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傲唐 > 分节阅读 141

分节阅读 1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平息的。”

李隆基的话让杨晞吃了一惊,看来李隆基对一切还是心知肚明的。虽然他所呈的战报上将功劳都记在李玢身上,但李隆基却是知道,实际的功劳都是他的,清楚正是因为他的作用,洛阳才能这么快被攻克,叛乱在短短两年内平息,不然也不会有今曰这么一说。

但这种时候,杨晞却不会有任何的分辨与解释,也只能作礼致谢:“陛下过赞了,臣只不过是恪尽职守,想为天下的安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已相信没有臣自告奋勇去领军,我大唐有这么多善战的将士在,安禄山的叛军也不会猖獗太久的,叛乱终将平息。”

见杨晞如此知趣,李隆基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但并没再说什么,而是用力地拍拍他的肩膀,再走向其他将领。李隆基也当面嘉勉了一番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张巡等在平叛过程中立下卓著功绩的将领,表示一定会给予他们重赏,将他们的事迹诏告天下的。

嘉勉了一番将士后,李隆基走回到辇驾边,随后沉下了脸,大喝一声道:“将安禄山带上来”

随着李隆基的喝令,被绑在囚车里,因为长途行进的颠簸而显得非常憔悴的安禄山在一群军士的押解下,被推了上来。

李隆基坐在高高的辇架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囚车中的安禄山,目光变得异常阴冷。安禄山抬起一双略显浑浊的眼睛,抬头盯着李隆基看。

两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眼看了一会,最终李隆基有怒意完全被激起来,怒声喝斥道:“安禄山,朕问你,朕待你如此信任,为何你还要起兵反叛”

自从被唐军攻破洛阳皇城后,安禄山就受到了连续的羞辱,他脸上的神情已经有点麻木了,心里的愤怒也积压的很重,听到李隆基如此喝问,怒意也马上升腾起来,厉声回答道:“李隆基,你宠信歼佞,将天下治理的一团糟,朕实在是看不下去,生怕你将大唐就这么生生地毁了,因此才想起兵助你除歼佞。起兵后,才发现你实在是昏庸无能,已经不配再治理天下了。为了天下百姓所想,不让他们因为你的昏庸无能而流离失所,所以朕决定取而代之”

“一派胡言”李隆基越加震怒了,他想不到,安禄山在兵败后,竟然还如此狂妄,在他面前,竟然还敢自称“朕”。并且还指责他昏庸无能,把自己说成是大义凛然,要是现在他手中有一把剑,很可能直接就刺进安禄山的身体里去了,最终还是忍不住,怒声打断了安禄山的话。

安禄山却不以为意,继续冷笑着嘲讽:“李隆基,你这个昏君,你不知道现在的天下”

不过他嘲讽的话只说了半句,就没办法再说下去了,因为此时站在囚车边上的杨晞,突然间伸出拳头,用力击在其嘴巴上。随着安禄山的一声惨叫,他嘲讽的话戛然而止,头也被打歪,撞在了囚车上,几颗牙齿被打的飞了出去,满口的鲜血,再也说不出话来。

李隆基赞赏地看了杨晞两眼,为杨晞的当机立断而高兴,感觉恶气有点出了。

他原本是想当众羞辱安禄山几句,以泄一口恶气,但被想到却被安禄山一顿抢白,差点失了脸面。要不是杨晞突然间出手,说不定安禄山还会骂出更难听的话来,失了他大唐皇帝的脸面。“将安禄山押下去,待几曰后,在西市当众斩首”李隆基在辇驾上站直了身,怒吼出了这么一句话。

这话说出后,他心里一阵无比的畅快。现在安禄山的生死是由他决定的,原本他还不想杀安禄山,但今曰这样的情况后,再也不能可能留安禄山的姓命了。

第三章封赏

凯旋仪式继续举行。

祭天、告庙,将平定叛乱的事告慰已经死去的大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皇帝,再祭奠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这些结束后,还有出征大军列队接受检阅的仪式,及献俘。

安禄山被押下去后,皇帝李隆基及群臣们站在明德门城楼上,准备检阅凯旋的将士。

由李玢和杨晞带回来的五万将士,列队接受了大唐皇帝及群臣的检阅。

在踩踏起漫天的沙尘中,骑着战马的将士们列队整齐,从明德门面前走过,“大唐万胜”的口号响彻天地间。十余万俘虏被将士们押着,从明德门外远处通过,最后被押解着往他们安置的地方去。

接着安禄山、史思明、史朝义、李归仁、高秀岩等叛军阵列中级别比较高的将领,被带到明德门下,当着数十万军民的面,跪伏在地,被迫向大唐皇帝请罪。这是战败者必须要接受的屈辱。

接着归降的安庆绪、严庄、高尚、蔡希德、尹子奇、田乾真等人,在城门楼上当众向李隆基表示自己的忏悔,并一再保证,以后一定会忠心事唐,决无二心。

虽然说以前时候,作为皇帝的李隆基已经多次享受到过了归降或者归附者当众的示忠,但今日他的感觉特别的好。盖因为安禄山这个给大唐带来深重灾难的罪魁祸首已经生擒带回长安,过几日就可以斩首示众,告慰天下百姓了。叛乱已经完全平息,从此以后,天下又将太平。盛世的荣光将继续持续,他依然是以前那个万人称道的明君,经他手打造的盛世大唐,会将继续强盛下去。无论是安禄山,还是史思明,在他面前都是跳梁小丑,大唐的一切,依然是完全属于他的,没有人可以抢走。

要是叛乱再持续很久,那李隆基的信心会被慢慢摧毁,他明君的形象也会轰然倒塌,这也将是他一辈子的污点。因为这一点,李隆基非常感激杨晞,他完全清楚,没有杨晞这个少年人的“横空出世”,叛乱是不可能这么快就平息的,他会给予杨晞以足够的奖赏。

为了表示自己对叛乱平息的喜悦,也为了嘉奖将士们的平叛之功,李隆基令李玢、杨晞、郭子仪等平叛有功的将领,护卫在他辇驾两侧,一道巡游京都。随即辇驾从明德门进入后,通过宽阔的朱雀大街,再拐到丹凤门大街。整个巡游过程需要半个多时辰,而行进过程中,李玢、杨晞、郭子仪等将领将全程伴护在辇驾两侧,接受全城百姓的欢呼和仰慕。

李隆基似乎很享受百姓们的夹道欢呼,表现的很激动,不时地向街道两侧欢呼的百姓挥手致意。

伴在辇驾左侧的杨晞,在骑着马行进时候,也偷偷打量了几眼辇车上的李隆基,他当然看出来了这个皇帝很享受民众这样热情的欢呼,嘴角有隐藏不住的笑容,前几次看到灰暗神色完全不见了,得意与自信溢于言表。内乱已平,外患也不足惧,大唐帝国会继续强盛,作为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李隆基当然会觉得骄傲。他一手打造了被世人称道的“开元盛世”,盛世并未被安禄山的叛乱彻底打乱,这一辈子,李隆基也没什么可以遗憾的了,杨晞非常能理解李隆基现在的心情。

被街道两边整齐排列的左、右龙武军及左右羽林军将士隔开的百姓,不断地向凯旋的将士们欢呼,此起彼伏的呼喊声,盖过了一切其他的声音,甚至连城楼上那震天的锣鼓声也听不到了。

看到百姓们这样的欢呼,杨晞心里也生出无比的自傲来。他知道,要是没有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现在的长安,应该是被安禄山的叛乱军统治,许多皇室贵族惨遭杀戮,百姓哀鸿遍野,繁华不再。但现在,长安的一切,几乎没有改变,放眼看到的,依然是盛世的繁华,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他这个穿越人之故。自己亲手创造了这一切,无论换作谁,都会非常自傲的,杨晞也不例外。

也在巡守过程中,杨晞终于有机会与父亲杨国忠交谈了。

不过此种情况下,父子两人不可能相谈过多的。杨国忠也只是称赞了杨晞一番,表示他这个当父亲的,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自傲。他也告诉杨晞,等一结仪式结束回府后,父子两人好生聊聊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