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414

分节阅读 4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毒、眭固退走后,周边也没有太大的威胁,虽然地处前线,但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这里的气候与河东相差也不大,尽可容得下诸位存身。”

不用抬头去看,韩暹也知道这块地域是什么光景,想到颠沛多年,终于有了个可以安心屯垦的存身之所,一时间,他也是热泪盈眶,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了。

人的梦想,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韩暹这个统率十万众,听起来很威风的渠帅,骨子里其实也不过是个农夫罢了。

“小主公,俺”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一样的,李乐、胡才就露出了欲言又止的表情,他们两个可不愿意当农夫,挥锄头到底是什么感觉,他们早就忘记了,生满老茧的手只会握刀。不过,见识过了青州新老众将济济一堂的风采,一向很狂妄的李乐突然对自己没了信心。

“还打算继续从军的,到元直那里报个名,从今年开始,地方军的建设就会正式展开,元直,此事就由你来负责,文珪等人依然作为你的副手”

早在新政施行之处,王羽就和田丰商定了尚武之策,只是一直没腾出足够的资源实施。若不是训练不足,徐庶的原山之战也用不着打得那么险,现在形势安定下来,王羽决定将此事正式提上日程。

徐庶将来若要为帅,不经过大规模的练兵是不行的,黄巾众将的武艺、韬略都有所不足,但统率民兵倒是绰绰有余。而潘璋那些偏门战法,用在隐雾军身上虽然也很好,但用来弥补民兵战力不足却更加实用。

所以,王羽的安排是以徐庶为主,鲁肃为辅,于禁这个老手从旁照应、指点,再加上一众黄巾将领的协助,就从魏郡开始,将这项政策施行,并推广开来。

王羽相信,等到下次自己挥军大举西进的时候,这些布置就会成为澎湃的动力,推动这股从山海之间卷起的风暴,席卷中原。

那一天,不会遥远。

第五二九章降卒归心

王羽走了。

比起来时的大张旗鼓,他离开时可谓轻车简从,只有八百重骑和赵云的四千轻骑随行。

对于王羽的离开,有人弹冠相庆,有人扼腕叹息,有人心存狐疑,但总体而言,都是以庆幸居多。尽管王羽离开后,屯驻在魏郡的青州军实力并未减弱。

而对关宁统辖的城管大队的八万降军来说,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如今的城管大队,已经摆脱了初时的乱象,变得井井有条起来。所有的成员开始向两极分化着,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出路。

第一条是服劳役的同时,继续军事训练,经过选拔后,重新编练入伍。实际上,这支部队虽然表面上被当作辅兵,但其内部施行的却是军事化的管理,连训练都只比骠骑六军稍逊一筹而已。

在这支辅兵进行劳作的同时,不断有人会被选拔出来,补入正规军。骠骑六军如今都在队伍中派驻了代表,开始人数较多,有监工或狱卒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降卒逃亡的倾向越来越低,监视部队逐步撤出,最后就剩下了专门选拔兵卒的人事官。

这些人事官经过长期观察后,会挑选合适的人,作为六军扩军之用,对于依然有志在马上取功名的人来说,这是个很好的脱离途径。

选拔的标准大体上差不多,无非身体健康、忠诚可靠之类的,但根据选拔部队的不同。细节上会有些区别。比如羽林军更注重对命令的服从,泰山军更重视体魄的健壮。雷霆军的人事官更喜欢选拔身手敏捷、手眼配合好的人诸如此类。

有人愿意向上,也有人更满足于目前的生活。

坦白说,现在的生活并不算差,每天出力劳作的时间不会超过五个时辰,没有生命危险,却有很丰盛的三餐保障。由于高唐的那场大战,一直到了夏天,青州军中肉食供应还很充足。基本上每天都有供应。

新鲜马肉当然保存不了这么久,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青州供应最充分的一种物资就是盐,如何将马肉腌制得更耐久、更可口,早就是高唐的厨子们最大的课题了。

天天有肉吃,粟米饭管饱,时不时的还有白面馒头、兰州烧饼之类的稀奇物事打牙祭有那见多识广的。还指着烧饼说出了当年的典故,王骠骑如何只身探司徒府,如何月下戏貂蝉,李校尉又如何乔装卖烧饼,最终一举定乾坤。

一天劳作之余,坐在木香尚未消散的新屋子里。清凉的晚风徐徐拂过,口中吃着香酥可口的烧饼,耳中听着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脑海里憧憬着美女爱英雄,只手掌乾坤的英姿勃发恍惚间。让人不由有种乱世已经结束,太平盛世重新到来的错觉。

就算解甲归田。也不太可能获取比这更好的待遇,享受到如此惬意的生活了。

通常而言,尊者为讳,就算是很辉煌的事迹,也不会被允许以这种方式流传。上位者们只喜欢让普通小民谈论他们的伟大和崇高,入洛阳应该是为了拯救万民,为了天下大义,不怕牺牲,毅然献身,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好像只是为了去装逼泡妞一样。

但这些故事早在河北大战前,就在青州领内流传了,王骠骑似乎也是浑不在意,就那么任由人评说。

降卒们开始时,都是不解且惊惧,但发现军中无人因此倒霉后,顿时变得饶有兴致,连被俘虏的忧惧都抛在脑后了。

听着,听着,传说那个中嘴里能喷火,眼神可以杀人的凶神形象就消失了,代之的是一位机智勇敢,有情有义的少年豪杰。

惊畏忐忑皆去,亲切感顿生,几万降卒能一直保持稳定,未尝不是这些传说故事的功劳。

等到没人担心这些了,大伙儿就开始琢磨起将来的前途来。那些有志于重返战场的自不消说,只要努力劳作、训练,机会总是会降临的。

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有过了惨败被俘的可怕经历,如果不是被强迫,或是生活所迫,依然有勇气重返血腥战场的人,胆量、勇气定然异乎寻常。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躲开血腥的战场,享受安逸惬意的生活,那是梦寐以求的。而仁慈的王骠骑,也没有忽略大伙儿的感受,早就为大家铺平了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

就在离开高唐,西行魏郡的前夜,关队长亲自宣读了骠骑将军的命令,他说:等到需要集中大量人手进行的大规模建设完成后,大家就可以各自返回家乡,成为地方上亭长级别的官吏了。

这是个让人喜出望外的安排,亭长的传统职责就是维护维护治安,抓抓盗匪,协调乡里纠纷,组织人手修路筑堤什么的。在青州新政中,亭长还有个每月组织两次军事训练,并监督百姓送子弟去读书的职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