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傲唐 > 分节阅读 123

分节阅读 1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支大军的主帅,是在你指挥下,我军才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相信过几日,陛下就会有嘉奖的诏令送来。末将恭喜延王殿下,首次领军就获取了军功。”

听杨晞并没与他争功,李玢更是欢喜,他也没傻到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争军功的程度,当下呵呵笑着说道:“杨元帅太谦就了,此战本王可是没出过任何力,决定是杨元帅下的,攻击计划也是杨元帅与众将商定的,一切功劳全是杨元帅的,本王可不敢与杨元帅争功,本王也无脸得朝廷奖赏啊”

听李玢如此说,杨晞对他这个生身父亲的好感增加了一点,也继续再说客套话:“延王殿下此话可说的不恰当,殿下是整支大军的统帅,要是没有殿下下决心发动这次攻击,那大战也不会暴发,更不可能取得如今这样的战果。末将可不敢与殿下争功,相信朝廷定会重赏殿下的。”

杨晞不想在这样的事上与李玢多扯,在说了几句客套话,没等李玢再说什么时,又马上道:“延王殿下,这次我军取胜的关键是快速攻击,不过下次攻打洛阳时,这样的策略是不能奏效的。安禄山肯定猜到我大军接下来会攻打洛阳,他一定会收缩所有兵力防守,要是我军在没集结优势兵力时候,就着急地对洛阳发动攻击,那攻击一定不会奏效的。攻打洛阳,必定会是一场硬仗,我们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才能取胜的。”

听杨晞如此说,李玢越加的兴奋,马上问道:“那杨元帅的打算就是将士们休整后,马上就开赴洛阳,准备将洛阳城攻取本王觉得应该尽快攻打洛阳,让叛军没有时间从容布置。”

在此次开始前李玢可是很担心,他怕战事失利,名声受损,被父皇责罚,落了个“偷鸡不着蚀把米”的下场,但在取得了这次辉煌的胜利后又盲目自信起来,觉得叛军不过尔尔,只要大军继续前进,可以轻松将洛阳攻取,最终平定叛乱的,因此言语间透露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期待下一场的战役开始。

“延王殿下,末将觉得现在不应该急着攻打洛阳,”杨晞却摇头否定了李玢的提议,“末将觉得,现在攻打洛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虽然我军连续取得了几次重大的胜利,但叛军势力依然不容小觑,洛阳又是安禄山称帝的地方,防守兵力一定会非常充足。要是我们现在就挥师攻打洛阳,叛军一定会倾全力救援,那算是疲惫之师的我军的损失可能会非常惨重,而且不一定能攻下洛阳。因此末将觉得,现在并不急着攻打洛阳,而应该等其他方向的勤王之师赶过来,在兵力上与叛军相比不处于劣势时候,再举大军攻打,那样应该会更好一些”

这是杨晞现在的真实想法,他并没打算马上就率军攻打洛阳,他的计划是,率大军开到洛阳城下,牵制住洛阳城内的叛军,不让其逃跑,待各地勤王之师赶到,郭子仪、李光弼部在攻打范阳得手后,有能力抽出兵力围攻洛阳时候,再集中力量攻击,争取将叛乱结束在洛阳。

杨晞相信,在接到郭子仪与李光弼部攻打范阳后,安禄山一定会倾全力救援,史思明与蔡希德的十八万人马也马上会回救范阳。但要是他现在马上攻击洛阳,那现在还据守的洛阳的安禄山,很可能放弃救范阳的计划,令史思明和蔡希德回师洛阳,与他部决一死战。这样的话,形势就很微妙了。

要是史思明和蔡希德、高秀岩的十八万人迅速回师洛阳,那洛阳的守军就在近二十五万,与他所领的唐军相比,可是占绝对优势。

洛阳城修建的是无比的坚固,是陕郡城完全不能相比的,城池也非常大,光城门就有十几座,他这十几万人根本不要想在敌方优势兵力下围城,即使勉强围城,也很可能被叛军各个击破,落个惨败的下场。杨晞可不希望乐极生悲这样的境遇落到自己头上,他现在更需要“稳”。

不急于攻打洛阳,而是慢慢与叛军对峙,或许还可以进一步消磨掉叛军的士气,分化叛军内部的力量也不一定。叛军都是由原来的大唐军队构成,在兵威重压下,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选择投降也有可能。要是最终逼的安禄山投降,让洛阳城避免战火的涂炭,那是最好的事,毕竟这样的战争中,死亡的都是大唐的军民。

听杨晞这样说,李玢想了一下后,也表示了认同:“杨元帅,本王认可了你的想法,我们还稳一点为好,省得忙中出错,给叛军有机可趁。”

“末将非常感谢殿下的理解和支持”杨晞对李玢笑笑,又感慨了句:“希望北方的战事已经打响,郭子仪、李光弼部能将范阳攻下”

第一百三十一章洛阳,范阳

感谢112049、沿山弧书友的打赏

杨晞不知道的是,在他指挥人马准备偷袭孙孝哲的叛军时候,郭子仪和李光弼部也已经快速攻至范阳城下。因为郭子仪和李光弼部从常山出兵并没闹出大的动静,叛军未事先侦知,一路所向披靡,没遇到任何大的抵抗,经过半个多月的急进,终于抵达范阳近,并马上对范阳展开攻击。接到郭子仪的密令后,安东大都护府的人马两万余人,也在大都护王玄志的率领下,从东面攻打范阳。

范阳城内守军有三万余人,附近一些郡县也有不少守军,不过与郭子仪、李光弼所部的近十万兵马及安东大都护府的两万人马相比,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而郭子仪与李光弼所领的人马大部都是由善战的安西军及朔方军组成,战斗力与叛军相比丝毫不差,战事开始时候,形势就对守城的叛军不利。

范阳的守将在知道唐军突然间攻击范阳后,马上向洛阳的安禄山求援。安禄山听到后大惊,马上领已经快行至常山的史思明和蔡希德、高秀岩部转向,求援范阳,并寻机与郭子仪、李光弼部决战。

史思明和蔡希德、高秀岩在接到安禄山的命令后,大惊之下不敢有任何的耽搁,马上率军东进,救援范阳去了。十八万人马中的十万由史思明和蔡希德率领,轻骑前行,将所有辎重都抛给后军高秀岩部。只为力求行进速度得到保证,免得救援不及范阳有失。

这时候的安禄山,有点像热窝上的蚂蚁一样,再也坐不住。更没兴致在那里听歌赏舞,醉生梦死了,连续召集手下“重臣”,商量军情,讨论对策。

令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部救援范阳后,安禄山依然没有一点安全感。他知道如今北方的形势对“大燕”来说非常不利,各地起来反抗“大燕”的力量越来越多,分兵后的史思明、蔡希德部不一定能抵挡住唐军的攻击,他还准备从西面的孙孝哲部抽调人马,加强北方的力量。

依他的估计,唐军杨晞部不会主动进攻孙孝哲,而是以疲兵战术与“大燕”军队相持,杨晞只是想拖住孙孝哲部,不让其放心大胆地进攻陕郡,他并没想到出陕郡作战。

杨晞这样的策略也正是暴露了这部唐军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在主动进攻能力及下面野战能力上,还没办法与“大燕”军队相比,杨晞只是想以时间换取空间,以这样的战术与“大燕”军队相持,在对峙中通过训练慢慢提高自身战力,再寻机与“大燕”军队作战。

安禄山和他的手下的群臣都是这样认为。现在的杨晞没胆量挥军急进,攻击孙孝哲部及洛阳。

这也是安禄山令孙孝哲不顾一切主动起兵进攻陕郡的主要原因,他不想再给杨晞以时间,免得其训练出一支战力出众的军队来。但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既然陕郡的唐军不敢主动进攻了,那安禄山也马上打定主意,止了令孙孝哲攻打陕郡的计划,准备抽调尹子奇部北上支援史思明和蔡希德、高秀岩,以免范阳有失,还准备令孙孝哲亲领的人马也后退两百里。驻屯在洛阳西面,全线采取守势。

哪知道,在他和群臣商议制定出这个安排后,命令还没下达,却接到了孙孝哲部遭遇唐军杨晞部毁灭性打击的军报。近二十万人被杨晞部歼灭。得幸逃回来的不足五万人,这几乎摧毁了安禄山的希望,差点让他崩溃。他这才明白,杨晞采取拖延的战术,并不是为了训练手下人马,也不是故意拖延时间,杨晞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麻痹对手,让孙孝哲不加以提防,连长时间派精锐小分队袭杀孙孝哲派出侦骑的行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是让孙孝哲慢慢失去警戒之心,再猛力挥出一拳,给孙孝哲以致命一击。要命的是,杨晞的策略取得了成功,孙孝哲遭到了重创,连他自己都在乱战中身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