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378

分节阅读 3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已,一边感叹着周瑜的先见之明,一边收拾起行装来。本以为周瑜远在江都,应该不会再想起自己了,谁想最后还是没能躲过这左右为难的局面。

孙策要渡江,必须得赶在刘繇反应过来之前,一旦刘繇反应过来,沿江布置下防线,凭孙策这几千兵马,是很难突破的。突破不了江防,孙策就无法与吴景等孙家的亲族、旧部汇合,所以,时间是很紧张的。

可就在这么个节骨眼上,周瑜却冒着巨大的风险,疾行三百里,到东城来见自己,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经过一番认真地权衡之后,鲁肃决定,还是按照优先原则,既然已经答应了青州,就不能毁诺。

周瑜苦劝不果,突然神情一凝,正襟坐起,肃声道:“子敬有所不知,徐州的名士对陶恭祖不满很久了,加上对青州的顾忌,很多人都与我军暗通声气,伯符更是上门拜访了其中的几位,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如今伯符兵不过数千,就有这等号召力,等到了江东,必如龙归大海。若是子敬到时候再改变主意,恐怕就太迟了,瑜言出肺腑,子敬当慎之”

“若是子敬一定要去,那也无妨。瑜此番回去,自会向伯符说明,子敬到青州,是为了探明虚实,为将来做准备。此事只有你我、伯符三人知道,若子敬去了青州后果然不如意,就依此计;若不然,消息也不会传出,断不至坏了子敬的前程。如何”

周瑜的热忱和坚持,搞的鲁肃又是感动,又是为难。不过脚踏两只船这种事,实在和他的风格不相符。

皱着眉头想了片刻,鲁肃突然一抬手,指着外面那两座大粮仓,断然道:“大军不可一日无粮。伯符将军三日扫平广陵,收拢了上万之众,远征在即,粮草想必有所不足,肃家中尚有些存粮,这一仓是三千斛。两仓都赠予公瑾,以壮形色,也算是尽了你我朋友一场的情谊,如何”

周瑜欲言又止。

六千斛粮食不算多,去也足够一万人吃上十来天了。先前周瑜使尽浑身解数,在徐州、淮南两大势力之间腾挪辗转,玩心跳。为的固然是挑拨袁术和徐州开战,无暇对付叛逃的孙策,但也未尝不是为了多筹集点粮食。

乱世群雄,对粮食的渴望都是无止境的,何况还是孙策这种刚起步,前途未卜的

鲁肃慷慨的馈赠不可谓不厚,以周瑜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本领,哪里还不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他心中即是不解,又是郁闷。不解的是,鲁肃明明也是世家之后,对青州怎么一点排斥都没有呢

要知道,先前在彭城,自己出面,已经说动了张昭;伯符更是在到了江都之后。说得张纮倾心辅佐。其余与孙策军暗通声气的豪强更是不可凡数,名声比眼前人大的名士多得是,偏偏只有鲁肃死心眼,连给自己留条后路都不肯答应。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他也没什么可继续坚持的了,摇摇头站起身,叹道:“既然如此,瑜代伯符和全军将士,谢过子敬的美意了。”

鲁肃起身辞谢,一路送周瑜出门,说好了粮仓交接事宜,看起来双方都没受多大影响。

可是,周瑜出了门,鲁肃转过身时,凝重的脸色却吓了仆从们一跳。

“老爷”管家大着胆子问道。

“快,让所有人上车,除了细软和干粮,什么都不要带马上离开东城”

“老爷”管家吓得一哆嗦,既是因为鲁肃郑重的神情,同样也是因为他话里显露出来的意思。

“周公瑾为人雅量高致,与之交往,时常令人不觉而醉,大有古君子之风。不过,此人公私分明,绝少为私情所惑。对待他重视的人,作为友人,他会诚意邀请,盛情难却;可若是敌友分明,他又岂会容情”

鲁肃急促说道:“孙策豪勇犹胜乃父,因孙将军当日一句感慨之言,视骠骑将军为一生之敌。公瑾与其相交莫逆,久知其志,岂会轻易放任某北上,增强青州的实力若我所料不错,不出一时三刻,追兵必至”

鲁肃说得郑重,管家也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但还是尽量的提醒道:“可是老爷,孙将军的兵马尽在江都”

“哪里用得着江都的兵马,”鲁肃摇摇头:“你以为周公瑾左右逢源,凭的只有智谋和口才吗淮南军中,孙氏嫡系旧部不少,想代袁公路而取之不易,追杀我鲁家这百多口人又有何难不必多说,速去准备,即刻起行。”

“老爷”管家知道事态紧急,可职责所在,却是回避不得,他锲而不舍的劝道:“王骠骑与袁将军分属盟友,应不至为难我们,不如直接去将军府求庇护,不是更稳妥吗”

“我鲁肃何人也岂有托庇于人的道理没的让人小觑了,休要啰嗦,速去,速去追兵若来,某自有退敌之策”

管家无奈,哀声叹气的去了。

对这位从小看到大的公子,他实在是搞不懂。既然敌友分明,要分清楚公私,那何必要赠粮给对方呢会不会给将来留下把柄,都是小事了,就以目前的形势来说,把粮食送给袁术,脱身不是更容易吗

何况,既然知道周瑜的脾气,刚刚就不应该轻易放他离开,哪怕抓个人质也是好的啊

其实,以管家看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虚与委蛇的答应周瑜,表示愿意脚踏两只船什么的。反正是私下里的密议,只有天知地知,日后反悔,又有谁能来找后账不成

伺候这么位个性十足的家主,真的不是一般的劳心费力,再加担惊受怕啊。

第四八一章千头万绪

王羽收到鲁肃北上的消息,已经是五天之后了。

其时会盟已经结束,虽然多少有些遗憾,比如麴义问题,再如面对荆州来使时,也没能如愿的将伊籍笼络至麾下,但基本上算是圆满达成了目标。

对荆州的示好,王羽是很欢迎的,他不指望荆州的地方派对曹操做出多大牵制,只要青州的使者、密探能在荆州自由,就有很大帮助了。对王羽来说,荆州别的用处不大,作为人才库还是很给力的。

陈珪和阎象先后被打发走了,随同二人一起南下的是孔融,带着王羽调停的书信和意志。

徐州的战事给了陈珪不小的压力,临走之前,他特意拜见了王羽,用有些晦涩难明的语气,遮遮掩掩的举荐了自己的长子陈登。

他的原话是陈登这个典农校尉在农事方面很有心得,正好可以为新设的东莞郡的屯田事务中一展所长。潜台词自然就是举荐陈登为东莞太守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