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超级强国 > 分节阅读 139

分节阅读 1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是,当赵无极用系统的“方案优化”功能对其进行优化之后。发现了几处“硬伤”,当然,这个硬伤,只有赵无极能够看出来,或者只有理想国系统能够找出来。

第一个硬伤,是整体的。即这个“计划”虽然确实了主题,但研究“路径”却不够明晰,或许因为资料的欠缺,或许因为起点太低,总之,如果按这个“计划”研究下去,是很费时费钱费力的。

针对这一点,赵无极逐项进行“优化”,将“路径”、“方法”、“步骤”等明晰起来。并同时指出,一旦出了某项成果,这项成果对相关研究或产业的巨大促进作用。

第二个硬伤,部分主题的确实费而不惠。意思是这些主题要达到的目标稍为有些高,以华夏目前的实力难以做到,应该对目标进行阶段性分解,一步一步地来。

第三个硬伤,则是计划项目上的偏见。在后世,发动机技术一直是华夏的“疼痛”。发动机技术,不是高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也不是新技术,它是一种传统技术,但是,它甚至比高新技术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还要大。华夏要成为超级强国,必须要解决“心脏”不好的毛病。

与“心脏”不好相关的问题,则是华夏特种钢材、合金技术不过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华夏即便成了全球第二的经济实体,可在制造业的关键领域,华夏还得依赖于进口。而要进口这些东西,华夏不得不拿出利益进行交换。

对此,赵无极以自己“材料学专家”的身份,直接从系统中兑换了几种特种材料技术,稍加改头换面后,附在了建议后面,只要相关专家多做几次实验,就能完善这一技术。当然,赵无极没敢兑换太先进的东西,大约也就是米国或普国刚刚投入生产的技术。

第四个硬伤,则是对环境科学研究的忽视。虽然官方那份计划里有生物技术,有海洋技术,但却不是从环境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关于这一点,赵无极直接指出。国家应注意沙漠化、臭氧层与温室效应、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等,尽快建立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体系。

第五个硬伤,则是对“软实力”的忽视。赵无极以米国的好来坞为例,第一次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建议政府在开发建设项目时。加强对传统文化、文物、旧城进行保护,着力打造和保护华夏“名片”。

第六个硬伤,忽视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运用。建议将科技部门改名为“科学技术研究运用与推广局”,将“运用与推广”作为科技部门的硬性工作指标。赵无极指出,一项科研成果,都是有一定寿命的。短的三五年甚至一两年,长的也不过十年,如果在这期间,该项成果没有得到推广利用,不能在现实中产生效益以增强综合国力,不但浪费了国家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会助长科技领域里的不正之风。

第七个硬伤,重项目不重人才。赵无极指出,在用举国之力打造高新技术过程中,应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指既懂科学研究,又懂项目推广和科技统筹的复合型人才。其中。赵无极明确提出,国家应尽快确立“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科技人员政治经济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各行各业专家给予“政府特殊津贴”。

此外,围绕科技工作,赵无极还提出了国家应该考虑成立科技风险基金,加强公派留学生管理,逐年扩大大学招生规模,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高科技企业或业余兼职,允许科技人员在体制内自由流动。创办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园区,鼓励军工企业开发民用产品等建议。

赵无极当然不会是对“863计划”进行修修补补,而是完全重新写过。即便原来计划中相对较好的部分,赵无极也给予了极为有效的充实,特别是在方法、路径与步骤上。思考得非常仔细。

至于赵无极所推崇的内容,更是花费了赵无极大量的脑细胞。虽然“方案优化”功能非常逆天,但还是需要赵无极提出相关的原则、项目内容、终极目标、步骤措施等。

经过现实时间1个小时即系统时间60个小时,在系统“方案优化”功能与“百变小秘”的帮助下,赵无极终于完成了长达200页共计20万字的这份建议。

天色发白之时,赵无极从系统中钻了出来,打开窗户,让京都凌晨的寒风在他的肺部反复过虑,稍许的倦怠顿时烟消云散。

怎么将这个报告递交上去呢,昨天,吴冕首长等人,包括他们的秘书,并没有给赵无极留下电话神马的。也就是说,赵无极与最顶层大佬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途径。

或许,是首长们的偶尔疏忽,或许,是首长们有意为之。

如果是后者,那就说明赵无极还不够份量与首长们直接交流,这个,或多或少地伤害了赵无极那极强的自尊心。但愿,这仅仅是个疏忽吧。

当然,赵无极并不是真的没地方上交,他稍为一想就找到了一个途径,三零三的那位工程院院士陈达山。

其实,以赵无极的三零三兼职研究员的身份,将这份建议交到科学院或工程院也不错,但这是春节,大家都在放假。赵无极可不想去影响这些大人物的节日快乐。

第207章忽悠少将副参谋长3更毕,求推荐票

在带着李馨欣、弟弟赵无际用过早餐后,早晨8点半钟,赵无极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一面向老爸老妈拜年,一面报告回卢江的时间。谁知老妈接到电话就是一顿抱怨,“赵无极,你瞒你老妈瞒得好苦啊,你说,你什么时候学会了那么多东西”

“什么东西”赵无极有些找不着北,这可是正月初一呢。

“报纸上说你有36项绝技的事。”老妈陈素琴直指问题的本质。

“哎呀,我还以为啥事呢,说是36项,其实也就几项,譬如传统乐器,有些是很简单的,相当于老妈你拿着檊面杖按节奏敲桌子一样,那也是一种打击乐啊。”赵无极忽悠老妈的本事越来越高了。

“哎呀,就你会说。快点回来吧,你爸说,县上要给你开庆功会”陈素琴的情绪顿时云开雾散。

9点整,一辆军车前来友谊饭店,一名少尉敲开赵无极房间门,啪的一个立正:“首长,我来负责接送你们去机场。”

“谢谢。少尉同志辛苦了”赵无极本想辩解一句,我不是首长,可是,话到口边又咽了下去。因为他想到,军队的人在称呼地方上的同志时,“首长”一词时常挂在嘴边,以示对你的尊敬,你并不真的就是“首长”了。当然,赵无极在某种意义上还真算得上是首长,他拿出任何一样能力,都能达到国内专家级的实力,评职称至少是研究员或教授级,与部队上的“师首长”算是同级。

9点45分,赵无极一行到达京都西郊某军用机场,一架外观有些陈旧的军用运输机正停在停机坪上。昨夜,京都又落了雪,机场的地勤人员刚好把跑道上的积雪打扫完毕。

其实,飞机只能远看,近看都显得“陈旧”。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日晒雨淋再普通不过了,即便回到机场,也不一定有机库停放,而是停放于露天之外。神马沙尘暴,神马酸雨。神马鸟粪,一个劲地往机身上泼,不陈旧才怪。

赵无极上飞机后才知道,这次航班是军方连通各地方军区的例行航班之一,虽然是运输机,但也隔了一半作为客舱。赵无极上飞机后。发现客舱中已经坐满了军人,只剩下四个位置了,自然,那是给他们三人留下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