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地师 > 分节阅读 145

分节阅读 14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等愚笨之人,哪能助苏主事什么力啊。只盼苏主事能够早日全治河之功,救淮安百万百姓于水火,这也是我等的心愿啊。”几位官员齐声地说着漂亮话。

从品级上说,同知张启是五品,比苏昊的品级要高,通判田有年是六品,与苏昊一样,他们都没有恭维奉承苏昊的必要。但是,一方面有韩文的面子,另一方面众人也注意到了苏昊的年轻,深知欺老莫欺少的道理,是以哪怕是虚与委蛇,也要说几句场面话。

苏昊是本着花花轿子大家抬的想法,反过来向淮安官员们大肆示好,只求未来做事之时,这些人能够不给自己使绊子。

韩文安排这顿酒宴,则是用意深远。他把张启等官员介绍给苏昊,存着替苏昊拓展人脉的念头。他把苏昊介绍给张启等人,则又有炫耀自己的势力之意。韩文初到淮安府,也需要立威,让大家知道苏昊是自己的心腹,而且此人前途远大,对于张启等人自然也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酒足菜饱,苏昊、马玉等人起身告辞,返回主事衙门。这一回,他们不需要自己去认路了,韩文拨了五名淮安府的老衙役与苏昊等人同行,说好这五个人未来就留在主事衙门听用。韩文甚至想说这些人的工食银仍然留在淮安府衙支出,被苏昊婉言谢绝了。苏昊不是缺钱的人,再说,若是手上不掌握着这些人的工资,这些人又凭什么会听自己差遣呢。

在淮安府的第一步,苏昊迈得轻松自如。

第222章火耗

苏昊回到主事衙门的时候,徐光祖已经从宿醉中醒来,正坐在衙门院子里的石凳上对几位负责警卫的勘舆营士兵吹牛。苏昊见此情景,微笑着走上前去,问道:“徐叔,怎么样,休息过来没有”

“什么休息过来没有老儿我根本就没醉”徐光祖眼睛一瞪,色厉内荏地斥道。

苏昊也是知道徐光祖脾气的人了,他呵呵一笑,说道:“那好啊,既是徐叔昨夜没有喝醉,不尽兴,要不今晚我约几个人来,咱们喝一回尽兴的”

“跟你这种黄口小儿,有什么可喝的。”徐光祖支吾道,他也是上了些年纪的人,头一晚喝狠了,没有一两天是缓不过来的。这个时候苏昊说喝酒的事情,徐光祖只能耍赖拒绝。

大家哈哈笑了一通,几名士兵都散去了,苏昊叫人送过茶来,就与徐光祖一起坐在石凳上聊开了。

“李世达的日子不好过。”徐光祖收起调笑的表情,轻声地对苏昊说道。

他说的李世达,是淮安卫的卫指挥使,苏昊的勘舆营在名义上挂靠在淮安卫之下的,李世达算是他在军事方面的顶头上司。徐光祖与李世达的父辈有几分交情,在李世达面前也算是个长辈,昨夜他就是与李世达等人喝酒去了,也探听到了一些消息。

苏昊点点头道:“淮安这个地方,衙门太多了。河道方面有河道总兵府,槽运方面有槽运总兵府,都是军方的机构,势力却都比淮安卫要大,李世达日子难过,也是正常的。”

徐光祖道:“听李世达说,河道和槽运两边的兵,都有朝廷直接拨的饷银养着。淮安卫的粮饷是靠自己屯田种地来挣。这两年淮安闹灾荒,军屯也被水冲了好几处。淮安卫是一个大卫。下面不但有本卫的兵马,还辖着盐城、东海、海州三个守御千户所,加起来有七八千士卒。这一闹灾荒,七八千士卒,还有他们的家眷什么的,算起来有三万多人,都着李世达给口粮。李世达愁得头发都白了。”

“这也不奇怪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苏昊倒不觉得意外,他现在对于大明军方的事情也算有所了解了,知道下面有些卫所的官兵生活十分拮据,明军的战斗力不断衰落。也与此有关。看淮安百姓生活困苦的样子,卫所兵的生活想必也好不到哪去。

徐光祖道:“李世达没办法,现在只好组织卫所兵去做河工,挣点工食银子养家糊口。我昨晚去看他,你猜乍的”

“我猜不着。”苏昊摇头道,徐光祖这话没头没脑,让苏昊从何猜起。

徐光祖道:“李世达听说我是跟着工部主事来的。连叫了我几声徐叔,让我回来跟你求求情,在河工方面,照顾一下淮安卫。”

“他是让我多雇点淮安卫的士兵”苏昊问道。

徐光祖摇摇头,道:“不是,他是央我说情,对卫所兵的工食银子,少扣一点火耗。”

“火耗”苏昊瞪圆了眼睛。这工食银子里,怎么还出来火耗了

明朝的时候,地方政府向百姓征税,收上来的是一些散碎银两。这些银两要押解到京城去入库,必须先在当地熔炼成规定制式的银锭。金属在熔炼加工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损耗,一两碎银子熔成银锭。可能会损失几分,这是客观现象。这些损耗当然不能由地方官来承担,所以中枢就规定,地方收取税银的时候。可以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损耗的补偿,这些补偿,就叫作火耗。

大明官方规定的火耗一般是3,地方官府在熔炼银锭时候实际的损耗,可能不到3,这中间的差额,就可以成为地方官府的额外收入。时间长了,各个部门都学到了这个方法,在办事的时候,都会巧立名目要求拿一点折扣,同样冠以火耗的名义,用后世的词汇来说,就是所谓工本费、手续费了。

苏昊是听说过有关这方面的规则的,但要说到河工的工食银子里还要提取火耗,他就是前所未闻了。联想到章襄、李士柏等人支支吾吾的样子,苏昊心里多少有了一些眉目。

徐光祖道:“李世达跟我说,河道上雇夫役,一天是给4分银子的工食银,工部的典吏要收一成的火耗。淮安卫派出1000士卒做河工,一天就要交给典吏4两银子作为火耗,这一个月下来,就是100多两。”

“河道上岂止一万河工,若是都按这个标准算,这经手人光是收这火耗银子,一个月就是上千两的收入。徐叔,我到这来当这工部主事,只怕是动了某些人碗里的肉啊。”苏昊冷笑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