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超级强国 > 分节阅读 94

分节阅读 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企业,就是走进去逛一圈,也会被别人防贼似的防着,那可是费仁强的钱袋子,有些人的命根子,岂容别人染指

星期六下午,赵无极闲着无事,便来到了黄大山的精品屋。目的当然是了解竹编与木雕产品的走势,销售的结果与赵无极的估计差不多,这些工艺品确实有人购买,但走货量却比较少,如果凤山的两个合作社开足马力生产,黄大山只能销售其中的五分之一最多四分之一,而如果不能进行“饱和生产”,那么赵无极想以合作社的方式让村民脱贫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木雕与竹编二者之间,相对而言竹编的走势还要好一些,譬如果篮这种工艺品,既可以做摆件又可以装水果,那些生活水平不错或比较讲究的家庭,买一个回去装水果显得很上档次。

在竹编与木雕的生产速度上,竹编的工艺还要复杂一些,而木雕只要工具趁手,半天时间就可以雕刻一个。但在合作社的规模上,木雕社有77户人家,而竹编社则只有27户。竹编生产程序复杂耗时多入社村民少销量相对较大,木雕生产相对简单耗时少入社村民多销量相对较小,这样一比较起来,竹编合作社的生存几乎没有问题,但木雕社的问题却大了。

至于“龙王潭山珍合作社”,赵无极在给了他们明确的指示之后,还没得到什么消息,也许,他们已经找到销路了吧。

其实,凤山的木耳、菌子、干果之类的山珍,此前的销路也是不错的,只是农民散家散户销售,数量不多,卖的价格有些亏,赵无极支持这个合作社,前期是让他们试水销售,学会在市场中游泳,等他们打开销路之后,赵无极将传授他们系统的菌类种植技术,在赵无极的想像中,龙王潭村后山的十数万亩山林,只要能开发出1万亩菌类种植基地,那就将把龙王潭村带入所谓的“小康”。

在普通人的眼中,木耳这类山珍,吃过的多是两类,一类是野生木耳,朵小肉嫩味好,价格高昂;另一类是人栽培木耳,朵大皮粗味淡,价格低廉;其实,介于这两种木耳之间,还有一种木耳也是人工栽培的,但在外形味道方面,与野生木耳差别不大,价格也仅次于野生木耳,是人工木耳的15倍以上,普通人很难认出二者的区别,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其原因就在于这种人工栽培的木耳,也是在原始森林里露天野外栽培的,与野生木耳的成长环境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人工施以了菌种并加强了管理;而那种很便宜的人工栽培木耳,多是在平原大田里用大棚和化肥、营养素等生产出来的,那质量营养味道,自然差了几个档次,一般小饭馆里炒出的木耳肉片,用的就是这种人工木耳。

而龙王潭村,正是这种半野生半人工木耳成长的绝佳之地。

想到这儿,赵无极再次感叹自己的“无权”作为重生者,在发展经济一套上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们的眼光很自然地就盯在了未来,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某种产业或某种现象,在后世是个什么样子。

赵无极此时就像赤壁之战时的吴国大军,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待东风一起,就万船齐发,火烧赤壁,只是,这东风在哪里呢

第140章铁杆

“赵兄弟,如果想扩大销量,我去平原跑跑吧。”黄大山看到赵无极在听到自己说销量不好后就陷入了沉思,便主动请缨道。

“哦,不急。对了,价格方面还好吧。”赵无极回过神来,问道。

“我一般都是加价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赵兄弟,会不会是价格高了的原因”黄大山有些吃不准,最初,赵无极可没说要加这么多利润的。

“应该不是,估计还是卢江太小了的原因。这样吧,我明天带几件样品去梓州看一看,说不定我能想到办法。”目前,凤山的木雕才77户农民加入生产,其生产的绝对数量并不大,在赵无极的计划中,凤山的木雕合作社,应该达到500户以上,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以及品牌效益。

不是与米国老达成协议,由米国佬来销售吗,怎么赵无极还在为这事儿瞎忙这就是赵无极精明的地方了,如果仅仅依赖于米国,第一,米国人什么时候开始进第一批货是个未知数;第二,米国人拿到米国销售待把销售情况反馈回来得有一定的时间,且真实的数量此时也是未知数。万一米国人在10月26日前到不了,而系统又认定木雕销售达不到要求,那个“组建三个企业”的任务岂不是白白浪费掉了,那可是1万点积分呢,赵无极可舍不得。

因此,赵无极得两条腿走路。米国佬要的货,即便按协议上说的量,也只是这77户村民一年正常的产量,也就是说凤山木雕合作社要想扩大,真正惠及到五棵松村、大碑石村的大多数农户。也得另找销路。况且,这个世界上,又不只是米国人有钱,又不只是米国人才喜欢土雕工艺品。

赵无极有个同学分配到了梓州商业局,他正好趁这机会去看看同学。这家伙。还是同寝室的舍友呢,关系自然是好上加好了。

前世,赵无极这位名叫刘文进的同学,在官场上一直比较平稳,在赵无极重生前做到了梓州市经贸局局长的位置,虽然赵无极当时只是一个“副科”。但这家伙每次在卢江应酬完了之后,都要约赵无极出去玩一玩,而赵无极那些狗屁歌曲,就是与刘文进这家伙在ktv里面学会的。

因此,这种铁杆哥们赵无极不但不会忘记,只要有机会。就会去看望他。当然,此时的刘文进还是普通的一个科员,正在商业局里挣着表现呢。

前世,赵无极虽然与刘文进关系好,但因为赵老爸失势、早逝连续两次打击,官场上算是个失败者,因此对于官场也只是抱着拿工资混的想法。并没有进行特别的研究,但现在想来,前世刘文进能够走到正处级局长的位置,其优点也是非常突出的。

刘文进父母均是梓州城郊的农民,或种粮或种菜的那种,无权无势,刘文进分配到梓州市商业局,完全是这个时代大学生还是大熊猫,是国宝,再加上他正是梓州市人。分配到梓州进而分配到商业局,差不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当时,最热门的部门与后世一样,是指党委办、政府办、组织部这类单位,至于税务局这类单位。说白了是进去拿钱的,真要说升官,远远是赶不上上面所列三个单位的。至于这个时候的商业局,与供销社差不多,物质供应不缺,但升官很难。而后世热门的国企,这个时代只有一些中专生愿意进入,本科生甚至愿意去中学教书,也不愿意进什么银行、邮电局什么的。

刘文进的优点也不多,概括起来也就对朋友真,做事情真,有原则又不失灵活。第一个优点很多人都能做到,第二个优点大多数人也能做到,但第三个优点不是你想做到就能做到,它与个人的性格有关,而刘文进是个既讲原则又很有灵活性的人。

赵无极记得,前世他有次到梓州出差,刘文进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洗浴,几个朋友很想洗个荤的,但见刘文进不动,他们也不好意思,这时,刘文进把赵无极安顿好,便找了个美女进了一个包间,他的几个狐朋狗友见刘文进行动了,也纷纷各抱一个美女进了包间,只是,当他的朋友才进去5分钟,刘文进已经衣服齐整地出来了。

赵无极当时就笑道,“刘地主,不会这么快吧,五分钟就完了”至于叫刘文进“刘地主”是因为西川省早年有个什么大地主叫刘文x什么的,刘文进与其差一个字,这个“地主”的名号就被坐实了。

“呵呵,我哪有那么强,一秒钟都没玩就完了。”刘文进也笑着说道。后来,赵无极才知道,刘文进不是不玩,而不是那种猴急地见一个上一个地玩。而那次,他纯粹是让那几个狐朋狗友高兴罢了。

所谓人生三大铁,也莫过于如此了。赵无极与刘文进,显然就属于这种铁哥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