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129

分节阅读 12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心知肚明,从始至终,这位主公就没考虑过带皇帝一起走,天知道他怎么表演得这么逼真。而在场的这么多高人,偏偏没一个出来质疑他的,真是老天不开眼啊。

王羽说的情真意切,众人面面相觑之余,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其实,反应快的人已经琢磨出了阴谋的味道。

李儒既然当众说出来了,那就是下定决心了,这么一来,谁还敢打洛阳打赢了,就把天子给害死了;不打,眼睁睁看着董卓逃跑,又岂能说得过去

王羽和李儒之间到底有没有密谋不好说,但毫无疑问。王羽召开这场会盟,就是为了找人分担责任,免得独自担上救援不力的名声。

这是阴谋,赤裸裸的阴谋

这小子,真不是一般的坏

“各位都发表一下看法吧没人说话”王羽往两边看了看,开始点名:“沮先生。袁将军是前任盟主,是羽最为敬重的人,沮先生的大名,羽也是如雷贯耳,不如就请沮先生先说说如何”

看到王羽的视线转过来。沮授心中就暗叫不妙了,王羽一开口,他心中更是大骂。

从前听外间传说。都只说了此子的豪壮和狠辣,今天一见才知道,这小子阴损起来,也全然不在名士同行之下呢。

自己能说什么说放董卓走说攻打洛阳得,还是祸水东引吧。

沮授转向了田丰,虚心问道:“元皓兄,你怎么看”

田丰是巨鹿人,跟沮授的老家广平不远。两人算是老乡,又都是名士,彼此间也打过交道。他哪还不知道老朋友的那点小心思

他也毛了,这种难题,关系极大。一时三刻哪里想得明白万一说错,不光自己倒霉,还会连累韩冀州,哪能随便开口

他有样学样,转向了有过一面之缘的董昭,“公仁虑事周详,屡有先见之明,世人谓之奇士,不知”

沮授和田丰都束手无策了,董昭能有什么办法他只能继续往别人身上推,他找上的是兖州同乡程昱于是,王羽这个问题像是传花鼓似的,传来传去,谁都不肯接茬,场面颇为滑稽。

王羽肚里好笑,在场这些人,在小说里都是很正经的角色。偶尔笑笑,也是那种成竹在胸,或者有会于心的笑;要么就是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严肃表情,劝谏主公什么的。

但实际上,这些有名的谋士也是活生生的人,会腹黑,会推托,没谁会真的认为世界黑白分明,有正义和邪恶之分,决定他们立场的,终究还是各自所处的阵营。

名士们一边推来推去,一边暗自思忖,倒还不觉如何,但黄盖却不耐烦了,他猛然站起身,指着李儒喝道:“好了,都别推来推去的了,要某说,商议此事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将这酸儒赶出去”

“是极。黄将军言之有理。”此刻正好轮到荀彧答疑,他正在犯愁要推给谁好,结果黄盖这么一打岔,正中了他的下怀,他抚掌笑道:“李博士,就请你暂避如何”

“有何不可”李儒冷笑一声,拂袖而去,出了门,才松了口气,被千夫所指的滋味,当真不好受,尤其还是替人受过。

李儒走了,荀彧转向了同乡钟繇,这次却不是为了推托,而是问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元常兄,你认为李儒是在虚张声势,还是确有悖逆之心”

黄门侍郎就是在宫内办事的郎官,是天子的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但却不是宦官,和小黄门是两码事,与明朝初期的大学士比较相似,就是天子的秘书官。

在场众人中,钟繇对宫中和洛阳的形势是最了解的,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

“人心难测,他和董卓到底如何作想,繇自然不知,不过”

钟繇抬头看看王羽,惨笑一声道:“董卓此人胡性太重,被逼急了,确实什么都干得出来,各位可能还没接到消息,就在繇动身之前,董卓效法河内故事,在洛阳大肆勒索,不从者,皆以谋逆罪牵连宗族洛阳如今已是一片哀鸿了。”

众人尽皆色变,既是因为与洛阳的百官兔死狐悲,也是震骇于董卓的肆无忌惮。

“他先前对士人不是很看重吗怎么突然”

“以周公之贤,尚有恐惧流言之日,王莽未露出真面目的时候,也表现得谦恭有礼。董仲颖不过是效古人故智罢了。”

钟繇流露出了越来越浓的痛恨之色,咬牙切齿的说道:“他的罪行又岂止如此为了搜刮钱财,他还掘人陵墓,甚至连先帝的陵寝都”

“哗”连王羽都被吓了一跳,其他人更是一片哗然。

董卓连皇帝的陵寝都敢动,把他逼急了,没准还真会弑君。其实董卓之前已经杀了一位皇帝了,少帝和何太后都是在三月被鸩杀的。

“没办法,天子的安危是最重要的,不能草率进兵,营救天子的事,还须从长计议,若无万全把握,便不宜轻动。”说出这句王羽期盼已久,众人想说又不敢说的话之人,正是荀彧。

尽管这话没错,但一时却也没人响应,直到王羽给杨奉使了个眼神,后者才如梦方醒一般,大声嚷道:“没错,不能逼得太紧,以免董贼狗急跳墙,危及天子的安危。”

有挑头的,还有附和的,其他人就没什么压力了,于是,纷纷点头赞同,此议就此作了定论。

随后,众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王羽,这个少年的动向,才是真正最令人关注的,他的动向关系到的,是中原的局势。

第一六七章史无前例

将众人的神情看在眼中,王羽对众人的心思一览无遗。

诸侯们都担心自己将矛头对准他们,可自己又何尝愿意跟他们缠斗

依照豫州传回的情报,孙坚和袁术的豫州攻略,远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打通通往汝南郡的道路之前,孙坚几乎是一座城一座城的攻过去的。

到了汝南郡,袁阀的潜势力开始响应,各地县城才在屠城和内部不稳的双重压迫下产生动摇,出现了不战而降者。

孙坚背后有大半个荆州供应,还能在当地烧杀劫掠,以充实部队,得到补给,结果还战事连绵。

换成自己,就算有了大义名分,进军时不会遇到这么多阻碍,但战事一起,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能结束的,补给又从何而来

所以,无论是占据洛阳,还是攻打某一路诸侯,跟对方争抢地盘,都不是什么好主意,只会陷入泥潭,甚至被群起而攻之。

实际上,就算是董卓,也远未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正如他自己说的,他在关西还有数万精锐,如果他想,在雍凉拉出十万大军也没多少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