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591

分节阅读 5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如下几点:首先要将边墙外的汉民接应回来,同时开出一些优惠条件,吸引冀州乃至青州的民众来垦荒,先回复幽州的生产。”

“此外,子龙将军俘虏的胡人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文则将军接手,在边墙外筑城,另一部分随汉民一道入关,在这里,开凿一条运河出来”

他指了指舆图上,泉州县附近,清河与鲍丘水之间的空白地带:“如此一来,海路运来的物资就可以直接送往塞外,只需要在港口换一下船即可。”

“同时,除了羽林军外,其余各部应该抓紧时间休整,等到春暖之时,粮草齐备,便由一上将率领,东征乌桓在出征的同时,派出使者往辽东,说服辽东太守顺服主公旗下,若他能循公孙将军之例,那就再好不过了。”

吕绮玲瞪着好看的大眼睛,惊奇问道:“这么多事情,不分先后的一起来”

女孩不太懂政略,但没吃过猪肉,总看过猪跑,知道诸葛亮说的这些事,都是多么繁琐的事务。一般来说,这么多事应该分成几步走才对,可诸葛亮先后用了好几个同时,竟然提议要同时进行。

就算青州有这个财力和物力,统筹后勤的人,不会被累死吗对了,好像负责后勤的,就是这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文弱少年诶。

“对,就是要一起进行”诸葛亮斩钉截铁的说道:“三家分荆,可能很快就分出胜负,荆州和青州不同,地方豪强可以极大的左右刘使君的决策,发现势不能挡,他们很快就会做出保全家业,放弃刘使君的决定,只要新的统治者能保障他们的利益即可。”

“因此,就算考虑到关中变局,和战后的休养恢复,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两年,若是更长,就有被人先发制人的危险了。”

“现在鲜卑新败,魁头和慕容、拓跋二部总是要争斗一番,因而暂时不足为患。如果等到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我军还在幽州,出于对我军的畏惧,他们很快会再次联起手来。到时候,他们既可以骚扰筑城,也可以援助,或者接应乌桓,搞不好战事要延绵多日。”

“所以,以亮之见,这平北之策,还当快刀斩乱麻,携大胜之威,全面铺开的好”

张辽、徐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许神色,他们都是擅长把握战机的人,现在看看,诸葛亮对时机的把握,却也不在二人之下。

乘胜追击,本来就是扩大战果的不二法门,如果能将这一切顺利实现,那这场北征就算真的算是功德圆满了。

“有理有据,甚合吾意。”诸葛亮的建议,正中了王羽的下怀:“只是,这么多事务,需要的组织、协调可不是你一个人能忙得过来的,看来还得从高唐抽调人手,但高唐那边现在也是”

说着,他皱了皱眉。

青州新政和大汉从前的政策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官员们都是那么忙。因为新政会在一个大框架下,不断的修改,不断有增补,和从前无为而治,官老爷们不用理事,天天忙着勾心斗角,处心积虑的升官发财是两码事。

调些打下手的人来不要紧,但重臣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调哪个过来帮忙都会造成缺口,而诸葛亮再怎么牛,也不可能一个人张罗起这么多事吧

王羽有些头疼。

诸葛亮长身一礼,肃声道:“亮不过一介布衣,蒙主公不弃,简拔于田垄之间,延请于千里之外,至今碌碌,愧何如哉。今日既有机会报效,自当鞠躬尽瘁,岂有畏难之理敢请主公成全”

第七七八章任他千般计

计划就此确定下来。

王羽本来就对抽别人后腿兴趣不大,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性格虽然算不上刚正,但确实少了些弯弯绕绕。

之前他主导了白波东撤的行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曹操西进计划。若不是失去了白波的牵制,李傕、郭汜也不可能那么快从河东抽身出来,对曹军造成了极大的牵制。

事实上,正是由于李、郭的牵制,才逼得曹操不得已令夏侯渊冒险诈败诱敌,试图从武关战线打开缺口,结果被李儒反过来利用,打得元气大伤,可以说,算是王羽抽后腿的成果了。

但郭嘉调整的也很快,一面改变部署,与西凉的叛军头领取得联系,进而结成同盟,制定了夹击长安的策略。另一方面又在中原布局,联合群雄,布了一盘三家分荆的大棋局出来,很快消除了夏侯渊惨败而来的影响。

有鉴于此,王羽自然没什么兴趣再重复一次这个过程。

要知道,抽别人后腿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白波本来就是自己的势力第范围,大费周章的引导并接应他们东撤,耗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不说,还丢了打在河东的这颗钉子。

若非考虑到让出河东对曹操的牵制,王羽更愿意设法对白波军做出增援,让他们设法坚持下去,坚持到骠骑军大举西征时,有了白波军的接应,河东还不唾手而得么

所以,王羽前一次拖人后腿的行动虽然战果丰硕,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导致他对此失去了兴趣。仔细想想,如果他坚持将拖后腿进行到底,说不定反而会便宜了势头正猛的孙策。

正如郭嘉的分荆之策体现出来的理念那样,诡计什么的都是旁枝末节,强大自身才是根本。在这一点上。他和诸葛亮也是不谋而合。

唯一让他有些意外的就是诸葛亮强烈的坚持态度。

在王羽的印象里,诸葛亮应该不是个很稳重谦和的人,难得看到他对什么事这么执着,连历史上最出名的那句鞠躬尽瘁都出来了。

别说诸葛亮的提议本来就正中王羽的下怀,就算不是,他也要好好思量一番才行,不然啊。看着架势,说不定少年版的出师表就要新鲜出炉喽。

当然,王羽也不会就这么把繁杂的事务一股脑丢给诸葛亮,他不想虐待童工,更不想让诸葛亮提前变成历史上的那个工作狂,同时也有些不放心。担心少年勇气可嘉,却未必能将这么多事务料理周全。

因此,他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往卢奴城,向田丰问计。

他不是没想过,调更老到的田丰来幽州坐镇,可能更为稳妥。可是。一来他得照顾诸葛亮的心情,更重要的是,随着幽州军的正式易帜,渤海、安平、河间这几个大郡也纳入了青州的统辖范畴,百废待兴之际,没人主持大局可不行。

如果说幽州还只是有些发展潜力,渤海三郡却本来就是冀州大郡,虽然屡经战乱。人口锐减,但总体水平比幽州可强多了。用不着投入太多资源,只要将青州的政令照搬过去,不出两年,就能尽复旧观,为青州提供足够的争霸资源。

这么重要的事,除了让田丰亲自坐镇。王羽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选来。

一方面联络田丰,另一方面,王羽也写了几封长信回高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