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地师 > 分节阅读 88

分节阅读 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用这样的镜子来化妆,就不会出现妆色不合适的情况了。

关于造玻璃镜的想法,是苏昊与郝以宗偶然闲聊时提起来的。苏昊只是提到了在玻璃的背面镀上锡铂,但具体如何实现,却是郝以宗凭借古法解决的。郝以宗的办法,就是把锡铂贴上之后,再用水银来溶解锡铂,从而保证锡铂均匀地附着在玻璃面上,形成反射层。

在苏昊带队去罗山勘测期间,郝以宗已经完成了制造玻璃镜的实验,造出了几片镜子。苏昊给母亲和陆秀儿各送了一片,本来想再送一片给韩倩,鉴于双方的关系比较敏感,他便作罢了。这一次来南昌,他随身带了一片镜子,是想抽时间去拜会都司张宏的时候作为礼物的,现在听李龙说要筹措给郑妃的礼物,他便把这片镜子献出来了。

“这是学生制作的琉璃镜,制作之时需有上等琉璃片,同时使用大量水银,所费极高,所以制出来的数量有限。李公公看,此物献给郑娘娘,可合适否”苏昊说道。他要把镜子的制作难度夸大一些,省得李龙一高兴,向他要上几百片,那他可就亏大了。

李龙却没有想过要更多镜子的事情,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他还巴不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片这样的镜子呢。

听苏昊这样问,他哈哈笑着说道:“太合适了,太合适了,这一来可把其他人都给比下去了。常芜献一个望远镜,其实娘娘玩两天也就腻了,你说这内宫里面,有什么要用望远镜看的这琉璃镜就不一样了,娘娘天天梳妆打扮,都用得上这个。她看一回,就得想起咱家一回,你说那常芜凭什么跟咱家比”

郑妃每天想你一回,你还高兴,你这是嫌自己命太长吗苏昊在心里揶揄道。不过他也承认,李龙说的这个道理是成立的,望远镜只是一个玩具,而镜子是实实在在有用的。后妃们成天琢磨的就是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以争得皇帝的宠爱,一面好镜子对于后妃来说,可是太重要了。

“咱家要马上给这琉璃镜配一个框,然后派专人送回京师去。郑妃的生辰快到了,大家都在给郑妃找礼物,咱家敢说,咱家这份礼物必定是郑妃最喜欢的。”李龙神经质地念叨着,脸上是一副喜不自禁的神情。

“那学生就恭喜李公公了。”苏昊说道。

李龙道:“改之啊,你这可是帮了咱家的大忙了,你放心,咱家决不会忘记你的。你耐心等着,咱家一得着机会,定然会在皇上面前保举你,像你这样有德有才的年轻人,皇上是最喜欢的了。”

“那学生就多谢李公公了。”苏昊躬身道。

“还有,改之啊,你在这江西省,有没有什么难办的事情需要咱家帮你说说话的有什么尽管说出来,咱家说句话,这巡抚也好,都司也好,只怕多少还是要给咱家几分薄面的。”李龙牛烘烘地说道,也许是他觉得给苏昊许下的诺言太过空洞,所以急着要尽早兑现一些了。

苏昊想了想,说道:“李公公,要说起来,学生倒的确有件为难事,不知李公公能否帮忙通融一下。”

“有什么事,你尽管说。”李龙应道。

苏昊道:“学生所习的是勘舆之术,所以经常要到深山密林之中去。前些日子,学生进山勘测,遇到强人,学生还受了点伤,至今未愈。”

“竟有此事”李龙眼睛一瞪,“这丰城知县是干什么吃的,为何不安排民壮去剿匪安民咱家这就差人去训斥于他。”

“学生不是这个意思。”苏昊连忙阻止,他还真不是想告韩文的状,这个李龙实在是太急于要给自己的撑腰了,别把韩文给误伤了。

“学生的意思,是说这勘舆之事颇为凶险,所以学生想打造几件称手的兵器用于防身。但这兵器的打造,是需要兵部题准的,不知李公公可帮忙通融一二否”

第137章调令

听到苏昊的这个要求,李龙略一迟疑,问道:“改之所言的兵器,可是火器”

“正是。”苏昊说道,“学生是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有凭借火器才能与贼人相敌。”

“这倒也是。”李龙点点头道,“改之若需用火器,咱家写个条子,让江西都司给你拨付几件就罢了,你何苦还要大费周折去自己打造呢”

苏昊道:“李公公应当知道的,军器局和兵杖局造的各种铜铳和铁枪,份量都太重了,不便于像学生这样的文弱之人随身携带。学生想托工匠打造几支轻便一点的火铳,以备不时之需。”

苏昊当然不会告诉李龙说自己在制造一种性能优于大明制式火铳的新火器,他编出来的这个追求轻便的借口,倒也是合情合理的。当年明朝军队里使用的所谓无敌手铳,用黄铜铸造,重达16斤,这样的兵器除非是挂在马上,否则谁也带不动。

李龙听完苏昊的理由,点了点头,问道:“那么,你打算造多少支呢”

苏昊道:“大概也就是十来支吧,学生自己用两支,学生还有几名亲随,也随身携带几支,这样遇上小股的贼人,学生也就可以自保了。”

李龙松了口气,说道:“若是十来支,改之但造无妨。回头咱家知会江西都司一声就行了。不过,此事不可声张,传出去就不太合适了。”

“学生明白。”苏昊连忙应道。

明朝军队里使用的火器数量不少,种类也很多。有诸如大将军炮、二将军炮、三将军炮、神枪、神铳、一窝蜂、神机箭、襄阳炮、盏口炮、旋风炮、四眼铁枪、双头铁枪、佛郎机铜铳之类,林林总总。四五十类。

最初,大明朝廷对于火器的打造控制极严,只允许由内府的兵杖局制造,其他人不得擅造。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朝廷开始允许边关自己打造一些火器。例如:正统14年,题准四川自造铜将军神铳;弘治4年,扩展到湖广和广西;正德年间。又陆续批准了青州左卫、徐州、凉州等地自造神铳。此外,还有辽东可以自造千里铳,山西三关可以自造连珠佛郎机炮等等。

其他地方虽然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题准,但小规模地制造一些火器,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想想也是,如果大家都只能指望着兵杖局来造火器,兵杖局得忙成什么样子了

这就是承平日久的结果。明初的许多规定,到了晚明的时候或者被变相地废除了,或者就是形同虚设,民不举、官不究。有些老夫子说起现状来,总是摇着头说什么礼崩乐坏,但真要让他们照着明初的那些规矩来做事。他们自己也是不乐意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