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超级强国 > 分节阅读 268

分节阅读 2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行。有些内容由企业培训可以。但有些内容,得由政府出面来组织培训。

四是请西川师大的相关教授专家,对我们卢江企业与经济发展,进行技术、管理方面的咨询。也就是说,完全可以请西川师大成立一个针对卢江发展的科技顾问团。”

“五是可与西川师大合作,在卢江办一所技术培训学校。费用由我们出,教师由他们出,当然也由他们发放文凭。”

“当西川师大每答应一项,或者做出相应的成果,卢江可以给予西川师大适当的经费资助。或者,卢江就直接为他们在卢江的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就可以了。”

赵无极说到这里,等于就说完了,至于卢江到底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专业顾问或人才等,还得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决定。

“他们后天就来了。明天,你能不能拿个建议初稿出来,我们先讨论一下”胡永生虽然觉得赵无极的建议中有些内容可能比较难办,譬如多分配一点学生的问题,可能就不行。

但这个问题,在赵无极看来,大学生走俏的时间最多还有10年,以后就难以找工作了。而且,赵无极还想借用重生之手,将大学扩招提前。

大学扩招,是历史趋势,没有每年50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支撑,后世的华夏经济根本就不要想在那个特定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学生不包分配,也是历史趋势,因为扩招,必然无法保证分配;因为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涌现,包分配事实上也行不通。

“我下午就把方案送到您办公室来。”赵无极说道。

“呵呵,那行。”胡永生笑道。有了赵无极,这个县委书记也当得轻松多了。卢江有了这么多想法,对于西川师大来说,也是一个“压力”,卢江有这么多需求,你们满足不了啊

因为赵无极是西川师大毕业,前世的时空,他对这所学校也是非常关注的。现在想来,当90年代各大学都在变革时,西川师大虽然也在变革,但有些专业却相对落后了。譬如计算机专业,西川师大的数学系本来也非常不错,但后来这个系虽然改成了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但由于师资力量储备不足,即便在西川,这个学院也算中沦落了。

如果西川师大愿意就上面的内容与卢江合作,赵无极到是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办学思路。

确实如陈洪仁所说,赵无极很在乎卢江的事情。赵无极最初在凤山工作,现在还是凤山乡党委书记,那么,他就要把凤山建成全国山区乡的样板;现在,赵无极又是卢江县委副书记,他自然有义务把卢江建设成为内地县发展经济的样板。

至于这个样板别人是否会模仿,赵无极只能是在哪座山唱哪首歌,他管不了的事情,他不会去管。

要说前世时空的那些官员,真的不在乎老百姓的利益,似乎也说不过去。譬如他们要求农民种柑桔,种冬瓜之类的,其主观目的也肯定是为了农民好,当然也有捞政绩的想法在内。

但是,华夏的官员总是缺乏一种思想,一种主见。譬如学习别人的经验,就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照搬照抄,凤山有什么,他们也要搞个什么;二是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走样,搞成了形式主义,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劳民伤财,老百姓不但得不到实在的利益,还遭受损失,自然就抛弃了官员。

8月11日上午,卢江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与西川师大合作的相关内容,出席会议的除了县委常委外,还有非常委的副县长。这个会议,实际上县委主持的工作会议。

当胡永生说了会议主题后,县长安福林立即就问道:“胡书记,这个事情,常委会不是已经作出了结论吗”

不要怪安福林,这事儿,他作为一个县长,事先不知道,也确实是胡永生的问题,他应该先与安福林通通气。

“胡书记,我觉得安县长说得有理,这个芝麻大点的事儿,已经有了结论,何必再开会研究呢”这次出声的是县委副书记郑丹强。

显然,郑丹强也不支持这种事情。

“大家还有没有意见”胡永生笑迷迷地问道。胡永生也是持有尚方宝剑的。他昨天下午拿到赵无极提供的方案后,立即通过办公室的传真直接传到了省委书记柳伯益同志的办公室里,而在晚上,柳伯益才把电话打了过来:“这个方案,我已经看过,不错,你们可以照此先与西川师大商谈。如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找我。”

众人不再出声,因为胡永生说了要研究与西川师大合作的相关内容,那就说明,此次要研究的内容,肯定是超越了上次常委会讨论的内容。

“同志们,如果按西川师大公函中所表露的意思,确实没必要在常委会上在研究这事儿。但是,昨天赵无极同志从米国载誉回来后,见到这个公函,立即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并且形成了具体的建议方案。今天,我们就是要以这个建议方案为蓝本,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在这次合作中,为卢江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怎么又是这家伙只要有他在事情就多了”一众常委们一脸苦笑,包括与他关系最好的组织部长李苹心里也涌出这种奇怪的想法。

第391章猜测的事终于发生

列席会议的陈立德,在胡永生讲话之中,就把印好的方案每人面前发了一份。因此,胡永生说为卢江争取更大的利益时,又补充了一句:“立德同志,你把赵书记写的这个方案读一遍。”

赵无极这个方案,当然不仅仅只是他与胡永生说的那么几条,与他最早在凤山乡写的那个“可行性报告”一样,整个方案都显得有理有据,而且对于目前国内高校,以及地方发展存在的困难都作了详细的分析,以此证明这种合作的“互利共赢”。

赵无极这个方案,并不触及体制问题,只是在地方发展以及高校发展的“灵活性”上想尽了办法。也就是说,只要一个站在稍有高度的人,就会明白这个方案非常适用和实用,对高校的发展绝对有利,对于解决地方和企业的问题也非常有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