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430

分节阅读 4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当个权臣啊

王羽虽然也要虚君,不登帝位,但他维系的是一个先进得多的体制,即底层有上升渠道,向外有开拓空间的开放型政体。

这不是最完美的政体,但已经是这个时代能接受的极限了,这个政体会不断的进步,不会固步自封,又有凝聚力,比陈宫设想的要强得多。

虽然不如王羽的颠覆性强,但陈宫谋求的理念毕竟太超前,太难让人接受了,他选来选去,最终符合条件的也只有吕布了。因为吕布没什么政治主张,他是个纯粹的武人,相当于一张白纸。

历史上的陈宫,可能还要与袁术、陶谦、袁绍,甚至公孙瓒接触,无望后才选择了吕布。可这一世,由于王羽的影响,他可以做出的选择少了太多。

徐州已经失去了争雄的潜力;袁术被曹操打怕了,眼睛死死的盯着旧日的盟友;虽然汝南多了个刘备,可刘备是以宗亲自居的,怎么可能接受陈宫的主张

陈宫会提前联系上吕第布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想到这里,王羽饶有兴致的问道:“这么说来,他们里应外合夺取兖州的计划已经开始了”

“早就开始了,边让对您的推崇之言,邀请您去洛阳比武招亲等等,都是计划中的环节。”

贾诩扳着手指数上了:“边让对您的赞誉,是为了转移曹操的注意力,配合着您率军大举西进的形势,在兖州营造出一种紧张气氛,让曹操直面我军的压力,最好两军能打起来。让您去洛阳,也是差不多的打算”

贾诩摇着头,微微咂舌道:“如果主公在洛阳被扣押,他们甚至都不需要以主公的安危来胁迫我军,只需一面向青州放出假消息,一面暗地里向曹操、董卓挑衅,引两军进攻洛阳,进而挑起中原大战。”

“大战一起,吕布军就从困守洛阳,变得游刃有余了,他大可趁机入东郡,或往河内、豫州避祸,趁三方鏖战之机,趁隙抄袭某一方的后路,进而成就霸业。此计甚是毒辣,诩一时不防,倒差点让他给算中了。”说话间,贾诩脸上难得的出现了后怕的神情。

这是名副其实的以有心算无心,连老狐狸都差点中招。

倒不是贾诩智谋不及,只是对方算中了王羽、曹操的脾气,而王羽和曹操却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谁也没把吕布当回事,只是当成了盘子里的肉,结果差点就被这块熟肉跳起来给咬上一口。

王羽想一想,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陈宫这人的确不得了啊。

不过转念想想,他忽觉有异,看看贾诩,很纳闷的问道:“文和,陈宫的计谋,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这可比我的先见之明厉害多了。”

“今日诩就是为此而来。”贾诩笑一笑,沉声答道:“敢教主公知晓,边让死了”

“什么”王羽大吃一惊。

第五五一章再生变数

边让何人也

兖州名士,后世有说法,他就是引起东郡事变的导火索,因为他屡次轻慢曹操,搞得曹操恼羞成怒,愤而杀之,结果引起了陈宫、张邈等兖州名士的不满,引吕布入东郡,差点搞得老曹无家可归。

前世,王羽对此的态度就是听之任之,他不是考古学家,没必要把这些细节搞得这么清楚,一个龙套有啥好研究的

可这一世,边让可就不是什么龙套了,此人与蔡邕交情不错,曾受过后者的举荐,在朝堂上很是风光过一阵子,官至九江太守。这样的人,岂会意气用事,对曹操这个主政东郡的实力派诸侯大加嘲讽、谩骂呢

又不是每个名士都和祢衡一样。

综合目前的情报,边让和陈宫显然是一路人,是同志,都是经历过党锢之祸的士党一脉,持有相同的政治主张。

他被杀,代表着陈宫的阴谋败露,曹操要采取行动了这才是王羽吃惊的原因。

曹操一旦和吕布开战,中原的局势就变复杂了。

青州加入战团,很可能导致一场波及整个中原的大战发生,谁让王羽是众矢之的呢青州不动时的威慑力是最强的,诸侯们谁要采取军事行动,都要先看看王羽的脸色再说,生怕惹得他不爽,招惹来骠骑六军的强力打击。

可一旦青州军和某一路诸侯打起来了,各路诸侯会采取什么行动。就难以预料了。

诸侯们有可能各自冲向早就盯上的目标;也有可能合纵连横,携起手来抄青州军的后路。围攻王羽。无论事态如何发展,都会偏离王羽蓄势发展,然后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略。

是件麻烦事。王羽皱起了眉头。

“陈公台虽有谋略,但领导力一般,他未能将内部整合得铁板一块,边让等几个中坚人物一死,余者无不胆寒。有人向曹操输诚。也有人与我方暗通款曲,计划就此泄漏出来。”

贾诩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迎风抖抖展开,道:“现在的消息,已经是五天前的了,兖州现在的形势到底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郭奉孝和陈公台肯定会各自采取行动”说着,他双手将信奉上。

王羽凝神思索,并不接信。

陈宫在暗中策划已久,郭嘉不知道什么时候盯上的边让,双方是直接接触,对形势的理解肯定更深。事发突然。自己隔了一层,与其考虑采取针对性行动预防,还不如想想如何善后,对兖州之变后的形势做出准备。

想了几种可能性,一时却难以决断。王羽抬眼看向贾诩,问道:“文和。你怎么看”

“此事诩思之久矣,但情报毕竟有限,却始终不得要领”贾诩沉吟答道。

俗话说盘观者清,当局者迷,可真正有事的时候,还是当局者对形势的判断更准确,因为当局者掌握的情报更多。青州军的密探再厉害,也不可能在曹军已经意识到有问题后,掌握比曹军更多、更准确的情报。

而在暗中角力的双方又都非弱者,最终的胜负,以及形势走向确实很难预测。

“最后想了想,若是诩与郭嘉异地而处,假设曹军的谍报力量也不比我青州差,形势很可能演变成互相交换的局面”

“交换”王羽微微一怔,贾诩提出的这个观点出乎了他的预料。

“对,交换。”贾诩点点头,解释道:“郭嘉的智略应该更高一筹,可借助曹军的强势,而陈宫占了地利人和之便,筹谋的也早,因此,以形势而论,双方半斤八两,郭嘉略胜一筹。仅凭借这点优势,郭嘉想获取全胜,怕是很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