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首席御医 > 分节阅读 230

分节阅读 23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刻钟后,石韦扶着他的新婚妻子,缓缓的步入了大堂中。

大堂之内,一桌热气腾腾的酒菜已经准备好,就等着他们二人。

二人一进堂中,所有人马上都站了起来,于桂枝上前扶住桂英,笑盈盈道:“瞧瞧咱新家少奶奶,今儿的气色真好,昨晚上一定睡得很香吧。”

于桂枝那一句“睡得很香”,故意加重语气,显然是另有暗示。

潘紫苏等人会意,均是忍不住暗笑。

穆桂英初经人事,对于她们说的这些“荤话”还不太懂,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桂英脸畔顿生晕色,便道:“桂枝姐你可别叫我什么少奶奶,咱们都是自家姐妹,叫我桂英就好了。”

“好好好,桂英啊,赶紧坐吧,多吃点,补补身子。”于桂枝笑着给她又是添饭又是夹菜。

其余潘紫苏、陆玉竹等人对她也是极好,席间嘘寒问暖的,都把她当成了自己姐妹。

穆桂英初始还怕自己不太适应,但与她们只相处了一会,便感到了亲切和温馨,紧张的情绪渐渐收敛,很快也变得自然起来。

看着穆桂英能与她们和睦相处,石韦心中当真是高兴。

这饭吃着吃着,穆桂英忽然把筷子放下,很郑重的说道:“各位姐姐,桂英有一件事想与姐姐们商量。”

众人一怔,好奇心起,不约而同的都放下了筷子。

穆桂英环看了众女一遍,便微笑着说道:“这些年来多亏有你们照顾着远志,桂英虽然嫁给了石韦,说是什么正妻,但桂英却知道,你们每一个人在远志心中都有和我一样的份量。”

石韦一下子明白她想做什么了,只是想不到她竟会当众说这些,倒叫他这个当事人一时有点尴尬。

众佳人听得桂英能如此体谅她们,心中也无不觉着欣慰。

穆桂英接着又道:“所以我刚才也跟远志商量了一下,不如过些时候,挑个良辰吉日,就把远志和众位姐姐的好事,一并都办了吧,从今往后,咱们一起和和睦睦的,好好伺候远志。”

这番话一出口,所有人都震住了。

穆桂英口中的“好事”,自然是指石韦纳她们为“妾”,这当然是她们梦寐以求之事。

先前之事,她们还在担心,穆桂英对此会多有不悦,甚至还会横加阻挠。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桂英非但没有阻止,反而主动的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事给提了出来。

在场地的这些佳人们,怎能不感到惊讶和意外。

惊异之余,更是欣喜。

众美心中暗喜,却又有些不好意思,无人敢吱声。

穆桂英见她们没人说话,便向石韦道:“远志,我们方才不是商量好的么,你倒是说句话呀。”

石韦被逼到这份上,只好讪讪笑道:“桂英也是一番好意,我看这事就依了她吧。”

石韦一开口,在场的美人们嘴角都悄然露出了笑意。

穆桂英看在眼里,知道她们是答应了,遂是笑道:“这样就好了,大家吃饭吧。”

一桌子人这才又动起筷子来,那其乐融融的气氛,渐渐的便又回来石韦这边各种喜事不断,但就在一个月后,大宋帝国的上空却笼罩上了阴云。

天子赵匡胤因前番砒霜的中毒,体质本就大大下降,前番经历了北伐燕云之战后,精神和体力消耗太大,回京不久之后,便染上了重病。

生老病死,乃万物轮回之本,即使是医术高明的石韦,面对赵匡胤这由衰老而导致的病情也无可奈何。

他所能做的,只是尽自己所能来延长赵匡胤的生命。

赵匡胤似乎也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人到了这个时候,生死都已看淡,况且他已完成了收回燕云,统一天下的伟业,就算此时而去,也不算遗憾。

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便是大宋江山的未来。

几经权衡之后,赵匡胤终于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下旨立二皇子赵德昭为太子。

帝国的储君之位尘埃落定,石韦那悬着的心,至此也终于安下。

半月之后,赵匡胤病情恶化,无法再理朝政,遂又下旨由太子德昭监国,总理内外军政大事。

这一天的黄昏,病病垂危的赵匡胤,躺在寝宫外竹床上,身处高阶,俯视着落日的余晖笼罩下的洛阳城。

身为当朝首席御医,自从赵匡胤患病时起,石韦就一直的陪在他的身边,陪着这个日暮西山的老人。

“远志,你说朕之功绩,可与那先代明君相比吗”望着夕阳的赵匡胤,忽然间幽幽问道。

石韦沉默了一会,答道:“陛下不仅仅是明君,陛下是可以和汉武唐宗媲美的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千古一帝”

赵匡胤喃喃念叨着这四个字,夕阳映照下,那一张苍老的脸,似乎在微笑。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临别的礼物

那一天的黄昏,石韦也不知道赵匡胤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他只依稀记得,赵匡胤临终之前,始终喃喃自语着“千古一帝”四个字。

还有,那释然的微笑,石韦永远也不会忘记。

大宋的开国皇帝,不带一丝的遗憾,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举国哀恸之余,太子赵德昭在众臣的劝说下,于先帝灵枢前继位,尊先帝赵匡胤为大宋太祖皇帝,并下令大赦天下。

被赶出燕云地区的辽国,闻知大宋天子新亡,鹰派们蠢蠢欲动,想要借着大宋举丧之际,倾兵南下夺还燕云。

不过,鹰派们的建议,却被皇太后萧绰严辞否决。

燕云一战,大批的鹰派武将们死在宋军手上,高粱河一战,更是让鹰派的领军人物耶律休哥陨命。

经此一役,辽国国内的鹰派权贵们势力遭受重创,话语权已是今非昔比。

故是因此,萧绰才有能力压倒鹰派们的舆论,力主与宋和谈,重新划分疆界。

为了向大宋示好,萧绰更是主动的派出了使节,亲赴大宋为赵匡胤奔丧。

新登基的赵德昭地位未稳,自然不想跟辽国再起冲突,遂令礼部热情的接受了辽使,接受了辽国萧太后的致哀,并表示愿意跟辽国进行和谈,重开睦邻友好。

赵德昭虽然不想跟辽国开战,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会对辽国软弱,实际上。在与辽国的谈判中,他开出的条件已算比较苛刻。

除了辽国承燕云归属大宋之外,双方两国互约为兄弟之国。宋国为兄,辽国为弟。

尽管这只是名义上,但兄弟一字之差。却在向世人表示,辽国终于向低头,承认自己低大宋一头。

辽使在这方面拒理力争,试图为辽国讨一个平等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