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超级强国 > 分节阅读 358

分节阅读 35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场战争。普遍的看法比较乐观。

原因到不是他们认为迦逻的军队比华夏强很多,而是认为迦逻只比华夏强那么一点点。但是,所谓战争,天时地利人和都非常重要。

所谓天时,此时并不利于华夏,因为高原地区正处于天寒地冻之时。没有高原生活经验的士兵,很难抵抗这种高原寒冷。

所谓地利,则更是有利于迦逻了。因为华夏的长途奔袭,士兵疲惫,运输线过长,补给艰难;而迦逻却是在家门口作战。

而人和,则是更有利于迦逻国了。米国、熊国等世界主要大国。都表态支持迦逻的正义战争,整个西方国家几乎是一边倒地谴责华夏的霸权主义。

就在迦逻国准备着,叫嚣着时,华夏除了向边境地区增兵,一个星期以内终于将两个师运送到了高原,其中东线米林地区一个师,北线的南木加地区一个师。

不过,此时华夏已经完成了战时调动机制。在此后,每天都会有1个师的兵力到达上述地区。

每天一个师的兵力,包括给养在内,是目前华夏的最大能力。毕竟,高原地区其地理、气候特征实在太严酷,想要再快一点,其付出的成本就会呈几何级上升。

不过。在这几天时间内,华夏与赵无极经过反复探讨之后,准备借用此次战争,顺便将高原以及迦逻的问题彻底解决。

要解决迦逻的问题。比解决高原的问题还要容易一些。喜马拉山之南,就是佛河平原,只要按照赵无极此前治理西北的设想,将喜马拉山打通,不但可以解决西北气候问题,同时也就拥有了到达佛河平原的康庄大道。

只是,高原本身的治理非常麻烦,即便赵无极的神创基地作为切削工具和运输工具再厉害,也不可能将高原完全切削成平原,因为这并不符合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高原的基本地形、地貌是要必须要保留的。也因为如此,高原的交通就成了一个麻烦。虽然后世华夏修建了一条铁路到高原,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高原交通落后的现状。

现在也有几条公路通到高原,但是,每天泥石流季节、冰雪季节,这些道路就处于时通时不通的状态。此时,赵无极之所以动用神创号客机调兵,就是因为西川到高原的公路,还在西川境内就已经不通了。

彻底解决高原和迦逻,必须先要解决交通的麻烦。因此,赵无极承诺,一旦战争开始,他就使用神创基地及其相关设备,“免费”为华夏拓开一条从西川的平原市到逻些并再到佛河平原的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的铺路类事务,由华夏自己解决。赵无极需要做的,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把隧道打通,把沿途大河的桥梁架好,把喜马拉山切口。

其实,从山脉走向与地理位置来看,雅努布地区正处于岗日嘎布以西、喜马拉山以南的地区,华夏要去雅努布,必须翻越喜马拉山,只能沿一些狭窄的谷口进入;而迦逻国要进入雅努布地区,却是一马平川,只需要沿河而上,道路非常好走。

不解决雅努布地区的交通问题,华夏想要获得这块土地的治权,将会面临永久性的麻烦。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而当务之急,就是打仗

华夏的强硬声明,以及此后的调兵谴将,让米国和熊国等国家大跌眼镜。因为,华夏此次的表现与历史上完全不同。

过去,华夏遇到这类问题,一般都会先寻找外交途径解决,而且很善于忍气吞声,西方国家从华夏这一特征上,获得了十足的利益。

在他们想来,迦逻国占领雅努布地区,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华夏抗议一阵子之后,然后就会“搁置争议,维持现状”,让迦逻国的占领既成事实。

迦逻国非常有信心打赢这一仗。但米国和熊国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华夏军队虽然装备不行,现在的军官们也没什么战争才能,但华夏士兵的素质却并不低,而且悍不畏死,仅凭这一点,迦逻想要战胜华夏几乎就不可能。但是。再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也未必不能一战

只要战争一打响,米国和熊国等国家,就可以从中渔翁得利。

当然,这两个国家为了坚定迦逻国的决心,在华夏的强硬声明以及开始调兵之后。迅速地与迦逻国签订了系列的援助条约,特别是军备方面,米国又一次性地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向迦逻国出口了120架f16战机,而熊国也不甘落后,向迦逻出口了120辆最新式的坦克战车。

至于常规武器,则更是不在话下。迦逻国想要什么,两国就向其出口什么,而且都带有援助性质,也即其价钱最多是成本价罢了。

最奇特的是,倭国也不甘寂寞,与迦逻国签订了经济军事互助协议,不但免费向迦逻国提供了超过4个师的常规装备,还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前来迦逻军中观募学习。当然。名义上是观募学习,实际上是指导迦逻军队打仗。只是,真实情况说出来,对于一个主权国家很没面子罢了。

至于其他一些国家,包括世界所有的媒体,则不断地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面对这种情况。华夏国内也有了不同看法。因为华夏在新政之后,开始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这几年因为赵无极的崛起,不同声音已经消失了很多了,但只是曾经公开过的声音;而一些潜伏着的人。骨子里已经没有了脊梁的人,又开始站出来兴风作浪。

他们见人就发表演说,指责政府的强硬声明是与整个文明世界作对,其目的是把华夏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还有的人公开呼喊着口号,“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甚至以反战人士自居。

包括首长在内的华夏高层,要说没一点压力那是假的。

这种压力,其实是与华夏的民族性有关。华夏这个国家,喜欢“大一统”的形式,也喜欢“天下太平”的局面,哪儿有点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似的。

其实,根本用不着那么紧张。华夏有句俗话,凭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只要是真正为民,又担心什么呢。

首长后世曾评论过某次风波,他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挺过来,是因为我们推行新政已经十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老百姓能够过上相对更好的生活,他们拥护我们。

对于一些人在华夏的表现,赵无极并没有表示什么。事实上,赵无极对于华夏的内政,一直处于游离于其外的状态,可以观察,可以思考,但绝不指手划脚。

赵无极在华夏做的每一件事,要么与他的身份相符合,要么是应华夏的请求而作,要么是商业动作模式,赵无极绝不可能对其横加干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