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94

分节阅读 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在最重要的是严守城池,不能再出乱子了”

“守城还有何用要这洛阳城还有何用”

董卓突然暴怒起来,他颤巍巍的从地上站了起来,扬天狂嚎,面目狰狞:“就算是天,也休想亡我大不了就玉石俱焚传令各部军马,全城大掠三日除了守备城门的部队之外,尽数加入,文优,你带人去将百官集中到宫中,三日后,即刻启程西迁”

“丞相三思”

“轰”

李儒大惊,正要劝谏时,却被一声轰然巨响给打断了。声音轰然如雷,李儒几乎错以为是晴天霹雳

是上苍看不过丞相的行径和嚣张,打算降下天谴吗不,不是,这声音好像是数万人同声呐喊形成的

李儒看向董卓,后者脸上再不复适才的嚣张,只是骇然回望,又出事了

“开城门”砍翻城墙上的最后一个西凉人,胡母班扬刀高呼。

“吱呀轰”

沉重的洛阳城门缓缓开启,吊桥轰然落下,远处,青山隐隐,绿水迢迢,郁郁葱葱的原野上,显露的是无尽的生机

“走,向南走,不要回头,前面就是生路”震天般的欢呼声中,胡母班扬声断喝,能听到他喊什么的人很少,不过,但凡是看到他扬刀南指的动作之人,都在第一时间领会了他的意图

“谢王将军救命”

“待他日安顿下来,小民必建祠堂,以供奉王将军,愿王将军公侯万代,百战百胜”

人潮化成了滚滚洪流,以不可阻挡的势头,从南城四门倾泻而出;民心化成了震天巨浪,汹涌澎湃在河南大地上,久久不息,泰山王鹏举之名,再次煊赫了这座千年古都

伊水河上,一支船队正顺流南下,船上满满的都是甲士,当先那艘船的船头上,却有一男一女迎风而立。男子雄壮英武,女子貌若天仙,衣袂飘飘,仿若神仙中人。

“蝉儿,你看,大家都信了哦,你再不信,就是非主流了喂,你怎么又打我”

“打的就是你,都说过了,要叫姐姐,不论你是谁,也不论到了哪里,你都是我的小寿,我都是你的姐姐今生如此,下辈子还要”

长风吹过耳畔,带不走情深款款,柔声软语,轻轻回荡在蓝天碧水之间,一段传奇,就此终结。

第一二一章形势突变

暖阳高照,五月时节的大河两岸,呈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田地里的农夫少了许多,很多田地都荒芜在那里,篙草长得老高,让看到的人,无不为之叹息。

“齐大哥,你说说,这叫个什么事好好的地不让去种,这东来西跑的,到底是折腾什么啊”

“我说顺子,你嗓门小点别让淳于将军听见了,上次被抽了三十鞭子还不够怎地淳于将军可是立了军令了,谁再敢在军中发牢骚动摇军心,立斩不赦”

“就许他们乱指挥,不许咱们发牢骚,这天下间,真是没道理可讲了。”

“行了,你就少说两句吧,世道就这样,你一个平头百姓却能怎地还不是忍着受着,等日子慢慢变好”

发牢骚的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直提出忠告的则是个长相颇为憨厚的中年人,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在向西行进的队伍之中。

前者发牢骚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河岸两边的农田;后者一直在劝告同伴,但视线也不离农田左右。由此可见,尽管这二人性格大相径庭,但对土地的热爱却是一般无二的。

“还是王将军在的时候好啊,那时候唔”话说到一半就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的嘴被同伴给捂住了。

“你不要命了怎么敢提那个名字不知道这是最大的忌讳吗要是被上头的人听到,谁也保不住你这条小命”那齐大哥的视线终于从田地上转移开了,他紧张的四下打量着,直到发现没有军官或者幕僚模样的人,这才松了口气,捂同伴嘴的手也随之松开。

“呼”年轻人连做几个深呼吸,埋怨道:“齐大哥,你这手也太重了,差点把我掐死。说说又能怎地,那些老爷们惹不起王硬茬。就知道拿咱们这些小兵撒气早知道啊,我当初就不应该回家,听说将军他现在去了南阳,和公路将军合兵一处后,还要打回来呢”

“唉。打来打去的。这田地终究是荒了的,春夏不耕种,入了秋就没收成,这个冬天”暖阳下。中年人打了个哆嗦,哀叹道:“怕是要难过了”

年轻人心有戚然,怨愤之情更加压抑不住了,就在他要开口附和的时候,正看到一辆马车从队伍后面赶了上来。他急忙提醒道:“齐大哥收声,有人来了”

在军中乘车的,除了主帅袁将军之外,就只有那些位名士,这些人都是高高在上,手握权柄的,这些牢骚被他们听到的话,比被淳于将军听到还可怕。

淳于将军只是打人,打完就算;而这些名士喜欢先定个罪名。然后再打杀,落在他们手里,死了都不安心

马车所经由之处,一片肃然,士卒们木然看着马车。紧紧的闭上了嘴,马车里的人却不觉欣慰,同样也是眉头紧锁。

“子远,朝令夕改。乃是军中大忌,何况还是行军路上来回往返以授观之。如今大军士气不振,军士多有怨怼,到临阵之时,恐怕”

“还不是逢元图和郭公则那几人从中作梗”

许攸咬牙切齿的说道:“当日吾从洛阳回返,禀明主公,洛阳即将生变,宜早作打算,从速进兵可恨那逢元图讥我行事不秘,郭公则无谋,主张静观待变,一唱一和,动摇了主公的心志,以至错过良机,真真可恨至极”

说着,他长叹一声:“若非这两个果而无用的小人,公与此番到来,应该可以在洛阳城中高坐了,又哪里会在路上蹉跎唉”

“既然袁公信重郭、逢二位,那先前又何以”

“说来话长”

许攸再叹口气,脸色微微有些赧然:“袁公出于四世三公之家,自少便胸怀大志,极有礼贤下士之风,故而广有名声。不过,这礼数做得太过,难免也有些不妥,与攸一样,郭公则他们也是名动一时的儒士,素有才名,意见相左之时,主公未免也有些为难,是以”

说白了,袁绍就是耳根子软,再怎么粉饰也没用。许攸不笨,更不会把眼前这位才智高绝的沮授沮公与当成笨蛋,稍加掩饰之后,便直言道:“主公久闻公与兄大名,渴见久矣,若有公与相助,必能坚主公之念,不至再有反复。”

“再有反复”沮授被吓了一跳。据他所知,这两个月,袁绍已经来回折腾好几趟了。

第一次是在王羽、公孙瓒退兵之后,袁绍尽起河内之兵,又在民间大肆搜刮了一通,集结起了五万大军,然后率军开始向孟津方向移动。

走到一半,刚到野王附近,就收到了河东的最新情报。袁绍惊怖,自己退回了郡城,只留了张杨的几千兵马驻守野王。

后来曹操兴兵西进,袁盟主闻讯后,又坐不住了,结果走到一半,不知因为什么,又在半路上改变了主意,回郡城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