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超级强国 > 分节阅读 83

分节阅读 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部长孟恩远,问起了赵无极所写凤山文章其内容的真实性。

孟恩远与西川日报总编辑刘光之也算是老相识,虽然刘光芝的级别比较高,但孟恩远原来在梓州市委宣传部担任宣传科长,曾经多次接待过刘光之一行,而且孟恩远也曾多次找刘光之发过稿子,两人算是资深熟人一类的关系。

接到刘光之的电话,实际上打孟恩远吓了一大跳。尼媒,这个情况我不知道啊赵无极第一篇稿子是8月24日发的,而孟恩远8月29日要到卢江上任,前几天都在忙自己的事,哪有时间关注一篇写凤山的稿子,而且,在那时孟恩远还未必知道卢江县有一个凤山乡呢。

孟恩远自然不敢说他没读过赵无极文章,只是说他马上打听具体情况,半个小时内给刘光之回复。当然,孟恩远这话也说得过去,毕竟他才来卢江上任不久。

其实,孟恩远只花了10分钟就将事情打听得清清楚楚了,一来宣传部专门有人负责收集各大报刊登载的有关卢江的文章,二来宣传部的老人对凤山的情况也较为了解,很快就为孟恩远解了忧。

也因为如此,赵无极的名字开始正式进入孟恩远的视野之内。一个人乡干部写的文章,能被省报总编辑关注,那可不是一般的难度,也不是一般的荣誉。

刘光之得到孟恩远肯定的回答后,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虽然他并不知道,米国驻平原领事馆这个电话是什么意思。不过,事情只隔了两天,刘光之也就得知了内幕。

米国驻平原市领事馆,是在七九年华米建交之后设立的,现任领事名叫皮特。这时的领事馆,因为还没掀起向米的移民风潮,而两国间的经贸也还没发展起来,因此领事馆的事情相对而言非常轻闲。但是,再轻闲的职位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皮特领事作为外交官自然得带上夫人上任。当然,担任领事之前的皮特是没这个福利的。

皮特领事是米国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本来,他的理想是成为商业大亨,但是,在他读大学期间,班上刚好有两名华人童鞋,其中一名华人童鞋还是大大的美女,皮特为了接触这位华人美女突然对华语产生了兴趣,他一边课余去上华语学校,一边在学校里与华人美女接触、交流,两年时间里,虽然皮特没有攻下华人美女的堡垒,但却意外地学会了华语,一口流利的华语以及简单的读写,让皮特在童鞋中成了异类,这个“异类”在七九年华米建交时可以说大放异彩。

也是在有关米华建交的一次庆祝酒会上,皮特见到了同样操一口流利华语的德芙娜,而德芙娜虽然不及那位华人美女那样美丽,但却别具米国少女的性感,而德芙娜也对高大的且会说华夏的皮特颇有好感,这样两人干柴烈火地很快就整到一块儿去了。

德芙娜的华语却来自于她父亲小时候给她请的一位华人保姆。这位华人保姆不但教会了德芙娜的华夏,还把华夏的长城、黄河、长江、故宫、五岳之类的故事讲给她听。因此,德芙娜从小就得知,在太平洋的另一面,有一个面积与米国差不多,但却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什么样的国家能传承这么久啊,这让德芙娜对华夏十分着迷,这也是她一直不停地进修华语,参加华人活动的重要原因。

进入大学后,德芙娜从图书馆里看到了更多的关于华夏的图书杂志,虽然那些书里有很多是对古老华夏的描述,但也不缺现代的内容。

德芙娜与皮特结婚后,两人曾策划过到华夏旅行,但由于签证的原因,两人只得到香港、台湾旅行了一圈,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德芙娜第一次被那些丰富而厚重的文物给征服了,虽然德芙娜在米国、颠国的博物馆里也看到过华夏文物,但远没有到华夏本土见到这些文物震撼。

到了八二年冬天的时候,德芙娜发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米国政府在全米范围内征召驻华外交官,一般而言,驻外的外交官除坚定地热爱祖国这一条外,都要求对所驻国的文化有一定了解,也就是要进行考试。德芙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找到皮特商量,两人一起去考,结果两人都被录取,并于次年来到华夏工作。

当时皮特被安排在米国驻东海领事馆,担任商务参赞一职别喷,具体职位还真搞不懂;而德芙娜却被安排到驻平原领事馆担任二等秘书的职务。

当时,华夏与米国商业往来最多的地方就是东海,这让皮特的工作量十分繁重,但也让皮特迅速完成了一个商人向一个外交官身份的转变。终于,在一九八六年春天的时候,由于驻平原领事任期已到,皮特被提拔为新任驻平原领事,夫妻二人才得以团聚。

德芙娜作为二等秘书,每天有个重要工作就是阅读华夏的公开出版物,从中寻找重要的报道供领事参阅,甚至还需要传回国内。而皮特来到平原后,德芙娜的工作更是如鱼得水,其整理的资料屡屡受到国内的好评。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芙娜从西川日报的周末版上,在二十天的时间内连续发现了赵无极介绍凤山木雕与竹编的两篇文章。

第124章惊动省委书记

德芙娜到华夏后,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华夏现代文学作品,因此她首先被“凤山”两篇文章吸引的正是赵无极的文笔,他觉得,赵无极的文笔已经不输给华夏的一些大作家了,而且,赵无极文章中还有一股自信而清新的韵味,这种韵味,只有在那些处于上升的国家或处于上升的作家的作品里面,才会涌现出来。

本来,在第一篇文章出现之后,德芙娜就有些爱不释手,想将其翻译成英语,传回米国发表;但因为比较忙而暂时搁置在了一边。让德芙娜惊喜的是,竟然还有第二篇,而第二篇凤山竹编,手指上的舞蹈一文,不但篇名取得特别吸引人,就是文章本身更是胜过了前一篇。

将这篇有关竹编的文章一口气阅读完后,德芙娜想到了一个计划。

驻外工作人员,因为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平时的工作与生活都非常严谨,即便要出席一些交际活动,也会慎之又慎。再加上当时华夏基层社会,对老外有如看宠物一般,让德芙娜在平原市的生活面显得相当逼仄,而华夏官方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也不主张外国驻华外交人员在自己的国土上到处乱窜。

德芙娜想以两篇文章为引,介入华夏市民社会。于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皮特。

皮特作为领事,自然支持德芙娜的想法,但他却提出了更好的建议,那就是以米国想进口凤山木雕和竹编为由,向华夏方面提出申请,希望去凤山考察。皮特在东海市的几年并没有白混。他太知道这个古老的而又刚刚打开国门的国家对于外汇特别是米元的渴求了。如果以“进口”该项商品为由,华夏方面几乎不可能拒绝。

得到领事兼丈夫的支持,德芙娜开始了行动。此时,德芙娜已经升任了一等秘书,自有手下人为其策划。而打电话到报社讯问报道是否真实。就是手下人的杰作。要是那两篇文章仅仅属于文学创作,而那些工艺品仅仅是过去之物,现在不能生产和制作,作为米领馆,岂不是要被华夏人笑话

在第二篇文章出版的第7日,也即理想国系统改变任务规则的前后。米国驻平原市领事馆向西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发来一纸公函:“兹闻贵省梓州市卢江县凤山乡拥有木雕与竹编工艺品生产能力,本领事馆希望派员前去考察,请贵办负责衔接考察相关事宜。如确定像贵省西川日报所报道内容一致,本领事馆将十分乐意促成西川省这一杰出的民间工艺品向米出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