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712

分节阅读 7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徐庶的西线军团才能以并州为踏板,更快的展开对关中、河东的攻略。

百姓示好,总比继续保持敌视、不信任的状态强。

真正让人吃惊的,还是在进城之后。前锋的骑兵刚走进城门,街道两旁就呼啦啦的涌出来一大片人。走在前面的赵云被吓了一跳,差点就以为这些百姓只是表面假装恭顺,实则图谋不轨了。

亏了走在前面的是姓情沉稳的赵云,不然还真有可能闹出乱子来。实际上,百姓只是热情的过了头而已。

“将军,来咱家吧新蒸的面饼,还有昨天才猎到的野兔,肥嘟嘟的,香着呢”

“兔子刚过了冬,瘦不拉几的,能有啥吃头咱家有刚碾出来的粳米”

“将军,咱家有鱼,有鱼啊”

赵云惊讶过后,心中涌起的是微带些荒谬的温馨感觉。

多少年没见到这样的场面了嗯,或许从来没看见过,只是在传说中听说过吧王师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的迎接,史官们刀笔之下,时常可见这样的修辞。可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后人穿凿附会,那就很难说了,反正赵云自己没见过,也没听谁敢于自称亲眼见过。

当年公孙瓒东征西讨,捍卫北疆,在民间的口碑还算不错。不过,公孙瓒在治政方面没什么心得,治军也是很传统的模式,对于幽州的这支强军,绝大多数百姓都是又敬又畏。

敬的是将士们血战沙场,将般的鲜卑、乌桓挡在国门之外,没法来祸害大伙的家园。

畏的是同样是这样些好儿郎,给幽州,乃至冀北地域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未尝不是一种灾难。

当时,受幽州军庇护的人们提起这支强军,多半会用这样话来互相慰藉:管他怎么也,总比被胡狗打进来强。

至于刘虞,那就是个纯粹的官僚,他的良好口碑完全来自于地方的豪门大族。正如主公说的那样,得了便宜的人,才会向给予好处者卖乖。刘虞减免豪门大族的负担,转嫁于平民百姓身上,自然会得到前者的衷心拥戴。

至于现在看到的这一幕,赵云心中已经充满了自豪。

主公虽然不会有事没事将仁义二字挂在嘴边,但他实际在做的,却无一不是利国利民的善政。新政令百姓得利,故而得到百姓的拥戴,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父老们热情若此,咱们也不能辜负了这番心意。传令下去,各部以什、伍为单位,在城中分散就食”赵云挥手下令,笑道:“再去个人,告诉孔明他们,今天军中就不用开火了,吃饱喝足,抓紧上路。”

“喏”传令兵接过令旗,兴冲冲的去了。

青州军的伙食一向不差,但那是平时。临战之时,谁的补给都紧张,军需官努力的最高目标就是让全军吃饱,吃的好不好这些细节,一般都是顾及不上的。

汉军中主要的干粮有两种,分别被称为粕和糗。就是将米、麦、高粱等谷物炒熟,然后捣碎以便于携带,和后世的炒米、炒面差不多,吃的时候就是抓一把干粮,就着热水往下送。条件比较好的军队,还会提供一些咸菜干之类的东西。

将领们的待遇比较好,菜干肯定会有,偶尔再有些新鲜蔬菜之类的东西,就算是干部级的特权了。

酒肉当然不会一点没有,但大多都会保留到开战前夕,做为鼓舞士气的王牌使用。由此可见,没事就打这些特殊物资主意的主将,肯定成不了名将,不是早早退居二线,就是死于非命。

青州军的军粮比从前的汉军要强,但也只是在平时,离境作战之后,其实是差不多的。新鲜的东西哪儿那么好找即便找到,也不可能供应得起数千上万的大队人马。

在中原都是这样,何况现在是在乱了几十年的并州,在并州乱势最激烈的上党

刚得知王羽决定改道,而且不等徐庶送粮便提前启程那会儿,赵云心里也不怎么踏实,生怕搞不定剽悍的上党人。结果,事情竟是顺利得很,不但补给有了着落,还得到了改善伙食的这个意外之喜。

在并州的这段时间,将士们的嘴里也寡淡得很。虽然不至于生出怨言来,但听说有机会开荤,肯定也是乐不得的。

上党百姓这么热情,差不多是倾其所有了,还怕不能大快朵颐么当然,饭不能白吃,吃完要给钱。不过,对于军饷丰厚的青州将士来说,从来就不怕东西贵,怕只怕钱没地方花。

赵云的责任感很强,尽管心知出问题的可能姓不大,但他还在安置过部队分散就食之后,方才赶回中军复命。

“子龙辛苦了,快,坐下吃饭吧。”中军设在了城中心的城守府,赵云到时,这边已经摆开了一张圆桌,就等着他呢。

王羽笑着向爱将招招手:“还真别说,这开小灶做出来的东西,比大食堂强太多了。这上党卧虎藏龙啊,将来天下太平了,说不定会出几个厨神什么的呢。”

“这一天已经不远了。”赵云笑答一句,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还没等他拿起筷子,太史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这上党人可真了不得,咱们行军的速度这么快,他们的消息居然比咱们还快那些山民可以翻山、超近路什么的,比咱们快也不稀奇,可他们出迎的礼仪,和供应的规格可是越来越离谱了啊”

听起来他只是在感慨,王羽却听出太史慈似乎话里有话,抬眼看向对方,问道:“子义,你想说什么”

“俺就是想啊”太史慈小心翼翼看看王羽神色,吞吞吐吐的说道:“这些人走得这么快,万一有人去河内通风报信可怎么办这几天,咱们完全没接到兖州来的消息,万一曹真的在河内,得知咱们现在那可就棘手了。”

王羽眉梢轻挑,反问道:“你是担心曹提前阻截吧”

“有这个意思,但不仅如此”

太史慈显得很是迟疑,吭哧了老半天,等得王羽都有些不耐烦了,他才道出真实意图:“俺就是纳闷啊,主公您那封锦囊,到底写了什么,是不是军师只要照上面的计策做了,就一定能将曹给逼到河内去。如果是那样,就要防着走漏消息啊”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长子城这里就有些古怪,这里的官员、豪强,死的死,逃的逃,都不剩几个了,怎么会有想到出迎的那一招呢别是有人准备私通曹,使的缓兵之计吧”

众将开始脸上都带着笑意,听到这里,却无不色变。

太史慈这些天似乎铁了心要让大家刮目相看,动了不少脑筋,他想到的这一节,的确很有道理,蕴藏着不少风险。

此番改道,能走的无非是两条路,白陉或太行陉,假使曹提前收到消息,只要派遣数千精锐,据险以守,就能给己方带来极大的麻烦。

而这段时间,主公只是专注行军,完全没有与兖州留守大军联系的意思。每到一地,虽然都有盛大的欢迎场面,但实际上,却是军情静默的行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