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358

分节阅读 35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拉拢,而不是对公孙瓒从一而终在河北之战初期,赵云在公孙瓒麾下一直很活跃,后来不知怎么就突然向公孙瓒辞行,回真定老家去了,直到公孙瓒覆灭。刘备去河北依附袁绍时,赵云才重新出仕。

王羽前世读书,只是观其大略,或者说看个热闹,并不会认真思考细节问题。但这一世,容不得他不多思考,以目前的情报而论。王羽猜测,赵云很可能是因为公孙瓒杀刘虞而不满,故而萌生去意。

想想看,刘虞身为宗亲,天生具备大义名分;为官多年,官声也很好,地方豪强交口称赞;另外他个人的名声也很好,简朴啦,仁义啦,诸多光环笼罩于一身。这是个很完美。也很有迷惑性的形象。

王羽在前世看多了政客的种种,当然很清楚,在政治人物身上,越是表现得光鲜亮丽,光彩照人。私底下八成就更加龌龊。反倒是那些公众形象比较普通,甚至有些负面的人物中,更容易出现能臣干吏。

原因很简单,只要做事,就会涉及到种种的利益问题,总会有人不满;只有不做事,才能谁都不得罪,让大家都满意。

能臣干吏都是要做事的,没人吹捧的话,形象肯定会比较差。反过来,什么都不做,就凭个身份照耀,混个好名声那是相当简单的。

王羽明白,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明白,特别是平均年龄低得吓人的青州众将。除了黄忠之外,青州上将之中,年龄最大的就是于禁,可也只有二十八岁,徐晃、太史慈都还不到二十五,赵云、徐庶更是只能算是少年。

王羽招揽众将所凭借的,除了自己的武功和人格魅力之外,大义之名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旦和刘虞冲突,从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事情就会变得很棘手了。

自己麾下的将领,总还有个解释的机会,不至于眼睁睁看着人走了,那些还没招揽到手怎么破八成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人家当成乱臣贼子和坏蛋了,岂不是很冤

所以,王羽暂时不打算对幽州动武。

如此一来,这次高唐会盟就很重要了,这是唯一能和刘虞面对面过招的机会。错过这次,说不定就要步公孙瓒的后尘,一直忍受刘虞接连不断的小动作了。

王羽可不是能忍气吞声的人,在这次会盟中,他必须要激怒刘虞,为将来翻脸留下伏笔。借以警告对方,搞小动作也不能太过分,否则会出大事的。

当然,想达到这个目的不会很容易,特别是尺度的把握,王羽知道,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自己恐怕都要为此而犯愁了。

王羽自觉烦恼多多,可实际上,这天下间比他烦恼得人多着呢,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烦恼,正是因他而起。

最为集中的,正是魏郡。

作为冀州治所所在,南依大河,境内水网纵横的魏郡,可说是天下一等一繁华的所在。然而,随着袁绍兵败身死,消息传至,魏郡的繁华景象转瞬间就消散了。

曾经视河北为乱世桃源,移居来此避难的司隶、兖州的世家都傻眼了,特别是从河内迁移来的那些人。他们与泰山王家的恩怨,还要上溯到老王匡身上,因为前仇旧怨,在袁绍兴兵与青州开战的过程中,他们没少在明里暗里兴风作浪,推波助澜。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冀州降臣不少,没人敢确定,以前做的那些事能否逃过王羽的眼睛。能确认的就是,新仇旧怨,加在一起算账的话,谁也承受不起。

于是。战后的魏郡,呈现出的是一片末日般的景象。

聚集在邺城的外地世家纷纷举家南逃,由于人太多太集中,引发了广泛的恐慌。连很多与王羽没什么仇怨的本地世家,也加入了逃亡的行列。

外地世家本就是迁移而来。队伍规模相对还小些,这些本地人一经加入,逃亡队伍顿时成倍数的增长,像是滚雪球一样,偌大的官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连根针都插不进去。

袁谭得到前线的消息后。先是大哭,继而暴跳而起,叫嚣着要集结残兵,与王羽死战,为父报仇。结果还没等他展开行动,军心就被恐怖的逃亡大潮给搞得崩溃了。三停兵马中逃散了两停,剩下的只有袁家本身的私兵及一些家在邺城,无处可逃的杂兵了。

虽然袁谭表现得还很坚强,依然叫着要与邺城共存亡,但他身边却连一个支持者都没有。一度袁公子袁公子叫着的那些名士们,到了危难关头,跑的比谁都快。袁谭还不敢拦着,否则单是这些豪强的私兵就能把邺城给抢占下来。

也就是司马家的仲达公子还念了几分旧日情分,临行前,到府中拜会了袁谭,安慰他说:至少在高唐会盟之前,邺城是安全的,就算在会盟之后,袁家也未必没有保全的可能,只要公子忍辱负重,将来说不定还有报仇的机会。

袁谭倒是没怎么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一个尚未行冠礼的少年,能说出什么针砭时弊的大道理来不过有一句话倒是没错,这时候只能以忍辱负重为上,卧薪尝胆,等待报仇的时机。

只是到底要怎么做。袁谭就没什么概念了。

幸好,老爹袁绍养士以百计,门下数千,总算是还有那么几个靠得住的。就在彷徨无计之时,郭图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郭图当时的形象,别提有多狼狈了,哪怕是与他非常熟悉的袁谭,一时也没认出来。

儒雅的文士长袍不见了,代之的是一袭脏兮兮的棉袄,上面打着好几处补丁,让那件棉袄看起来像是拼接起来的一样。下颌上,郭图一直引以为傲的长须也是不翼而飞,唯一能证明那东西曾经存在过的,就是他下巴上那些乱糟糟的胡子渣。

这些还都是小事,最让袁谭惊讶的就是,郭图手中拄着一根树枝,看他举步维艰的模样,不像是纯粹因为疲累而用,而是因为他的右腿已经瘸了

“公则,你怎地,怎地闹得如此狼狈”

“唉,公子,一言难尽啊”在袁谭眼中看到了久违的关切,郭图心中一暖,只觉这一路的艰辛的逃亡算是值了。

他是在随袁绍逃亡的时候从奔马上坠落,落在雪地上,直接滚下了一个斜坡。当时袁绍身边的随从还有不少,幽州骑兵倒也没顾得上追杀他,最后一起逃亡的三人中,反而只有他逃出了生天。

作为袁绍的头号心腹嫡系,郭图根本没做其他打算,悄悄爬出雪坑后,就往鄃城追了上去,最终却只听到了袁绍被骂死,辛毗坠城而亡的噩耗。

换成普通人,这个打击足以让他心灰意冷了,就算仍旧念着故主袁绍的恩德,不愿降青州,顶多也就是隐姓埋名的躲起来,了却残生了。但郭图可不是普通人,他直奔邺城而来,准备辅佐袁谭卧薪尝胆,以求东山再起。

“公则的赤胆忠心,父亲若泉下有知,也当感激涕零啊。”袁谭热泪盈眶,患难见真情,这话真是半点都不会错的:“公则,为今之计,吾该当如何自处”

“魏郡暂时是安全的,但此地无险可守,王羽麾下精骑甚众,若要取城,只在反掌之间。主公入主冀州的时间毕竟太短,人心未附,就算勉强守住邺城,也无重振旗鼓的机会,公子主公断不可久留,走则生,留则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