皇帝。

但朝中的大臣,许多却是完全不赞同杨晞继位登基的。那天宫中生变的时候一些大臣不敢提反对意见,但在后面一次杨晞以摄政亲王的身份主持朝会,与大臣们商议朝事,并商量给李玢的追赠及庙号后,高适与李泌再次提出来,要杨晞马上继位,以皇帝身份执掌朝事时候,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