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超级强国 > 分节阅读 184

分节阅读 1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口气,还老气横秋的,当然,也是语重心长的。

与高院长谈妥,副相丁成毅也来看望赵无极。对这位副相,赵无极惟一知道的就是他是首长的“门生”,其他的,前世也好,这世也好,了解都不多。

华夏的政治格局确实很怪,就说这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吧,按理说应该是专业人士管,但华夏一般都不是;另外,像科技这类东西,官员的任免,不一定要搞什么任期制。

譬如一所大学,一个校长只任两届,这明显就不正常,因为学校还没形成风格他就离开了。这也是华夏大学甚至中学,都缺少风格的原因。

后世华夏的大中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除京华等少数学校有特色外,其他学校“校训”雷同率达百分之九十九,与其说这是校训,还不如说是“国训”,因为国家喜欢这样子嘛。

当然,此时不是赵无极发牢骚的时候,在与副相丁成毅简单地交谈后,大家来到科学院食堂,随便用了一点午餐,就进入午修时间。

会议,于下午3点准时开始。

参加会议的领导有吴冕、一号首长、二号首长、三号首长、副相丁成毅,以及科技部、冶金部、机械工业部、教育部、华科院、工程院、三零三的负责人。

此外,就是在京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材料学专家们了。总人数竟然达到了700余人。

因为大佬莅会,汇报会临时变成了由科技部部长华太宾主持。

汇报会第一项,由政务院大管家刘正高宣读了中央、政务院、人大、政协、军部等五家联合发出的贺信。

汇报会第二项,宣读了科技部、科学院、工程院的联合奖励命令,奖励项目组研究基金100万元。注意,是“项目研究基金”不是个人奖励。

汇报会第三项,由三零三的领导介绍此项成果的相关研究人员:他们是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项目指导小组组长赵无极,三零三物种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小组负责人、工程院院士麦正金,副研究员谢大义,副研究员蔡有勤,助理研究员彭勃,助理研究员凌则民。

介绍到这些人时,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客观地说,麦正金做的多是领导与服务工作,但除了赵无极外,他就是此次成果的最大受益者,甚至是第一受益者,而真正出力的谢大义、蔡有勤、彭勃、凌则民四名研究人员,只能分润其中很小一部分功劳。

三零三工程院院士陈达山,虽然也是搞材料的,但他的专业与赵无极此次的研究项目却不相关,因此,陈达山并没有在这个名单上。

至于给三零三特种材料研究所集体奖励、项目组荣誉等,可能要等到年终一并奖励。

汇报会第四项,请科技部特聘高级顾问、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赵无极同志作专题演讲。当华太宾念出这段话时,会场顿时再次爆棚,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才是汇报会的重头戏。

“各位首长好,各位科学界前辈、同仁好最近,我的风头很健,如果以媒体出场次数为准,我亦算是华夏知名度最高的人之一了笑。

最近,我获得的红本本也很多,横跨艺术、武术、科技等三大领域,都是国家级专家,我觉得,这是华夏对为她作出过贡献的公民的肯定,我心安理得,受之无愧

但是,让我在这里发言,又有些惶恐,因为我目前拿的工资,是卢江县凤山乡乡长职务的工资级别太低,而诸位级别太高,不对称啊。因此惶恐笑”

“呵呵,我可不是伸手要官啊,我只是表达我此时的一种心态,在座的诸位,都是华夏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领路人,而我哪怕红本本再多,也只是一个末学后进。心太不正,这话自然就讲不好。也就是说,我这个演讲的目的,是求教式的,是希望引起讨论的。”

“古语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古语的本意我无意在此卖弄,这话,放在今天的环境下,说的就是要注意机密,要注意保密工作,科技工作尤其重要,科技工作甚至应以保密为第一要务。”

“因为不保密,就意味着有可能我们辛辛苦苦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成果,瞬间就会被别人轻松获得,而我们的努力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要做好保密工作,首先是我们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要做到知己知彼,可是,华夏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

“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先说知己科技工作的知己,就是知道自己的长项和短板,哪强哪弱几年前,华夏自主研发的长城和曙光大型计算机,其技术之高超,连米国军方都感觉到巨大压力。

可惜,我们的科学家并不知道自己的实力,被倭国人十分丑陋地进行了科技欺诈,你们的长城早已是十分落后的产品了,在与倭国人交换了一堆无用的技术资料后,倭国人于次年拿出了昭和1型,而且,华科院还曾建议说,长城和曙光非常落后,建议改成民用”

第272章爱国有方

赵无极浑然没觉得,他这话是在狠狠地打脸,打华夏科学家的脸,坐在前排的华科院的领导们,听到赵无极举这个例子,每个人的脸都红了。

虽然赵无极没给他们面子,但他们确实错了。

赵无极没有客气,而是继续着他的打脸演讲:“三年前,在倭国举办了一次国际蚕业学术会。在会期,倭国对华夏代表极尽东道主之谊,规格之高,令我们的与会代表受宠若惊。为什么倭国人这么客气呢,其实,只是我们的代表在学术报告上将独创治柞蚕流行病的配方、施药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盘托出,让倭国蚕业代表大喜过望,倭国热情招待,只不过是回报以东方式的答谢罢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