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傲唐 > 分节阅读 253

分节阅读 2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事期间,任何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的。要是有人敢乱动什么,必然被天下人唾弃,没有人敢在这些日子里做出格的事,连李玢也肯定是这样。

在房琯宣布完李隆基的遗诏后,跪伏在李隆基灵柩前的太子李玢,即当着众臣的面,即位为大唐皇帝,行加冕礼,恭请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位宰相为辅佐的大臣,辅助处理朝事,并大赦天下

李隆基驾崩,即位为皇的李玢也要为皇帝守足孝,不过皇帝守孝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不需要三年,只要三个月就行了。到底皇帝是主掌一政大事的人,要是三年不理军政大事,天下要乱套了。

守孝期间皇帝虽然可以处理朝事,就如当年李治一样,但李玢为了示自己的孝道,依然坚持为李隆基守灵,这段时间的朝事大事,交由受命辅佐的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名宰相负责的。

四人在行丧期间主要的职责就是替皇帝打理朝事,但遇到不决事必须要请求皇帝,让皇帝做主。

李隆基的丧事隆重举行。

李玢为了示孝道,不顾李隆基的遗命丧事从简,而是下了命令,一定要将李隆基的丧事举办的非常隆重,不能有任何的马虎。李玢的令虽然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但支持的人更多,最终李玢的心愿得到满足,丧事举办的异常隆重。

如今的大唐国库殷实,虽然经历了安禄山的叛乱,及几场征战,但经历这些后的大唐国库殷实程度并不比开元年间差,朝廷不担心钱的问题,丧事举办的隆重一点也并没什么。

在向天下诏告皇帝的驾崩后,整个长安城都处都沉浸在一片肃穆中,任何喜乐之事都停了,宫中看上去都是一片白色,不只遮挡朱色的帏幔是白色,所有的禁军将士,也以白帛戴头装扮。

民间也是如此,放眼看去,整个长安都是同一种相似的色彩了,甚至把盛夏的绿意都掩盖了,哀切声响彻皇城内外。整个天下都为李隆基的死而披麻戴孝。

皇帝驾崩,这是大唐帝国最大的哀事,不只大唐的朝臣们要服丧,那些臣服于在唐的诸番头领及国王都要来吊丧。皇帝的丧事已经诏告天下,边远之地的这些头领和国王们也收到了消息,收到消息的他们也都往长安赶。当然这些人赶到长安,也要一两个月以后了,到时他们只能到停灵的宗庙中吊唁了。现在代他们行丧礼的,则是那些留驻在长安城的使节,这些人作为代表,为李隆基守孝服丧。

大多的人忙着皇帝的丧事,连新即位为皇帝的李玢也是这样,但依然有许多的大臣,在尽孝意的同时,为国事忙碌着。一个庞大的帝国,每天发生的事非常多,许多事绝不对因为皇帝的去逝而停下来,没有人处理朝事,那天下会乱套的。

为国事忙碌的主要是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位顾命的大臣。李玢虽然继位为皇帝,但他整天守在李隆基的灵前,朝事全由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人处理,奏本也由他们批阅

“子亮,你要静观事变,争取利用自己辅佐处理朝事的机会,再做一些布置”被李隆基最终罢免了政事的郭子仪心里有愤愤,他也在与杨晞私下讨论情况时候这样吩咐。

“岳父大人,小婿看皇帝的丧事结束后,新皇会如何行事再做决定怎么行动”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形势复杂

郭子仪的遭遇让杨晞想到大唐历史上另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那就是传奇人物李世勣。

李世民驾崩前,对李治说:你对李世勣没有什么恩惠,很难驾驭这个人物,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我死后,你再将他召回来,授给他很高的官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然后李世民就派李世勣出任叠州都督。李治即位后,马上就将李世勣召回京,委以要职。

自那以后,李世勣对李治表现的“忠心耿耿”,连立武则天为后这样的大事都没反对。

因为杨晞的出现,现在郭子仪的功绩虽然与李世勣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是差不多的人物,无论是资历还是功绩上,放眼大唐朝堂没多少人可以相比。李隆基在死前除了郭子仪参知政事的权利,李玢即位为皇后,会不会再将其复职,这是杨晞非常想弄清楚的事。

李隆基病重期间,李玢经常陪侍在侧,许多时候是父子两人单独呆着,两人之间肯定有密议。无论是杨玉环还是杨晞安插在宫内的人,都不可能偷听父子两人全部的谈话,李隆基和李玢之间在朝事方面有怎么样的交流,杨晞自然不能完全知道,他猜测不出李玢在亲政后会怎么做。

“岳父大人,你说新皇亲政后,他会不会效仿高宗皇帝,再补你进政事堂呢”因为心里有疑惑,所以在一次与郭子仪说事的时候,杨晞自然地把这个疑问问了出来。

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多天,郭子仪的心情已经平复了下来,整天躲在府中,深居简出,来访的人也不接待。即使是曾经的部下,能直接找他的,只有杨晞这个女婿了,他有点看开了。今日听杨晞如此问,他又有点心绪起伏了,这一点是他没有想到过的,他没把自己放在李世勣那样的高度,没去想过李隆基会这样待他,效仿当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和高宗皇帝李治的所作所为,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

“子亮。这个老夫也不知道,不过依我所想,基本没这个可能”郭子仪苦笑着摇摇头,再问杨晞道:“子亮,你有没有想过,陛下在驾崩前为何会这么做”

杨晞看着郭子仪,压低声音说道:“或许陛下是要让我成为顾命大臣之一,所以就把岳父大人你的官职摘了,不让你参知政事。要是我们岳婿两个都位列顾命大臣。陛下肯定担心大权旁落,新皇即位后权力被驾空,所以他才这样做的。要是继续让你位列政事堂,那小婿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很可能身负的官职也会被免,或者外放为官,去任哪个地方的节度使也不一定。”

杨晞从杨玉环那时得知了一些这方面的消息,李隆基是有过打算让他去外面任职。但在杨玉环及虢国夫人的一再相劝下,放弃了这一打算。两姐妹把他这个共同的小情人说的是大唐不可或缺的人物,说要是不给予他以重用。那就是大唐巨大的损失,再又加上杨国忠新丧,不应该让杨晞离开长安。最终在两个女人的一再说服下,李隆基改变了初衷,让他继续留京,并成为四位顾命大臣之一。

杨晞相信,他能留在长安,并位列政事堂,成为李玢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与杨玉环和虢国夫人所吹的枕头风有非常大的关系。要不是有这两个女人在李隆基面前经常说他的好话,那李隆基肯定不会如现在这般重用他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这几年在这两个女人身上付出的精力得到了回报。要不是这两年把这两个女人服侍好,让她们享受非常多次的身心满足,那是不可能有这样情况发生的。

虽然可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及杨国忠的关系得到李隆基的重用,但才二十几岁就位列政事堂,那也是不可能发生的。通过两个女人的美言,获得了现在这样的权势,杨晞心里的感觉很是古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