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680

分节阅读 68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意的拿下马腾,在军中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布置,只是暗中抽调了最为亲信的数千嫡系精锐,再加上一向以他马首是瞻的张横、阎行的近卫亲兵,合计约在万人左右。

因为他的动作足够小,所以并未引起马腾的疑虑,等到烧当羌被韩遂暗中拉拢到,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按照韩遂的计划,干掉马腾之后,他会带着阎行、张横马不停蹄的攻打马腾的中军。马腾的嫡系部队差不多有两万,但其中真正的精锐,也就是那么一万来人。在韩遂想来,他不用把规模搞得太大,就是趁着马腾诸子还没收到消息的时候,打一场突袭。

说是马腾诸子,但韩遂真正忌惮的,也只有马超一人而已。

韩遂没急着突营,而是派遣在西凉以勇武闻名的阎行单骑去邀马超相见。他知道马超自恃勇武,知道阎行一个人来,肯定不会搞出太大的阵仗来,八成一个人就出来了,然后阎行就可以攻其不备,斩杀这个最大的威胁了。

马超若死,马铁尚且年幼,马岱又是从子,在军中威望有限,肯定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来。到时候韩遂只要派人将马腾、马超的首级挂出去,基本上就不会再有太多麻烦了。

这样一来,他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场火并,即使青州军杀过来。他也可以迅速组织抵抗,倚仗兵力优势将其击退。

乱起之初。可说是一切顺利。

马腾、马休授首,阎行顺利约出了马超,结果就在阎行觑得机会,企图以长矛从侧面刺杀马超时,变故陡生一支从暗处射出来的冷箭改变了一切

马超的警觉性也很高,弓弦才一响,他立刻发觉身边有异,百忙间来了个镫里藏身。恰到好处的避过了阎行的突刺。闪避的同时,他还不忘反击,回手就攥住阎行的矛杆,就那么斜仰着身体发力,将阎行偌大的一个身躯直接从马上提到半空,像一块破抹布似的甩了出去。

马超这一下反击只是出于自保的目的,他不知道旁边还有没有潜伏的敌人。不敢放任阎行在身边纠缠,结果却是救了阎行一命。

那支冷箭本来是奔着阎行的心口去的,结果马超这一提,一甩,正好帮阎行避过了这一箭,被甩出去后虽然就没了声息。但马超事后搜索,也没发现尸体,想必是跑了的。

发生了这种事,即便没人报信,马超也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也顾不得杀阎行泄愤,连忙回营。召集兵马。而另一面,韩遂得知阎行失手,吃惊之余,也是毫不犹豫,立刻催动兵马攻营,正与召集了数千骑兵杀出营,试图去救老爹的马超撞上。

新仇旧恨都是不得了,一场血战就此展开。

本来是韩遂占了先手,准备更足,兵力也更充沛,怎奈马超骁勇异常,身边又有猛将庞德和妹妹马云騄相助。

那个放冷箭救下马超的就是马云騄,小姑娘本来是偷着去看二哥马休娶亲的热闹,结果却看到了父兄惨死。她来时没骑马,又要避过韩遂的大军,时间上其实是比韩遂慢了半步的,要不是韩遂想尽量减少损失,并收编马家军,她就来不及报信了。

结果,就因为韩遂的贪心,这个没人在意的小姑娘成了这一夜,乃至整个并州战场上最大的变数。

她年纪虽幼,却是天赋异禀,武艺几不在猛将庞德之下。西凉军对战,就是骑兵对冲,勇将、悍卒更多的一方,就更占优势。比兵卒,两边其实差不多,韩遂素知马、庞之勇,事先也做有安排,却偏偏漏掉了马云騄。

结果,韩遂挡不住马超三人组成的三叉戟的锋芒,上万精锐兵马死活围不住马超临时拉出来的三千骑兵。等到马岱整合了后援部队,从营中杀出,等待韩遂的也只有败逃一途了。

本来韩遂是有机会逃回本营,整军再战的,结果烧当羌看到韩遂被马超打败,再次发挥了反复无常的本性。一面由族中的几名长老出面杀了那离,另一面集结兵马,直接把韩遂给堵在回营的路上了。

就这这样,经过了多番转折,始作俑者的几大首脑尽数完蛋,最后是马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时徐庶的兵马已经杀进连营有一段时间了,先前马超只顾着报仇,韩遂只顾着逃命,也来不及理会。到了韩遂授首之时,局面已是不可收拾。马超通报全军都来不及,哪里有办法整合乱军反击

换了寻常人,可能干脆就放弃了,放弃大部兵马,只带着嫡系部队从没有敌人的方向逃走,先保住命和实力再说。

但马超可不是普通人,虽然对具体军情都一无所知,却不妨碍他凭借一股子狠劲做出拼死一搏的决断。

他直接闯进韩遂的大营,用枪杆挑着韩遂、张横的脑袋,绕着军营走了一圈,吓住了韩遂军。然后将嫡系部队与韩遂军合二为一,直接朝东营的南面杀了过去。

西凉军大致可以按南北营来区分,北营以汉民叛军为主,南营则是各路胡人。马超的想法很简单,北营那些人都是拥护韩遂更多一些,他犯不上去救,救下来也很难统合指挥,南营以羌胡为主,号令起来就简单多了。

就这么着,他的骑兵滚雪球一般扩大,最后又恰巧和立功心切,脱离本队过远的潘璋部迎头撞上。

听过贾诩的叙述,众将都有一种相当荒谬的感觉。难怪军师感叹时也命也呢,徐庶这场败仗吃的还真是很冤啊。

但凡是中间的环节稍有差池,最后获胜的就不可能是马超,获胜的不是马超,也就不会出现这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最终结果。

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徐庶犯了太岁,运气实在太差了。

第八九七章如释重负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古人云:刚不可久,盛久必衰,这句话想必正是应在了那王鹏举身上经此一役,青州军百战百胜的神话终于告破,盛极转衰亦不远矣”

“如今那王鹏举定然已是进退维谷,无论他如何选择,形势的逆转却再无变更余地。任他如何悍勇,又岂能从主公设下的十面埋伏中脱身”

“论勇悍,鹏举小儿仗着年轻气盛,或许稍胜主公半筹。可论及用兵沉稳、坚韧,就差的太多了若非主公一直坚守,令其攻不破我军防线,那徐元直也未必会急于求战,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正所谓:暴风劲雨过,云开见月明呐”

就在青州众将慨叹命运无常,为徐庶抱屈,为西线战场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的同时,虎牢关内的气氛,却有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