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267

分节阅读 26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没什么威望,年纪更是一大把,让他留守,那不是扯淡吗就算他没帮刘岱这个忙,刘岱也不会让他这么做的。

接下来,只要刘岱随便表个态,其他人就知道怎么做了,毫无疑问,这担子最后肯定会落到自己这个始作俑者的身上。

果然,王考话音刚落,刘岱就皱起了眉头,高声道:“文祖小觑孤乎当年光武率孤军困守昆阳,面对王莽四十万大军亦不气馁,奋然一战,大破王莽,力挽乾坤。这才保得汉祚不绝。孤才略不如先人,但心志却不输于人,怎有弃城而去,令友人相代的道理”

王彧的心中一阵悲凉,刘岱这句话,前面是抒情,后面点关键,不能让友人相代,属下就没问题里了呗。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直截了当的提点。名士们再迟钝,再受了惊吓,也知道该怎么对答。

王彧自己倒是不怕牺牲,只要有价值,自己这条命不是不能舍弃,可这样的牺牲有价值吗

茌平不是雄城,想守住城池,靠的不是地利,而是众志成城主帅与全军共生死,将士们才有主心骨。主帅自己先溜了,那谁还犯傻啊

城外杀过来的可是名震天下的青州军

思绪起伏间,忽听有人提及自己的名字,王彧茫然抬起头来,却见说话的是刘劭,此人正极力抬高刘岱的重要性,及王彧的智略。刘岱虽然还在推辞,但时间紧急,这场秀显然已经到了尾声。不出意料的话,自己马上就要被点名了。

“文彦,诸君的意见也很有道理。不如这样,你且代孤守城”刘岱城府虽深,可眼下的铺垫确实有些不太够,所以他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说话时,神情有些不自然,眼神也在飘忽,一直不肯与王彧对视。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了什么,语调一挑而高,带了一丝喜气:“文彦是文臣,虽有智略,但守城却是力有不逮,正好,齐校尉也退下来了,你二人既有谋,亦有勇,却是天作之合。”惊喜之下,刘岱多少有些慌不择言,连天作之合都冒出来了。

刘岱转头看时,正见齐成带着百多残兵,正往城门退来。他的头盔丢了,甲胄破损了好几处,肩膀背后还插着一支羽箭,头脸上全是血迹,一看就知道是经历了场血战。

真难得刘公山能认得出他来王彧心里冒出来的,居然是这么个不挨边的念头。

得到了刘岱的召唤,齐成兴冲冲就上来了,连肩胛上的箭,都没让人拔。

“齐将军勇武过人,当年的英布亦不外如是啊。”刘岱赞道。

齐成心下大喜,面上却不露声色,忍疼抱拳道:“败军之将,愧对主公。”

“无妨,”刘岱摆摆手,羽林军越来越近了,他现在没工夫多做铺垫,能搞个先扬后抑就已经很对得起对方了,不过区区地方豪强之子而已

他快速的将局势分析了一遍,然后郑重其事的说道:“这项重任,就交给你了务必与文彦同心协力,建此奇功,切记,切记”

说罢,也不等齐成回答,他向王彧略一颔首示意,转身下城,往码头去了。名士们也不多说,匆匆而行,紧随其后,再后则是一众亲卫,转眼间,城头就只剩下目瞪口呆的齐成,和惨然而笑的王彧二人,空荡荡的,与城下的拥挤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主簿,主公到底是”齐成确实是打算回来帮忙守城的,富贵险中求么。但他没想到,险是有了,富贵却溜了,刘岱跑了,而且还带着他嫡系的几千人无论外面打得如何惨烈,那几千亲卫都一直在城里没动,所以齐成才认为守城有可为,结果

他这句废话最终也没说完,最后化成了一声苦笑,看看木然发愣的王彧,他探手到背后,狠狠发力,折断了箭杆,转身就要下城。

大难临头,还是各自挣命罢

身后突然传来了王彧的一声惨笑:“去濮阳重整旗鼓吃一堑,怎地还不长一智最终还是尽中了人家的算计,痴耶愚耶罢罢罢,人生浮华一梦,不外如是,不外如是”

听着话头部队,齐成转头欲问,眼前顿时一花,只见青衫飘飘,在城头一闪而逝。下一刻,城下传来了一声闷响,便再没有其他动静了。

默然注视片刻,齐成突然有了明悟一般,毅然转头,加入了滚滚的逃亡大潮之中。

第三三八章一箭双雕

时过正午,天光正好,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一股子极度舒适的感觉,从骨头里往外透出来,让人懒洋洋的打不起精神来。

漯水河水淙淙,河畔,一支数千人的队列自西而来。旌旗飞舞,衣甲鲜明,从将领到士卒,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烁着自信和喜悦,怎么看都像是一支凯旋归来的威武之师。

事实上,这就是一支得胜之师。

曹操、王羽在乐平开战以来,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相似的一幕。

青州军天不亮就开拔出战,乐平城下的曹兵奋起迎击,或长或短的几个回合之后,曹兵败退,向乐平城下靠拢,企图依靠城防的掩护,找回场子。而青州军却也不过分进逼,每次都是见好就收,收拾一下战场,便凯旋而归了。

这就是乐平城下日日激战,青州军连战连捷的真相。

以旁观者的角度看来,乐平的形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但实际上,曹操还远未到山穷水尽的一刻,他的余力大着呢。

曹操的打算就是以守为攻,觑准青州军四面受困的弱点,准备依靠城防拖住王羽,后者若是得意忘形,无论是挥军猛攻,还是设计诱敌,都少不得要吃一次亏。

以眼下的形势而言,双方的场面算是持平,王羽没被曹操的示弱之计迷惑,但拿对方也没什么办法。如果考虑到整个河北的战局,那青州军的形势就相当不利了。

袁绍的大军正在兼程赶来,也许下一刻就会出现在战场上;刘岱虽然蛇鼠两端,但对王羽的敌意却毋庸置疑;再加上不知为何,一直未曾出城作战的张颌王羽在乐平城耽误的越久。就越不利。

当然,这些大局方面的考量,对普通士兵没有多大影响,赢了就是赢了,不攻城自然有不攻城的考虑,跟在百战百胜的冠军侯麾下打仗,还考虑那么多干嘛

听从号令,奋勇作战,胜利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反观曹军一方。任凭将领们如何鼓舞。悲观情绪依旧是军中的主流。聊城之战,大军损失了数千人,惨败回了乐平。而后在乐平周边的一连串的战斗,也是无一取胜,零零碎碎的,又损失了一千多人。

渡河的曹军一共也只有两万,近三成的损失,就算上层有所隐瞒,普通士卒也是察觉得到的,再不识字。身边少没少人还是心里有数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