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290

分节阅读 2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荡,自己有什么好烦的

这么想着,他点了点头。

布置妥当,回想一遍,自觉没有遗漏,王羽也不理会吵吵嚷嚷的祢衡和张飞,忽地扬声断喝:“传我将令,即刻渡河”

“喏”铁甲铿锵声中,众将轰然应诺。

“裴兄,会骑马否”渡河的事宜,自有于禁、徐晃料理,没太史慈什么事,他拉着新任的副手去挑选精锐了,一边走,一边问着。

“略通一二。”裴元绍有些神不守舍,还没从王羽带给他的疑惑和震惊中清醒过来。眼见到了骑兵营,他终于还是忍不住了,问道:“俺诚心来投,君侯为何迟迟不肯答允莫非是要在大战中考验俺们吗可是,俺们手下那点弟兄,实在是子义将军,您深受君侯器重,能不能给俺说说”

“嗨,你还纠结这事儿呢啊”太史慈摆摆手,大咧咧的说道:“这有什么好琢磨的主公不是怀疑你的诚意,他只是不想给别人错误的信号罢了。”

“什么信号”裴元绍还是没懂。

“你这还真是”太史慈有点不耐烦了,可看着裴元绍那老实巴交的脸,他还不好说什么,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咱们现在是盟军,哪有仗还没打完,就把盟军给变成部将了的知道的,明白是你和那位周兄弟早有打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家主公用了什么手段呢。”

“谁会这么想”裴元绍愣愣的听着,一脸不能置信的神情。

“还能有谁”太史慈撇撇嘴,“那位飞燕将军,可是很精明的,想的也多,一不小心啊,就会让他误会,所以啊,跟他打交道,还是谨慎点好。好了,别说这些有的没的,省点力气赶路吧,先帮你挑两匹好马”

鄃县城头,北风呼啸,片刻的功夫,就能把铁甲中的温度全部带走,冷得像冰一样。

饶是张颌治军甚严,这种天气里,城头也没多少人,毕竟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了,没必要继续在城头遭这份儿罪。

当然,这也与主将这段时间没怎么从严治军有关。虽然仗应该已经打完了,可张将军和辛参军却都是一脸的忧愁,比围城的那段时间看起来还糟糕。

这不,大冷天的,张将军又独自一人,站在城头向东眺望,像是要取代哨兵,警惕青州军的突袭一样。

辛毗走上城头,一股强风吹在他脸上,带来了如同刀割般的感觉,令他很想转头离开。不过,想到某个可怕的可能性,他还是硬着头皮,轻声唤道:“将军”

张颌像是化成了石像,半晌不答。

辛毗不敢催促,又耐不住凌冽的强风,只能向张颌又走近了些,借着对方魁梧的身形遮遮风。

良久,张颌缓缓开口道:“青州军正在南渡”

“连平原也放弃了”辛毗吃了一惊。

“不,田楷留守平原。”张颌摇摇头。

辛毗心下一喜,连先前的忧虑都变得淡薄起来,口中喃喃道:“难道青州真的发生什么变故了是臧霸还是”

他和他的兄长辛评都是袁绍心腹,对冀州内部的形势再清楚不过。他知道,上次田丰的劝说很有效。尽管他一句直接劝降的话都没说,可却准确的点出了张颌的隐忧。

高层两派倾轧不休,暂时形成了均势。但这平衡不会一直保持,随时会爆发。张颌,就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他也是冀州出身的,也算是冀州派,而且在守城这段时间,他还狠狠的犯了袁绍的忌讳。

这个隐患什么时候爆发,还不好说,但张颌显然已经意识到了,他会怎么选择

虽然是监军,但辛毗很清楚,他在这支部队中的威望,根本无法与张颌相提并论,如果对方真有异动,他根本就阻挡不了。不但组挡不了,而且还会被挟裹过去。

现在好了,青州军退兵了,战局恢复成了早先的态势,张颌想投降,也错过时机了。

似乎真的是为了错过时机而懊丧,张颌还是面无表情的样子,也没有回答辛毗的意思,只是在风中回首,望着城上城下的士兵,深深的叹息道:“王侯一怒,流血千里,不知此战过后,生者几人”

第三六一章清河劫难

杨超蹲在镇子中的大路旁,守在自己的柴禾捆旁边,时不时的会站起身,和人讨价还价一番,小山一样的柴禾垛,也是越来越低,使得他眉开眼笑。

一般来讲,赶在隆冬时节,柴禾这种物资,是拿不出手的。虽然用量很大,家家都要生火取暖,可冬天干不了农活,野外也采集不到野菜果实这类东西,大伙儿都闲着呢。破家值万贯,谁会为了偷懒,拿家里的东西出去换柴禾呢

柴禾这东西,山上、野地里有的是,只要有空闲,肯花点力气,出去走一圈就都有了。

不过,今年的情况却有些不同。

由于冠军侯爷施行的德政,清河民间相当富足,田野间的麦穗,泰半都成了百姓家中的积蓄。民间一富,百姓就变得相对懒惰起来,不愿意自己拾柴禾了,有那力气,还不如把屋子、院子好好整理整理,免得四处漏风。

以前是没钱,也没那力气,现在吃饱穿暖了,谁还能没点更高的要求啊反正柴禾也不贵,随便拿点什么换了就是,省下这把子力气,养精蓄锐的好好过个冬,等开春后好好大干一场,这才是正理。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豪强与平民间的鸿沟不像后来的两晋、隋唐那么大,很多人家,也正靠着勤劳和努力,一点点的积蓄起财富来,然后再用财富换取仕途的发展,最后一跃跳过龙门,摆脱平民的身份的。

如资助曹操的卫家。李典的家族,东海的糜家。说到底,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当然很难,但一代人做不到,就两代、三代,一代代的努力下去,总是会有希望的。而希望开始的契机,往往就是一个丰年,某个地方官员的善政。又或某些际遇,让大伙得到第一桶金,以此为基础,一点点的发展起来的。

杨超没想到这些大道理,不过,因此而来的生意火爆,却让他大大的高兴了一把。柴禾是他昨天忙活了一天拾回来的。今天才过了半天,就已经换到了半斗粟米,还有些针头线脑的小东西,最让他高兴的就是,居然还换了一葫芦酒

丰硕的收获,让他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从安平逃难来清河,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