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742

分节阅读 7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势之前,本将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各位开国四百年以来,大汉王朝南征北讨,何等威风,即便以丁零、大秦之远,也知我大汉威名,为何近年来,衰弱至此呢”

阶下众人都是低着头,把嘴巴闭得紧紧的。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回答的必要,对此,在士林当中早就有了定论:外戚嚣张,宦官专权,天子昏聩,正人君子不得伸张于朝廷,故而政局混乱,导致天下人无可依从,终被妖贼所乘。

不过。座上这位冠军侯和世族之间,在认知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士林之中流行一种说法,说是冠军侯认为国之将亡,与天子固然没有多大关系,与外戚、宦官还有太平道那些妖人也是关系不大,强国兴邦之道,首要之务就是铲除世家豪门。

不管这个传言到底有多少准确性。顶风发言都不是什么好路数,闷声听着,至少先搞清楚对方到底想干什么才是王道。

“本将在河内起兵至今,在领内所施行的政略,一直都是在变动之中,原因无他。因为本将也是一直在思考”王羽对众人的沉默应对丝毫不觉意外,不过他接下来说的这番话,也有几分睁眼说瞎话的意思。

没错,他对待世家豪门的态度一直在变,但并非他的思路不够成熟,而是形势使然。

刚起兵的时候就对世族下狠手,并非他嫉恶如仇。眼里揉不进沙子的表现,只是老王匡已经把河内豪门得罪死了,若非有董卓这个公敌在,当时的诸侯联盟就能调转矛头,把他爷俩先给灭了。

这一点都不夸张,河内是汉光武刘秀起家的地方,东汉这一百多年当中,论豪门底蕴。就属河内最强。

历史上曹操、袁绍都很强,又有地利之便,但偏偏就没人对河内下手为啥就是因为这地方豪门太多,做什么事都多有掣肘。干脆就放个没啥威胁的张杨在这里,做为战略缓冲地带算了。

对当时的王羽来说,这就是场无妄之灾,给他初期招揽人才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是。就当时的处境而言,王羽也只能顺水推舟,将反世家进行到底,不然怎么办难道去跪求宽恕么

等到他回转泰山老家。准备进取青州,考虑到青州的特殊,他也有必要将这个策略进行到底,以笼络人心,所以只能继续下去。

一直等到打败袁绍,才能开始转向,但这其中又涉及了对张燕的招抚。因此说是一波三折一点都不为过。

时至如今,王羽终于可以不受约束的,把自己整套的理念搬出来了。

“世家的存在,应该说是有着某种必然性的,虽然对国势转弱具有一定影响,但若把所有罪过都推过去,也不提合适。”他缓缓说着,给在场众人都吃了颗定心丸。

虽然众人也做好了万一和谈不成,就趁着大势尚有可为,豁出去的拼一场,但骠骑军的威猛战绩实在让人胆寒,不到没有路可走,没人愿意鱼死网破。

精明如荀彧、蒯越这样的人则是露出了深思神色,心下斟酌着王羽的未尽之意,不是天子昏庸,也不提外戚、宦官,现在连世家也得以开脱罪责,那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总不能说是这位骠骑将军只是在消遣大家吧

幸好这一次王羽的话锋没继续飘忽不定,直接承接着说了下去。

“本将以为,国势江河日下,无法继承先辈雄图的最大原因,就是士、民之间差距过大,以至没有中间阶层,导致国体不稳,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演变成大祸”

“中间阶层”

“国体不稳”

“这到底是”

因为王羽先扬后抑的手法,众人一时间也有些压抑不住情绪,或是失声惊问,或是和关系好的与会者面面相觑起来。

虽然王羽用了几个新名词,可要说完全听不懂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来的都是各世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见识学识遍数当世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他们之所以失态若此,是因为王羽这番话很容易引起不好的联想。

王羽既没有发火,也没有解释的意思,眼帘低垂着,不置一词。直到众人隐约觉得不对,再次安静下来的时候,这才一抬眼,弹弹指,吩咐道:“将东西发下去。”

“遵命。”身后侍立的幕僚中走出两人,躬身应命,各捧着一摞纸张走下丹墀,一一将装订好的书册发给众人。

“开元战争法令草案开元普通民法草案”

“不错,这就是本将基于适才所说的原则,为未来的大汉帝国制定的法案。”王羽摆摆手,示意众人可以随意翻看:“各位都是见多识广之人,特别是文若先生,即便以曹将军的眼界,也常以名相萧何比之,正好为本将参谋一二,请务必畅所欲言。不须有任何顾虑。”

“”包括荀彧在内,众人都不知该如何作答,琢磨着反正王羽这么说了,大家不妨先看看这两项新法再说。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两项新法应该就是未来的新王朝的国策,而众人此来的目的,与此正是息息相关。

虽说是草案。但也是条目俱全,林林总总下第来,总共有三章九节七十二条款。条目多,新名词也多,众人一时间也来不及尽数浏览,只管找自己最关心的内容翻看。

“为了培养中间阶层。本法案将秉承参与者得利原则设立”

“未来的国策,将以对外开拓为主,为了凝聚所有力量,帝国内部将采取宽松的军、政、经济政策”

“帝国承认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因为新名词的缘故,即便以荀彧的才学,看得也是磕磕绊绊,但看着看着。他紧蹙的眉头还是松开了,至少王羽没有强行打压世家豪族的意思。

虽然法令是分列的,但字里行间体现出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按照荀彧的理解,所谓的中间阶层,就是处于世族和平民之间的阶层。这个阶层的特点是富贵不满,却可衣食无忧。就法令中的描述,这个阶层会对社会稳定性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

这个观点对荀彧来说,虽然新奇。但理解起来倒也不难。其实,这就和管仲当年所说的:仓禀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个意思。

不过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却没那么容易,最大的矛盾就是财富有限,而人攫取财富的欲望却是无限的。不论开国时如何,到最后肯定会进入饱和状态,演变成黄巾之乱前夕那种富者粟满仓。贫者无衣食的状态。

然而,王羽在法令中提出了新的概念,他认为一味对内,最后八成会落入先前的循环。解决的方法就是将目光转向疆域之外。

具体的做法就是,在中原之外设立诸侯国,由诸侯国向境外发动常规攻势。如遭逢大战,则由中原调度,一般状况就是组成多路诸侯联军,特殊状况也可由骠骑军出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