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27

分节阅读 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请战把他彻底逼进了死角,以公孙瓒的性格,对自己没点怨恨,那才奇怪呢。

“军情如火,事不宜迟,今日天色将晚,请公孙将军明日一早便动身如何将军先行,大军行动迟缓,确认战果之前,不可轻动,本将与诸君统亲兵跟进,为将军呐喊助威,以壮行色,待将军功成,再为将军设宴庆功,何如”

袁绍也是个得理不饶人的家伙,接应没有,反倒假借观战之名,又搞了个监军的名目出来,一点机会都不给公孙瓒留。

“哼”公孙瓒又是一声冷哼,再狠狠瞪了王羽一样,就此拂袖而去。

袁术紧跟着也要离开,走到门前,突然又站住了,先扫了眼王匡,然后转过头,冷笑着对王羽说道:“年轻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知道么动动脑子,不要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说完,他也走了。

被三国以没脑子而闻名的袁术这样教训,看来哥的演技已经到达了一定水准了,王羽很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如同当日在河阳一样,他这愣头青的形象是装出来的。

愚忠,是绝佳的保护色。韩浩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印象,才中了缓兵之计,被王羽借刀杀人,一败涂地。

除了让敌人低估之外,这种保护色可以带来的好处还很多。比如会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才,在三国这个乱世中,野心家固然不少,但忠义之士同样很多。

古人讲究忠孝节义,近在眼前的愚忠,可能会让人感觉不真实,进而产生疑虑。但如果是流传在外的名声,就不要紧了,只会让那些心怀忠义的人更生敬重。

最后,兴汉这个目标,跟王羽的最终志向也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先用比较通俗易接受的大义名分将人才聚拢起来,然后潜移默化,用更进步的理念感染对方,经过艰难险阻之后,炼出来的就是真金了。

这就是王羽平定乱世的大略,扬忠义勇武之名,只是实现这个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以目前的情况看来,自己的计划很成功。老爹王匡的愚忠之名,在名士圈子里流传甚广,自己只要循着这个方向表演下去,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需要再制造少许缺点出来,让这个形象更加真实。

“鹏举远来辛苦,明日又要出战,也早点去休息吧。”

袁绍向王羽淡淡的一摆手,然后转向了王匡,做出一副很动情的神情来:“公节,当日在洛阳,你我并肩作战,为国锄奸时,吾便知汝忠义,今日一见,王家竟是满门忠烈,堪称名臣啊待他日讨逆功成,绍必表奏天子,极言泰山王氏之功。”

你才是忠烈,你一家都是忠烈王羽在心中大骂,通过韩浩的供词,他已经知道袁绍不怀好意了。

王匡之所以在河内横征暴敛,最初就是得了袁绍的授意。袁绍打的主意就是,利用王匡,聚敛钱粮,进而操控联军,达到他扩充实力的目的。

王匡的作用还不止如此,被他抢了的河内豪强,怨恨都极大,若是袁绍帮忙主持公道,自然会极大的赢得豪强们的感激,进而得到众世家的拥戴。

不过,尽管王羽已经知道了袁绍的计划,但后者只是算准了王匡的性情,很隐晦的暗示引导了一下,并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没有证据,想指证袁绍就是不可能的。其实,别说没证据,就算有证据,王羽也不打算跟老爹摊牌,因为他根本不会信,看他的反应就知道了。

“得盟主此言,匡敢不效死力”被王羽嗤之以鼻的一句话,却让老王匡感激涕零。

这就是三国时代的名士效应,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这么牛。

王羽知道这点,所以也不打算在这方面跟袁绍较量,除了武力之外,他最大的长处是见识。

袁绍是个标准的世家子,看起来无懈可击,其实漏洞却多得是。在自己擅长的战场上与之抗衡,然后静待时机,等对方自己犯错误就足够了。

世家子多半都是样子货,不是因为他们的文才武艺不行,只是因为他们不擅长控制内心的欲望控制不了欲望,最后就会被欲望毁灭,这是几千年的历史证明过了的。

定下了战略,军议自然也没必要继续进行了,众诸侯各自散去,却很快又结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

陶谦向王匡打了个招呼,又朝王羽温和的笑笑,便独离开了,看方向,似乎是去寻公孙瓒了。

其他人也是各有去向,最受追捧的,当然还是盟主袁绍;其次则是兖州刺史刘岱。

据王羽的了解,由于地理、文化等诸多原因,兖州在大汉王朝的地位本就很高,兖州刺史也是水涨船高。

刘岱此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实际上,这人在兖州名士圈中的威望相当高,连袁绍与之相处的时候,都是客客气气的。

而三国第一枭雄曹操,此时还远没成气候,其对待刘岱的态度,只能用恭敬二字来形容。

历史和现实的差距真是很大呢。

除了这两人之外,就以王羽最受追捧了。

第一个过来打招呼的,是张邈、张超兄弟,这二兄弟算是东道主,跟王匡又有故交,过来招呼并不奇怪。

张邈是个相当温和的人,弟弟张超则显得很干练,也很积极。结合自己对那位引路人臧洪的印象,王羽不由怀疑,张邈这个首倡者,到底只是挂个名,还是另有缘故。

张邈兄弟在联盟中,起的就是个润滑剂的作用,态度不能有太明显的倾向性,简单说了几句,二人就告辞离开了。

第二个过来攀谈的人,却让王羽微觉意外,这人生得儒雅俊秀,风度翩翩,简直就是名士的标版,连说的话,也无处不体现着文化人的身份。

“鹏举贤侄,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诗句,却是出于何典听起来似乎很有韵味,但格律却有些嗯,难不成是你自己作的这就难怪了小小年纪,文武双全,又有忠义之心,难得,难得,不过,作诗赋,不能只讲究用词随性,也得有些考据才好,他日有暇,不妨来找诶,差点忘了,你与伯喈公融却是班门弄斧了,告辞,告辞。”

直到这人自说自话的走了,王匡的介绍才姗姗来迟:“这位是北海孔文举,乃是”

孔融么刚才里面吵架,他一直不出声,却对一句胡乱引用的诗句这么感兴趣,也是个妙人呢。跟此人搞好关系也是有必要的,好处仅次于公孙瓒啊。

望着孔融的背影,王羽若有所思。

再来的是乔瑁。这人跟王匡没什么交情,不过他跟刘岱的关系比较恶劣,袁绍对刘岱笼络得很,他在那边自然不怎么遭待见。

另外,公孙瓒和袁术那边,对刘岱的态度也差不多,乔瑁在联盟中很有些里外不是人的意思,找上王羽父子,就不怎么奇怪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