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1989红色攻略 > 分节阅读 253

分节阅读 25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哦还有这事”江南犹豫着,一副沉思的样子。

奥萨低声说道:“只要您给的价格合适,我们能够为您提供现成的安124”

“你确定”江南看了一眼那边的列尼夫。

奥萨咬了咬牙,重重地点点头:“只要您能得到列尼夫同志的批准,我们安东诺夫没有问题”

表情纠结了一阵,江南才很无奈地说道:“好吧,多少钱一架”

奥萨犹豫了一下,咬咬牙,伸出一只巴掌。

江南吃惊地道:“什么5亿美元不行不行,开什么玩笑,波音747才2亿左右,你们这些粗糙不堪的飞机还要5亿”

奥萨摇着手连忙说道:“不是不是,您误会了,是五千万美元。”

“那也太贵了”江南毫不客气地挥手说道,“苏联空军那些安124应该用了好几年了,而且他们都用来装坦克装甲车什么的,不知道给折腾什么样了。就冲这,也不值五千万。我一朋友在远东那边买了几百辆t72,给的都是废铁价”

自觉说多了,江南闭嘴不言。

奥萨吓了一跳,随即意识到,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也失去了主人,而他们安东诺夫设计局的经费也断了,订单也取消了,工人都回家抱孩子去了。

“江总,我们的出厂价是七千万,五千万已经是吐血价了。”奥萨说道。

“那我不管。”江南挥了挥手,“顶多给你三千万。”

奥萨连连摇头:“我做不到,而且我们局领导也一定不会同意的。”

“那就算了,还是要谢谢你的招待,今天看得很开心。”江南很干脆地说道,冲那边的列尼夫喊了句:“局长先生,我们走吧,我还要坐晚上的班机到莫斯科,然后上伊留申设计局那边看看。”

伊留申

奥萨脑中闪过一个竞争了几十年的老对手,眼前顿时浮现出他们手里拿着绿油油的美金在数,工厂热火朝天展开生产的场面,当下紧走几步,很粗鲁地拽住了江南。

“江先生伊留申一定不会给你这么低的价格的”奥萨激动地说道,“他们的伊尔76根本比不上我们的安124真的江先生请您一定要相信我”

列尼夫要呵斥他,被江南制止,江南无奈地说道:“我相信你,但是你们的太贵了。买一架安124的钱我能买两架伊尔76,你要是我你会怎么选择”

这厮满口胡言,伊尔76再便宜也不会2500万美元卖给他。

但是奥萨很清楚,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伊留申那帮混蛋真的会这样做的但是,五千万美元的价格,已经是底线了,安东诺夫设计局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断然不会虚开价的。

看了一眼列尼夫,江南摇了摇头,说道:“唉,算了,列尼夫局长是我朋友,这个面自己是要给的。”他用手指扫了扫安225巨大的货舱,“这样吧,我出一架1亿美元,你们的安124我全要了,包括把生产车间里的半成品完成,有多少我要多少。但是你们要把全套的技术资料送给我,另外这架安225也送给我。”

想了想,他补上一句:“哦,好像二号机已经开建了对吗,把它生产出来,或者授权我指定的飞机厂生产出来。嗯如果能提供安225的全套技术资料,我可以为此把路南公司未来五年的订单全部给你们安东诺夫。”

一开始,奥萨听得脸色有些难看,听到最后一句话,眉头轻轻扬了扬,问道:“有多少订单”

江南很随意地说道:“每年不少于12架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么高的年产量”

第270章输出还是洗地

最近,乌克兰一下子冒出了许多华夏背景的公司,它们当中以国际贸易公司的面貌出现,以基辅为中心,到处寻求购买重工产品,主要集中在飞机和废旧钢铁上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投资公司,他们挥舞着强硬的美元参与国有企业私营化改革,往往表现出一副钱多人傻的模样。

这些公司的代表往往衣着光鲜,出入都是进口的奔驰轿车,或者一种标识是一颗五星的据说是华夏最高档的长轴距轿车。他们住在最高级的酒店,享用着鱼子酱和美女,退役的苏联军人保镖一雇就是一个班。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往往他们愿意用高额的薪资去雇佣一个落魄的技术人员,也愿意花费一点点美元买上一些拆掉了其余设备的坦克装甲车废铁烂铜

安东诺夫设计局局长奥萨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翻看着三份合同,拧着眉头,不断地抽着烟。

一份是华夏路南公司关于采购安124运输机的合同,第二份是来自华夏红色飞机公司的合作协议,第三份是美国方向机械制造公司的入股计划书。

这三个合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获得安124和安225的全套资料以及生产线。而奥萨头疼的是,应该卖给谁,而不是要不要卖。只要给钱,他内裤都会脱了。苏联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已经瘫痪了,乌克兰宣布接管这一切,可是除了一纸通知之外,再没有其他。

他看得很清楚,安东诺夫已经回不到帝国时代的辉煌了。没有了军方的订单,安东诺夫什么都不是。乌克兰军方会需要庞大的战略运输机队吗,别开玩笑了。

卖吧,都卖了,解决了安东诺夫的困境,自己的使命也算是完成了。奥萨叹息着摇摇头,看了看那张来自红色飞机公司的瑞士本票,终于把那份美国公司的合同扔到一边,最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飞机卖给路南公司,技术和生产线卖给红色飞机公司。

他始终想不明白的是,什么时候华夏有实力如此强大的企业了

和他有同样疑问的,还有很多人。比如数以万计失去了工作的乌克兰各个军工企业里的党员,都接到了政府人力资源部门的通知,让他们去面试。结果到了那里一看,大部分都是华夏的企业。他们开出的待遇丰厚无比,只要你能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技能。

他们的风头比西方国家的还要强劲,难道华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

就生出一个疑问来,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华夏为什么能够发展得这么好就存了一个好奇心,就尝试着去了解。当得知前往华夏工作能够获得包含了家庭成员在内的良好社会保障的是后续,这些成为了过街老鼠的苏共党员们仿佛看到了马克思描绘的那个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景。

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也许,在那里可以过上充满希望的生活,实在不行,还可以回来劳务输出,合同时间到来去自由。

除了这些身份遭到唾弃的前党员,还有大量的工人。相关部门的人往往会带着年轻的华夏人来到他们的宿舍区,当场把劳务输出协议讲解清楚。起初,工厂的领导还会过来阻止,也有其他部门的官员前来制止,甚至有几次动用了警察要扣留那些华夏人。但是后来都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一些顽固的工人坚决不签署这样带有卖国性质的劳务协议,但是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收拾细软,或独自一人,或拖家带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