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105

分节阅读 10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徐晃出声附和道:“主公此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徐公卿一念之间,若是传言有误,我军行此策,将会是一场灾难。依胡令君所言。那徐公卿的性格难明,相互冲突之处甚多,晃观其先前的数战之中,体现出的只有杀伐果断,用兵迅猛,并无宋襄之仁会不会是皇甫将军的判断有误”

说着,他有意无意的看了黄忠一眼,在他看来,这位上了点年纪的同僚,才是正宗信奉仁者无敌的武将。

不得不说,这种观念相当不合时宜,所以,黄忠到了这般年纪,也才是个屯长。

而徐荣用兵,又狠又稳,一点都看不出迂腐和犹豫。

他在梁县全歼孙坚,距今已经有三个月了,可直到现在,孙坚连一成的残兵都没收拢到,这说明什么徐荣的追杀很有效率,直到彻底把孙坚的部队打散后,他才收兵,这个过程中,孙坚军的伤亡率可不是一般的大。

在成皋击败曹操后,徐荣的追杀也全无手下留情的意思;奇袭虎牢关,豫州军在城内就已死伤过半,若非如此,孔伷这个刺史也不会死在乱军之中。

“公明,文则,你们的顾虑,本将也考虑过”

按照贾诩原先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不大,贾诩的计划,不是携百姓进军,而是在百姓聚集的地方迎战,然后出其不意的发动百姓冲阵,让徐荣避无可避。

若是徐荣的性格果如皇甫嵩所言,不对百姓动刀兵,泰山军就可以趁着徐荣军阵势被冲乱的时候发动猛攻,一举击败敌人。

若是皇甫嵩判断有误,趁着对方和百姓纠缠,泰山军大可全身而退,再觅良策。

这才是毒士的风格,不留余地,没有破绽

但王羽实在做不出这种事,他并不迂腐,可眼睁睁的驱使百姓去送死,确实已经越过他的底线了。

这种事太残忍了,就算徐荣不肯动手伤害百姓,但泰山军杀上之后,激战一起,就算孙武复生,也不可能控制得了局面。不论两军胜负如何,百姓都会死伤惨重。

所以,他改变了计划,之保留了心理战的一部分,去掉了最残酷的另一部分。

严格来说,这招不是他的独创,在前世的三国时代,就有人这么干过。

没错,首创者正是刘皇叔

赤壁前夕,曹操大举南征之前,刘备放弃新野,携百姓南逃。刘备当时究竟是如何考量的,王羽无从知晓,但效果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尽管曹军没有仁义之念,也没有心慈手软,但新野百姓依然成了刘备的掩护,让他成功的拖延了时间,等到关羽带江夏水军来支援,最终逃离了险境。

刘备只能用百姓打掩护,因为曹操本就心狠手辣,屠城、坑俘这种事他没少干过,自不会为了区区百姓,就放过全歼刘备的机会。

不过,徐荣若是真如皇甫嵩所说,百姓的用处就大了,就算不用来冲阵,也能形成取胜的契机至于说皇甫嵩的判断到底正确与否,其中的互相矛盾之处到底怎么解释

王羽已经有了推断,不敢说百分之百,但也应该和事实相当贴近。

“本将认为,皇甫将军的判断没错,关键还是在于信念,以及传承”

“传承”众将皆是愕然,只有贾诩笑而不语,不是非常熟悉他的人,根本无法发现他眼中一闪而逝的惊讶神色。

“对,传承”王羽很兴奋,他终于将所有的线索整理清楚了,那位迷一样的强敌的庐山真面目,已经露出了冰山一角

“奉行仁念,在战场上却用兵如神,杀伐果断嗯,视某,以及孙、曹二位将军,以及孔豫州为生死之敌华夏诸多传承中,有且只有一脉符合这些特征没想到,先秦百家的理念居然能传承至今”

“难道”黄忠骇然起身,双目圆睁,这真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答案。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命,明鬼,天志”

一连串的名词,如同晨钟暮鼓中在中军帐内响起,这是王羽所知的,先秦诸子中,有着举足轻重之地位的一脉传承

“以战止戈,所以,他才视本将为生死之敌因为,他认为本将掀起了战乱”

王羽眼中异芒连闪,一字一句道:“非攻之墨,只有他们,才能造就出徐公卿这样的名将”

他举手一挥,扬声传令道:“传我将领,全军即刻开拔,依计行事,会战徐荣”

“喏”众将再无疑虑,轰然应命

第一三五章天下瞩目

大河之畔,长风猎猎卷过,大地上一片苍凉。

河畔不远处的官道上停着一辆马车,除了驾车的车夫之外,还有几个甲士立在一旁,似乎是在等候什么人。

一骑快马自北而来,到了车驾前,慢慢放缓了速度,骑在马上的,是个长得颇为雄壮的甲士,他翻身下马,向车驾旁的几人低声询问了几句,然后抬起头,看向了大河之畔。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长风的呼啸声中,夹杂了阵阵诵诗声。他摇摇头,叹了口气,朝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他听不懂诗句的深意,却能从念诵声中感到那一份悲怆苍凉之意,而且,也很能理解吟诗人的心情。

立于河畔,以诗感怀的是个气度不凡的中年人,对甲士的到来,此人恍若不见,脸上却依稀有泪痕在,甲士见状,连忙上前劝谏道:“主公,您出来很久了,这里风大,还是进车里去避一避吧,莫要伤了身子。”

“国事摧颓,名声尽丧,身体纵是再健壮又能如何子廉,你可知我心疼么”

“主公何必如此自苛成皋之战虽败,但自那徐荣出战以来,谁又曾在他手上讨过便宜了您终归力战过了,总比刘公山、张孟卓那些闻风而逃的强吧”

曹洪左右看看,声音压得更低了几分:“当日沮公与看破徐荣乏粮的弱点献计趁徐荣奇袭虎牢关夺粮,联合并州军强攻洛阳。成算就算没有八九分,也在五分以上董贼当时已是惊弓之鸟,徐荣不得粮草,亦难以为继,谁想袁渤海竟然胆怯若此”

他孑然叹道:“只恨元让回来的太晚,主公您当时无兵在手,否则以您的威望,依计而行,必能挽回颓势,说不定还能趁势收服吕奉先。重振兵势呢”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未卜,过去的事,现在还提来做什么”

曹洪一脸惋惜,曹操的神情却一丝变化都没有,往事,只适合用来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念念不忘的纠结于胸。若不是眼下形势错综复杂,他新败之后。还没能重整旗鼓,曹操才没这个兴致来河边作诗发感慨呢。

“元让如今何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