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486

分节阅读 48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平的名字也加了上去,确认了这场高规格群架的最终阵容。

第六二九章江东十三骑

王羽做决定很快,孙策也不慢,两天后,他的回信就摆在王羽的案头了。

“孙伯符果然是个爽快人,唉,真是可惜了。”王羽抖抖手中信笺,忽然叹了口气。

没人凑趣的来句主公因何烦恼,做为主君,王羽的确有不少缺点,但他最大的好处就是,性情脾气容易揣摩。在他麾下,臣僚们用不着战战兢兢地去分析他的每一句话,猜测他的心情如何。

连初来不久,没什么阅历的徐盛都知道,自家主公喜欢豪杰,特别是那种性格直爽之人。显然,看到孙策的回信之后,主公的人才收集癖又开始发作了。

当然,这次他是注定了只能失望,别说孙策羽翼已成,就算不是,吴郡孙氏也不是能甘居人下的角色。

“孙将军如何答复”诸葛亮一本正经的问道。

王羽和他心目中的明君形象差别很大。

传统的君主通常没有个性,就算是汉武帝那样作风很特别的皇帝,平时与臣下相处的言行,和文景、桓灵这些或英明,或昏庸的君王也没什么两样。

这不是个人性格决定的,而是身在其位,必须遵守的一些法则。就算与本性相违,也必须努力做到,否则就很难保证统治的稳固。

而王羽

没有喜怒不形于色的深沉,没有传说中的帝王心术,动不动还亲自挥槊上阵,血染征袍,他甚至很少特意隐藏自己的想法,开诚布公的面对幕府中的每一个人,一点都不介意别人猜测、把握他的思路和情绪。

诸葛亮觉得,王羽能成就今天的格局,简直就是个神迹若非有上天眷顾,就凭他这种颠覆所有常识的治政之道,怎么可能顺利运作至今。而且还呈现出了极强的后劲呢

他最终答应留在青州,固然是受了王羽的挤兑和好友的劝说,但未尝不是他对青州,对王羽极度好奇的表现。

他很想知道,并亲眼见证,王羽这种独特的魅力,到底能持续多久。将青州引领到怎样的地步。

所以,他没多花心思去凑趣,直截了当的问起了信中的内容。而王羽的反应也不出他所料,就那么随便向外一推,很随意的说道:“大家自己看看好了。”

事关重大,信上的内容却只有寥寥几句。诸葛亮接信,再将信递给庞统那一转眼的工夫,信上的内容便一览无余了。看了孙策的回应,他才真正对王羽那句爽快人有了最为贴切的认知。

时间、地点、人物,后世管这些叫小说的三要素,孙策虽然不写小说,但他的回信倒是很严格的遵守了这个规矩。

地点。他指定在位于淮水中游的义成县,这是个让人完全提不出争议的地点。

此地位于涡、淮两河汇流之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所,这种地方,通常会符合一些标准,诸如:有险要可凭依,四野开阔,交通便利。可以展开大军作战等等。

义成就是这么个地方,除了上述的便利之外,其地理位置刚好处在豫、扬、徐三州的交界处。虽然算是袁术的地盘,但除非袁术调动全部主力过来,否则是不可能围住这里的。

王羽先前南下,准备和袁术会盟,选的地方也是这里。从这个层面来讲,双方倒是不谋而合。

时间是根据地点定下来的,基本上就是预估了接到王羽答复的时间,然后将路上消耗的时间算进去。最终定在了十天之后。

人物,其实就是参战的人选了。依照孙策的想法,可能更愿意来一场单挑,但江东众将的想法却和诸葛亮差不多,觉得群殴的风险更小。

若说王羽对孙策有所忌惮,江东方面对王羽就应该用畏惧来形容了。诛华雄、败颜良、斩关羽,王羽天下第一名将的名头是用一连串很响亮的名字衬托出来的,可不是许子将空口白话捧出来的,江东众将如何不憷

内外意见统一了,孙策虽然不太情愿,但最终也不能一意孤行。

何况他与王羽较量,本来就不限于武艺,而是全方位的较量。武将群殴其实也能用到兵法,至少在阵型和布置方面,是要动些脑筋的,比单挑还是要全面许多。

人物,大概是唯一存在争议的地方了。

孙策这边的阵容相对要庞大不少,黄盖、韩当、程普三位老臣子肯定是要护卫左右的。除此之外,孙策这边还有四位后起之秀,周泰、蒋钦、陈武、朱桓都是在他渡江前后慕名投入麾下,在对刘繇的历次战役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再有就是因故旧关系来投的余姚人董袭,余杭人凌操,吴县人邓当,富春人宋谦、徐忠、孙规等共十三位大将。

到凌操为止的九人,王羽皆知其名,后面那几个他就没什么印象了,不过十三骑这个数字他倒是很熟悉,小说里孙策和太史慈相斗时,不就带了十三名随行护卫么看起来应该就是眼下这十三个人没错了。

这些人没有太强的高手,据王羽所知,也就是周泰、朱桓的武艺能跻身一流,其余都是二流人物,可问题是,对方人多。

王羽这边一共才七个人,对面却有十四个,就算平均战力要更高,毕竟也是一开始就落在下风了。

青州真正的武将阵容,当然远过于此,如果连二流水准的人都算上,王羽少说也能拉出来二三十号人。

问题是,他轻骑南下,哪可能预想到会遇到这种事呢如果提前想到,不用多,只要把太史慈拉上就足够了。

现在就麻烦了,就算能紧急劝降了陈到,一共也才八个人,还是有所不足。而且陈到那家伙的性格相当执拗,想劝降他可不太容易。

“可否就人选问题磋商一下”纪灵大着胆子提议道:“或者从兖州请公明将军带同副将前来助战”

“哪里须得如此兴师动众”诸葛亮摇摇头:“要是有人趁公明将军离开之际生事,使泰山军受挫,那可真是因小失大,成为笑柄了。”

“协商怕也不妥。”

庞统也道:“情报显示,江东名单上的十三人。都是江东军中颇具实力的将领,或因军功,或由家族带至,其麾下各有部众,武艺或有高低,但地位却不分高下。此番斗将,本来就是争名之战。主公纳孔明之议,提出斗将,孙将军全盘接受,爽快作答,若是我军嗯,总之是不太妥当。”

斗将。在春秋时代盛行一时,和西方中世纪的骑士制度有些相似,争的就是个名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