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448

分节阅读 44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徐州的典故给他的印象太深了呢既然连徐州基业都肯让,让别的第好像也顺理成章了。

其实,政治上的联盟,往往都是很不靠谱的。历史上,曹操和袁绍最初也是一对好朋友,后来小伙伴们反目,还不是轰轰烈烈的打了一场官渡大战后三国时代的孙吴联盟也非常不牢固,双方互相提防还来不及呢,又哪里会这么尽心尽力的支援

先前的让军倒也罢了,青、徐可是毗邻在侧的按照远交近攻的国际惯例,除非共同面对某个难以对抗的强敌,想让青州军打头阵,当炮灰,否则徐州根本没有支援青州的理由。

就连公孙瓒,在河北大战初期,对王羽也是多有轻慢和提防的,袁术更是小动作不断,最后干脆撕破了脸。一直尽心尽力,不计得失的支援王羽的,也只有陶谦了。

仔细想想,王羽觉得自己先前得出的结论,果然太草率了,陶谦怎么看也不像是理想主义者啊。

他有些滞涩的说道:“陶公的抬爱,羽”

“其实,老夫就是在你身上看到了大汉的未来”陶谦语出惊人,把闷头狂吃的魏延都给吓住了,差点被噎到。

“陶公何出此言”王羽惊诧莫名,他在青州推行的诸多政策,连幕府的僚佐和自家老爹都多有不理解的地方,陶谦怎么会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何况,陶谦第一次让军的时候,自己还没来得及施政什么的呢,只是打了几场仗罢了。

陶谦正色道:“鹏举,你认为大汉衰落的根由是什么”

“是门阀”王羽不确定的说着,青州新政的核心思想,就是消除世家门阀的影响,其他的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而设下的,这一点,他想瞒也瞒不过。

陶谦脸上红光一闪,高声道:“对,就是门阀门阀,乃是天下大害”

第五七五章丰厚遗产

今天陶谦说话的确实过于飘忽了一些,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令得众人无不惊异万分。

陶谦的身份,和他在徐州的作为,和他说的这句话,很有自相矛盾的意思。陶谦到任,安定了地方后,再三的延请地方名流出仕辅佐。赵昱、萧建、徐方都是被陶谦软硬兼施才请出山的。

比这三人更夸张的是跟着孙策去了江东的张昭,陶谦一度软磨硬泡把他请到了郯县,面谈之后,却依然被拒绝了。陶谦因此将其拘押起来,若非赵昱相救,说不定早就被杀掉了。

由此可见,陶谦对名士确实很重视。

现在突然这么说,难道是心中的积怨所至吗

对这个话题最敏感的是诸葛亮,士族的身份,一度是横亘在他和青州之间的一道障碍。正因如此,接到石韬的邀请后,叔父诸葛玄和兄长诸葛瑾都毫不犹豫的当场回绝,诸葛亮是自己偷跑出来的。

在青州待了大半年,诸葛亮渐渐适应了王羽的思路,但他依然认为,王羽是个奇怪的人,遍数当世,恐怕也不会有人和他拥有相同的理念。谁曾想,以老成沉稳名闻于世的陶谦会在这方面与王羽达成一致。

他大为好奇的望向陶谦,没有追问,因为他知道不需要,老人今晚就是要一诉衷肠的。

“各位应该都很奇怪吧其实没什么可奇怪的,老夫本就是寒门呵,或许连寒门都算不上的卑微出身”

陶谦苦笑着说出的一句话,给众人带来了更大的惊异。

要知道,在中平元年的大乱之前。寒门的上升渠道是很小的,小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战乱给天下苍生带来的是苦痛,给诸多寒门子弟带来却是机遇和希望。

陶谦的宦途是很平坦的,比很多名门出身的名士还顺畅。从茂才,到尚书郎。然后从中枢外放,先后出任舒县令、卢县令,其后迁幽州刺史,徵拜议郎。整个轨迹一直都在上升。

这其中固然有能力的因素,但在大汉的官场上,要是没有家族的力量在背后支撑。他根本不可能这么一帆风顺。上千年约定俗成般的习气,岂同一般何况,越是在王朝的末代,顽固守旧派就越多,以草根的身份,想从荆棘中趟出一条血路又谈何容易

如果陶谦说的是真的。那王羽觉得,老人的经历比最著名的草根刘备还要励志。后者的手段到底经不起推敲,不管成功与否,单数被他坑过领导、老大,几乎就遍及了三国群雄。

相对而言,陶谦才是一步一个脚印儿的踏实草根。

不过,随着陶谦的解说。王羽很快明白对方的苦笑从何而来了。

陶谦的经历的确很能给后世草根提供想象空间,他在仕途上的助力,是因妻族而来的。苍梧甘氏乃是地方上的望族,家主甘公却只有生女儿的本事,一直没有子嗣。

偌大的家族中当然不可能没有男丁,可却也没什么成气候,有潜力的。甘公琢磨着,反正也是这样了,与其在族中找个人凑合,不如干脆把女儿利用起来。招个上门女婿继承家业。

挑来挑去,就挑到了出身寒微,有任侠之名在外的陶谦。

就这样,陶谦成了让后世吊丝最艳羡的,娶了个好媳妇。少奋斗了几十年的典范。

当然,甘家只是地方豪强,顶多只能给陶谦提供个起步点,后面还是要靠陶谦自己努力的。但反过来说,如果不是汉末上品无寒士的朝堂格局,陶谦用不着甘家的帮助,也能有所作为。

听到这里,王羽开始理解陶谦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了。

从古至今,上门女婿都不是好做的,华夏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本来就重,吃软饭的在外人看来很风光,但不为人知的苦楚可多了去了。

王羽不知道陶谦的家庭情况,但他却亲眼见证过牛辅的悲惨入赘生活,那位甘公肯定不会象董卓那么蛮横,但在甘家,陶谦肯定也是要敌人一头的。

老陶对门阀制度的憎恨,便由此而生。

“公节在河内横征暴敛,虽然大家表面上都说,他不尊重朝廷法度,对士族不敬,但实际上,谁都知道他是被逼急了,没钱没粮也没援兵,要他拿什么勤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