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187

分节阅读 1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辽东就多了一项出产,与青州的贸易往来会变得更加紧密。王羽本就无意通过武力征服辽东,尤其是知道公孙度的几次对外战役之后,他就跟没这个心情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通过贸易,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公孙度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开始不会有什么问题,等到公孙度发现有异的时候,他会惊讶发现,辽东已经离不开与青州的贸易了。

而且,在这场贸易中,青州也会获利匪浅。就算是战马、牲畜这些东西,也不能仅仅指望幽州,多一个渠道,就能多点余地,减少点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不等柳毅作答,王羽又道:“另外,我想确认一下,分享的情报中,是否包括贵军的海图”

“这个”柳毅面露难色。

“不要东边的,只要冀州、幽州一带的。”王羽知道对方在为难什么,公孙度八成已经把东边的三韩部落视作了后花园,无论补充人口还是掠夺物资,都是很重要的。

“这没问题,回头我就给君侯抄录一份送来。”柳毅松了口气。

渤海湾不大,画海图也没啥难度,就算他不给,王羽花点时间也就搞定了。去三韩的就不一样了,那个地方穷山恶水风也怪,没有两三年时间,花上百十条人命,很难有结果。一旦王羽建了水军,朝那个方向扩张,还真就是件麻烦事。

现在王羽要的是冀州和幽州的,正面他的目标还是在中原,再联想到最近河北的形势,柳毅自然明白王羽的意图。

“还有,既然结盟,在共同对敌方面,是不是也应该有些说法”

“共同对敌”不知不觉中,主动权已经彻底掌控在王羽手里了,但柳毅恍然不觉,王羽的要求一个比一个怪,光是思考其中的深意,就够他忙活的了,哪还有空顾及其他

“君侯是指”

两边都打得到,而且处于敌对关系的,而且有这个必要联手对付的敌人根本就不存在么

“乌丸鲜卑”

王羽云淡风轻的一笑,语气却不容置疑:“这不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吗”

第二四二章国器之才

双方各得所需,谈判很快就圆满达成了。

柳毅告辞回了船队,谈下来的事情当中,有不少都是他不能做主的,须得回去向公孙度请示过,才能定夺。他要做的,就是尽早返回辽东,让公孙度拿个准主意。

柳毅刚下船,太史慈便迫不及待的的问道:“主公,您最后说的那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乌丸鲜卑”王羽挑挑眉梢,随口答道:“你不想去”

“末将不是那个意思,当年中山相张纯勾结鲜卑、乌丸作乱,席卷河北,残害了我中原不知多少百姓,咱们青州虽然离得远,可也没少遭祸害”太史慈俊脸泛红,显然是担心王羽误会。

“早先咱们大汉国势强的时候,这些杂种又是遣使又是纳贡,生恐惹恼了朝廷,小心翼翼着呢历代天子也都仁慈,见他们服软,也时不时的借着回赐的机会周济他们。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么多年下来,这些胡种也不知从中原得了多少好处,结果”

太史慈指天画地的,就差对天立誓表明心迹了:“主公您说打谁,咱们就打谁,只不过,咱们青州这位置”

“某就是随口一说,你这么着急做什么”没想到太史慈反应这么大,王羽也是微微一愣,想了想才明白过来,呵呵一笑道:“我说子义,你忘了么,咱们今天收拾管承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太史慈挠挠头,下意识回答道:“不是剿匪么”

“剿匪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为了北上冀州,和公孙兄并肩作战啊。”王羽摇摇头,再次做出提示。

“哦,主公您是当真要用海船运粮啊”太史慈恍然大悟,“其实走陆路也是一样,反正到了地头,粮饷就不用咱们操心了。海上风浪大。往来一次时间又长,还不如嗯您莫非担心河北战事不利,所以留个退路”

对于王羽轻兵北上的计划,军中虽然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对其必要性和具体方式,却仍有诸多不同意见。

大多数人都更看好公孙瓒,占据了冀州的袁绍虽然也兵多将广,却很难胜过身经百战的幽州军。通过去年。以自家主公为核心的连场大战,白马义从的战力已经毋庸怀疑,很难想象,冀州军要如何挡住成千上万的义从的攻击。

幽州既然更占优势,自家主公的增援就变成了锦上添花。若去的只是一名部将也就罢了,偏偏还是主公亲自带队,这必要性确实值得商榷。

退一步来讲,就算公孙瓒真的败了,主公的增援能起到多大作用也是未知之数。

冀州军可不是黄巾军,这支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其中更是不乏万人敌的猛将。虽然指挥者未必有徐荣的水准。但河北豪杰众多,焉知其中有没有被隐没的高人在洛阳之战前,徐荣还不一样默默无闻

如果冀州军真的击败了幽州军,即便是主公带队,这支千人左右的客军难道就能力挽狂澜吗不把自己一起搭进去就不错了。

太史慈不在乎这些,既然是盟友,并肩作战就是应当的。至于胜负,不打过怎么知道只有那些穷极无聊的文人,才喜欢在战前讨论这个。偶尔蒙中了,就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架势,错了就找一堆借口。

他只是奇怪,主公看起来也不看好公孙瓒,而且不是普通的不看好,他急于解决管承和辽东的威胁,就是为了粮道和退路。

“也不能说担心伯珪兄,”王羽笑着解释道:“仗,还是要打的,可咱们现在的家业也不算小了,总不能还向以前一样,总是孤注一掷啊。”

“那您何不依从田先生的策略,且在家中安坐,若公孙将军果然您再提大军北上,以作策应呢”太史慈想了想,还是有些想不通。

王羽北上增援的策略很矛盾,说他冒险吧,偏偏他还积极构建了海上通道;说他稳重吧,亲率轻兵北上,这算是什么稳重人啊

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象袁公路那种才是真的诸侯做派呢。襄阳城下打得热火朝天的,他却在南阳安坐不动;武关的警讯刚传过去,他就急着要开溜。

太史慈对袁术的行为当然是鄙视的,不过他也知道,当官的通常都是那种做派,类似自家主公这种才是异类。

“伯珪兄的兵力虽强,不过他的根基不稳,一旦败了,很可能一蹶不振,到时候我军再出兵呼应,就为时已晚了。青州才刚刚安定下来,现在就劳师动众去增援,可能河北还没分出胜负,我军的后路就已经被人给抄了”

对太史慈来说,王羽这套理论有些高深莫测,若是换了贾诩、田丰来听,就会听出他在敷衍了。因为他始终没说明,他这一千骑兵到底如何力挽狂澜,为什么不能只派遣一个部将去,也就是太史慈不在意这些细节,才让他给蒙混过关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