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傲唐 > 分节阅读 180

分节阅读 18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杨晞弄的春光四泄的衣裙。不过杨晞刚才很自然、又很霸道的亲热让她充满了甜蜜,一种被人征服的念想让她心甘情愿地被杨晞这样侵犯,差点连自己今天叫杨晞过来的目的也忘记了,听杨晞这样说,强迫自己定下神来,小声地说道:“四郎,姑姑刚刚听到你说的所有话,你的见解很让人惊叹,真没想到你想的这么长远”

“姑姑,所以你相信了四郎以后肯定能做出一番大业来”杨晞嘻嘻笑着开玩笑。

杨玉环用力地点点头,又马上叹了口气,抓住杨晞的手,放在自己的掌间,幽幽地说道:“四郎,姑姑对你越来越看不明白了,这两年你的表现可是让人很惊叹,姑姑相信你以后肯定大有作为。不过有一事姑姑却挺是担心。”

“什么事姑姑很担心”杨晞收起了嬉皮笑脸的神色,一本正经地问道。

“四郎,姑姑听你刚才在陛下面前请战了,请求率军出征,”杨玉环说着,紧紧地抓住杨晞的手臂,小声请求道:“四郎,姑姑求你,你不要再去想率军出征了,姑姑不希望你离开长安,率军出征,打仗太可怕了。相信你父母亲,还有你的妻妾也是这样想的。太子殿下更不希望你率军远征。”

“多谢姑姑关心,”杨玉环的关切及对他的不舍让杨晞心里暖暖的,不过已经铁定了心的他看着杨玉环,很坚定地说道:“但是姑姑你也应该知道,我要壮大声势,再涨威望,率军出征是最好的选择。陛下年事己高,随时可能将皇位传给太子,要是我就这样呆在京中,肯定没办法狠涨威望的。因此率军出征是最好的选择,只要打了胜仗,不但可以涨声望,还可以笼络一大批可为自己所用的将领。这样的情况下,姑姑你觉得我应该如何选择呢”

“姑姑姑姑明白了,但姑姑很担心,万一你打了败仗,万一你有个意外,那如何是好”杨玉环显得很可怜。

杨晞搂着杨玉环亲了一口,笑道:“姑姑你千万别担心,吉人自有天相,四郎不会有任何事的,那般危险情况下,潼关危机都能轻易解除,还怕吐蕃人吗”

“但是但是姑姑还是不愿意你率军出征”

“”

第六十五章你觉得要如何用兵

飞霜殿内,李隆基和杨曦单独交谈。

“四郎,你真的认为现在朝廷遣大军讨伐吐蕃是最好的选择”

杨曦不避让地与盯着他看的李隆基对视了一会,用力地点点头,“是的,陛下,臣依然坚定地认为,现在应该趁叛乱平息后,我大唐军队战力水平挺高的时候,讨伐吐蕃人。吐蕃人的威胁太严重了,几乎整个青海,安西的大部都被其占领,再听任其占领不救,那这两个地方再也不会属于我大唐。”

刚才杨曦已经单独与李隆基说了一通关于吐蕃的事,因为经过了深思熟虑,说的比昨天时候当殿陈述更详细、更深入了。李隆基这样一句问询,让杨曦相信这个皇帝已经被他彻底说动,因此回答的非常坚定。

这是在郭子仪、韦见素、房琯等大臣急赴华清宫禀报吐蕃之事的第二天了,杨曦与郭子仪、高适、韦见素等人再次讨论过这事,有了更多的共识,在今日李隆基单独召见时候,也一并拿来说服李隆基。

“唔,朕被你说动了,也认为对吐蕃非战不可”李隆基终于说出了一句比较明确的话,他的神情也好像下了一个非常大的决心一样,很是凝重。

是的,李隆基确实下决心了,他已经安全清楚安西和青海的局势,要是再不出兵干涉,这两大块地方,真的就从大唐的疆域里脱离了出去。其实在他执政的这些年,已经对吐蕃进行了多次用兵,王忠嗣、哥舒翰等将领都是与吐蕃多次交手的老将了,他们在青海一带与吐蕃人之间都有过残酷的争斗,但我大唐军队大多时候都是艰难取胜,始终未能彻底将吐蕃人从青海赶出去。这一次对吐蕃用兵。李隆基依然没有任何信心将吐蕃人驱逐出青海及安西。

见李隆基如此说了,杨曦大喜,赶紧奉承了一句:“陛下英明。臣相信陛下如此英明的决策。定会大大鼓舞士气,只要将士们的狠命拼杀。肯定能将吐蕃人的势力消除的。”

安禄山的叛乱比原来历史上持续的时间少了很多,波及的范围主要在河南、河北道,其他诸道影响不是很大,财宝被损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远不能和历史上安史之乱持续八年多造成的破坏相比,如果有统计的话,应该不及原来历史上的十分之一。大唐经过开元盛世的大治。积累的财富是数不胜数,再进行几年的战争,只要战事不是发生在国内富饶地方,那造成的破坏不会很大。以大唐的国力完全能支撑。

李隆基却完全无视杨曦的奉承话,将身子靠在后面的榻背上,声音缓缓地说道:“四郎,朝廷如果真的要征战吐蕃,你觉得要如何用兵为好”

“陛下。臣觉得要抱着一战就将吐蕃事务彻底解决的打算起兵,要兵分几路,分别对青海及安西的吐蕃人展开攻击。”

在李隆基的惊异中,杨曦侃侃而谈:“陛下,如今我大唐境内的叛乱刚刚平息不久。各地勤王之师甚众,如今集聚在京师附近的兵马至少有三四十万,朝廷能征调的人马应该至少在七八十万间。有如此数量的兵马,朝中又有数量众多的能征善战之将,完全有能力在几个方向对吐蕃人展开攻击。吐蕃人无论在军队数量,及战争动员能力上都不能与我大唐相比,我大唐不怕与吐蕃的持久战,即使不能速战速决,拖也能拖垮吐蕃人。”

“你是认为要在青海及安西方向同时对吐蕃人展开攻击”李隆基脸有惊色了。

“是的”杨曦点点头,“陛下,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吐蕃能征战的人马大概有三十五万到四十万,青海方向有二十万,安西方向有十五万,逻些城方向还有五万余。我大唐军队装备了火器,战力比吐蕃要要高上很多,要是以同等数量的军队与吐蕃人对阵,基本不会有太多的危险,胜长很大。而我大唐的国力完全能支撑这样规模的战事几年,但吐蕃人是完全支持不住的。因此臣觉得,应该同时对青海和安西的吐蕃人发动攻击。”

这是杨曦和郭子仪、韦见素、高适等人商量后的结果,其他那些人还没有机会将意见单独面呈李隆基,杨曦是第一人。

李隆基默然了一会,在考虑杨曦的话,但并没在这个问题上再问询什么,而是问询了另外一个问题:“四郎,你觉得遣何人领军为好”

“陛下,臣的岳父郭相公是统帅兵马的最佳人选但郭相公只能统帅一路人马,另一路人马应该另选他人领军。”

“那你认为另一路人马遣何人领军为好”

“陛下,臣觉得以臣领另外一路人马是最佳的选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