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首席御医 > 分节阅读 145

分节阅读 14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尽管石韦事先就已经有所预测,但当预想变成事实时,石韦还是着实为之兴奋。

而天子的这个计划,更是在洛阳城的群臣之间炸开了锅。

五代以来,后周、后汉、后晋三朝,均定都于汴梁,而大宋代周而建,沿袭前朝定都于汴梁,这么多年来,已经让群臣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

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无不把定都汴梁视为天经地义之事。

况且抛开什么漕运等理由不说,光是汴梁的繁华富足,就让这些习惯了那里生活的大臣们,对汴梁产生了巨大的依赖感。

迁都洛阳,不仅关乎到国家大计,更关乎到大臣们的生活剧变。

赵匡胤的那一句迁都,着实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只是,尽管大臣们私下里多数持反对意见,但大多数人却对此保持了缄默。

无人反对,也无人赞称。

这个局面,也正是石韦意料之中的事。

天子迁都洛阳的理由很简单:据山河之险,裁减亢兵,以省民力。

大臣们若然反对,就是不为天下百姓设想,而且还要得罪天子。

正所谓食君之禄,得罪皇帝这种事,显然不是人臣当作的。

大臣们自然也不敢公然赞成,因为赞成就意味着得罪晋王这个实权人物,显然得罪了手握重权的晋王,并不是一件十分明智之举。

于是这些人精们就选择了缄默,两边都不得罪,任由天子与晋王来做争辩。

群臣如若都保持沉默,那迁都之事便势将成行,赵光义自然无论如何也不会坐以待毙。

当然,赵光义也没第一时出马。

老怪出手前,总会先派几个马前卒探路。

参政知事卢多逊,起居郎李符、甚至是留守汴梁的禁军都指挥使李怀忠,都部署沈义伦也被晋王连夜召至洛阳,这些人轮番的面圣,以种种借口阻挠迁都。

这些人的理由,无非是梁汴当水陆要冲,漕运便利,而洛阳已衰,漕运不便诸如种种。

天子对此的看法,与先前石韦的认识几乎相同,遂轻而易举的将这几人的反对意见辩回。

几个回合下来,晋王的马前卒们皆灰溜溜的败下阵来。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在了晋王身上,看他接下来会有何举动,是自己出面反对迁都,还是用沉默来向自己的天子皇兄让步。

转眼之间,月余已过。

一场寒风过境,洛阳下起了秋去冬来以后的第一场雪。

这天午后,石韦正在屋子里享受炉火的温暖,宫中一道急召,传他入宫去为天子诊治。

石韦不敢耽搁,冒着风雪赶往宫中。

赵匡胤早年征战沙场,腿上曾受过箭伤,虽然不曾致命,但却落下了老寒腿的毛病,每逢冷暖交际之时,就会感觉到酸痛不适。

石韦给赵匡胤诊查了一番,宽慰道:“陛下这病倒也不是什么难治之症,只是治起来却需针灸、药熏,以及内服等手段多管齐下,而且还需耗以时日方才治好。”

赵匡胤欣然道:“朕的这条腿,每到秋冬之际就得能朕难受个把月,只要你能给朕治好,花多少时日都无妨。”

石韦当下便给赵匡胤开了药方。

写罢子后,石韦心念有动,便又问道:“臣方才给陛下号脉,感觉陛下脉相有些细沉,再观陛下面相,似乎是心存焦虑,致使睡眠不足而显疲惫。”

赵匡胤怔了一下,苦笑道:“石爱卿果然是医术超然,这都让你看出来了。”

“你心里头整日盘算着迁都这等军国重事,不焦虑才怪,就算我不懂医术也看得出来”

心下暗忖时,石韦试探着说道:“不知陛下为何事而焦虑,微臣或许可为陛下分忧。”

“还能有什么事,自然是迁都之事了。”赵匡胤随口叹道。

果然不出所料。

时机在此,石韦便趁势道:“臣身为御医,专职医事,本不该过问迁都这般国之大政,不过臣私以为,陛下此举,实乃万世久安的英明之举。”

满朝文武,不是保持缄默,就是反对迁都,而今忽听得一位臣子盛赞自己决策英明,赵匡胤的精神一下子就振奋起来。

“来人啊,给石爱卿赐座。”赵匡胤大声令道。

宦官搬来椅子,石韦肃容坐下。

赵匡胤饶有兴趣的问道:“石爱卿,你倒说说看,朕迁都洛阳,何以见得就是万世久安之策”

石韦故作惶恐,垂首道:“微臣只是一介医官,怎敢妄论政事。”

赵匡胤摆的道:“朕让你说就说,哪来的这般啰嗦,快讲。”

赵匡胤一兴奋起,又拿出了武人那股子直性子。

“这那就恕臣妄言几句了。”

石韦酝酿了一番,方才小心翼翼道:“臣以为,当年我大宋初建之时,最大的威胁在于内忧,即为诸如将帅拥兵自重、四方诸侯割据等五代残留之弊病。

赵匡胤微微点头。

石韦继续道:“然陛下神武雄略,我大宋国势浩荡,十余年将,将帅之权皆已归属收于中央,伪唐、伪蜀等割据势力,也尽皆扫平俯首。所以臣以为,这此时节,我大宋最大的外胁已不再是内忧而外患。”

此等分析,石韦在心中已酝酿已久,这时瞅准机会时,滔滔不绝的道来,更是颇有一番气势。

赵匡胤的脸上,赞许的神情愈重,不禁点头赞道:“石爱卿你的说得极有道理,那你再说说看,我大宋的外患又是什么”

“我大宋的头号外患,自然是北方辽国。”

石韦这一句说得是斩钉截铁,直将赵匡胤听得为之动容。

显然,石韦之言是正中他的下怀。

“辽国自耶律德光时就开始屡犯中原,当年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割于辽国,中原于北方的险要屏障尽失,两河腹地,时刻都面临着辽人铁骑的虎视之下,若不夺还燕云十六州,则我大宋必将无一日之安宁。”

石韦的语气渐渐慷慨激昂起来。

“说下去。”赵匡胤听着兴奋,大声催促道。

石韦喘了口气,接着道:“大宋虽盛,但辽国亦强,两国若然开战,必然是一场持久战。到那个时候,若京师仍在汴梁,则辽人铁骑绕过河北各州,穿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