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首席御医 > 分节阅读 55

分节阅读 5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帆扬起,三十余艘船只组成的使团船队,徐徐的驶离了码头。

船队顺水东下,向着下游瓜洲渡而去,由此转入大运河,北上之后,再沿汴水一路西进,直抵大宋国都汴京。

这一次的远行,船队沿途停靠了不少地方,每到一地,石韦都会下船到附近的城镇一游,观赏风光,体察当地的民风。

可以这一路北行的旅途,让石韦大大的开阔了眼界,对大宋朝的风土人情,有了一番更加深入的了解。

是日午后,石韦正在船舱中休息,忽然听得外面吵闹起来。

不多时,便听到丁香敲门叫道:“公子爷,快醒醒,汴京就要到了。”

石韦从昏睡中醒来,伸着懒腰走出船舱,走上了甲板。

此时樊佩兰等人都已聚集到船头,指指点点头前方,一个个都兴奋又惊喜。

石韦打着哈欠走到了船头,目光沿着汴水延伸而去,汴京那巍巍壮丽的城廓,生平每一次映入了他的眼帘。

确切的,是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姿态,昂然印入他的眼帘。

汴京,传中大宋帝国的都城,全世界最繁华,人口最多的都市,我石韦终于来了。

“大宋的帝都,果然是气魄不凡。”石韦仰视着那雄伟的城墙,由衷的感慨道。

同船的曹琮脸上带着流露着自信的笑容,得意道:“那是自然了,汴京乃天下第一富饶的城市,那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自豪的曹琮,遂是以一个本地人的身份,向石韦他们这几个新来的“外乡“朋友,洋洋洒洒的将汴京的繁华壮丽了一通。

这汴京的壮丽,首先就在于一个“广“字。

汴京原只有一道皇城和一道牙城,面积与曾经的洛阳与长安这等古都相比,其实并不算大。

前朝周世宗柴荣继位之后,嫌在这般城池里做皇帝憋屈,便在牙城之外又加筑了一道外城,此城周长四十八里,相当于二十二公里长,如此广阔的城池,古今亦属罕见。

曹琮口若悬河之时,船队已接城东面的东水门,穿越这道水门,便将进入汴京城。

见着将要进城,曹琮便道:“汴京的繁华,非是一时片刻能完,等石兄安顿下来后,有机会我带着好好的将汴京游个遍。“

石韦早被他勾起了兴致,欣然道:“好,一言为定。”

话之间,船已穿过高大的门洞。

汴京城外城总共开了十三座城门,此门因是汴水入城的通道,而汴水又位于汴京之东,故而名为东水门。

经过一阵昏暗之后,船只顺利的进入到汴京城。

入城之后,船行不远,便徐徐的向岸边的码头靠去。

樊佩兰等一干女眷,好歹也算是在金陵城呆过的人,但当她们见识到汴京城的气派之后,不由自主的便流露出“乡下人进城”的新奇,叽叽喳喳,如雀儿一般指点议论着沿岸风情。

石韦看着她们那般样子,心中便感到一阵欣慰。

他的目光投向码头那里,却发现码头那边倒是一片安静,似乎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景象。

他隐约还看见,码头边上似乎还候着许多人,像在等着船队的靠岸。

“曹兄,看码头上都是些什么人”他好奇道。

曹琮凝目远望,开始时还未看清,但当船只将近时,他的神色马上变得肃然起来,低声道:“是晋王殿下。”

“晋王殿下是哪位皇子吗“石韦喃喃道。

曹琮忙道:“石兄莫要乱,晋王殿下,乃是当今天子二弟。“

赵匡胤的弟弟

赵光义

石韦的脑海里,瞬间闪出了这三个字。

第四章 咱也是首都户口了

赵光义就是宋太宗,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

以石韦的那点历史知识,这几乎已经是他对赵光义所知道的一切。

“晋王殿下为何会出现在码头”石韦不解道。

曹琮眺望了几眼,说道:“依我看,晋王这多半是来迎接卢大人回京。”

听得这话,石韦就有点疑惑了。

赵光义是谁,那可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陈桥兵变的功臣,将来大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卢多逊呢,虽然有着翰林学士的身份,但也不过是一使节而已,在大宋朝中并不算什么显赫的人物。

然这卢多逊归京,堂堂晋王却亲自来码头久候迎接,这般举动,却似乎有点“小提大作”之嫌。

石韦思绪转了几转,笑道:“这位晋王殿下对卢大人还真是很好啊,百忙之中还抽空专程来迎接。”

这时,曹琮却道:“石兄你初来我国,想必对晋王不太了解。咱们这位晋王,那可是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不光是对卢大人这般礼遇,对朝中其他大小官吏,都十分的礼敬亲切,可是难得的一位贤王。”

“原来如此。”

石韦表面也露出钦慕之色,但心下里却持怀疑态度。

经过这年岁月里的历练,他早已懂得不能轻信所谓的传言之名,一个人究竟如何,非得经过自己的判定才能下定论。

说话间,船已靠岸。

主船那边,卢多逊匆忙下船,与那晋王赵光义相见。

似曹琮这般的年轻官员,资历尚浅,自然没有资格去受赵光义的接见,更别说是石韦这般“敌国归臣”。

石韦只探头张望了几眼,刚刚看到那赵光义瘸着脚上前去扶卢多逊时,尚未及看清他相貌时,便被一堆人影挡了住。

石韦只得作罢,随着一船家眷上了码头。

曹琮也算热心,下船之后,先是帮着石韦寻了一间客栈,帮着他将家眷细软先行安顿下来,接着又陪着石韦在汴京城逛了几逛,寻觅几间正在出售的宅院。

最终,石韦选择了靠近南薰门,御街边上的一间宅院,作为他在汴京的新家。

这南薰门是汴京城正南面的一座外城城门,因是中原帝王们讲“南面之尊”,他们高坐在北面的金銮殿上,面朝南方,故而这南薰门是汴京十三座城门中最气派的一座。

由南薰门往北,穿过内城的朱雀门,直达皇城的宣德门,纵列着一条笔直而宽大的街道,便叫作“御街”,这条街也是整个汴京城的中轴线。

令石韦惊叹的不仅御街的气派与繁华,更是其宽度,这可能是他所见过最宽的街道。

石韦目测估算,这条御街全长有七八里,最窄处宽度也至少有三百多米,实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