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地师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端详过家里的灶了,他发现这个灶设计得非常不合理,试着烧了几把稻草之后,他对于自己的判断更加确信了,他知道,这就是家里稻草不够烧的主要原因。

杨根娣却很不以为然,她说道:“昊儿,你说什么呢这个灶,还是你爷爷在世的时候,专门请石滩镇上的泥博士来打的呢,全村的灶,除了里长家,就数咱们家的好。”

博士这个词,在当地是用来指代木匠的。但其他的匠人,如果技术比较过硬,人们也会把他叫作博士,只是前面要加上一个代表职业的前缀。杨根娣说的泥博士,就是镇上比较著名的泥瓦匠,打灶这种事情,也是有不少门道的,专业的泥瓦匠打出来的灶,比自家随便垒的,的确要好出不少。

但就是这眼被杨根娣评价为全村排名第二的灶,在苏昊的眼里,却破绽百出。

首先,这眼灶的炉壁太薄,起不到保温的作用。炉膛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被架在上面的锅吸收,大部分都通过炉壁辐射出去了,这就导致了能量的极大浪费。

其次,炉膛设计得太小,烟道的位置也有问题,导致炉膛内空气流通不畅。这样一来,柴草在炉膛里的燃料就不充分,炉子容易冒黑烟,这其实都是没有充分燃烧的碳颗粒。

还有,灶口过大,也会导致热量流失;屋顶上的烟囱高度肯定不够,起不到吸气的效果,这也是炉膛里空气不流通的原因之一。

苏昊能够看出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他的前生,曾经接触过一种叫做“省柴灶”的设计,上述这些都是其中的要点。

说起省柴灶,这其实是共和国农业部的一项很大的政绩。在20世纪80年代,农业部启动了一个推广省柴灶的项目,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每年资助100个县,在农村推广省柴灶,10年间这个项目一共覆盖到了全国的1000个县。

中国农村千百年来使用的炉灶,大多具有苏昊家的炉灶这样的缺陷,导致炉灶的热效率极低,平均只有不足10,这也是中国农村许多地方燃料不够烧的主要原因。农业部推广的这种省柴灶,是由一系列专家共同开发的,结构简单,而且几乎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投入,但却可以使炉灶的热效率提高到25以上。

农户使用省柴灶,能够节省60以上的秸杆,基本上不用再去砍伐薪柴,这对于农村的水土保持是有很大好处的。

不但如此,由于热效率提高,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大幅度减少了。在后世,联合国曾经专门研究过中国推广省柴灶的经验,将其视为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

苏昊前世就是一个喜欢学习新鲜事物的人,在农村的时候,他曾经专门向推广省柴灶的技术人员学习过相关的知识,如今一看自家的灶,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问题所在了。

有关这些知识,苏昊自然无法向杨根娣解释,以他对杨根娣的了解,他知道,如果自己提出要给家里打一眼新灶,杨根娣肯定是会坚决反对的。这其中既有对他的技术的不信任,也有心疼他、不乐意让他干活的成分。

想明白了这些,苏昊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他一边烧火,一边和杨根娣聊着一些闲天,母子俩有说有笑,倒也开心。

陆秀儿拣柴回来,杨根娣也已经把饭做好了,用三个大海碗盛出来,搁在堂屋的八仙桌上,一家三口,一人一碗。至于下饭的菜,则是一小碟豆鼔和两块霉豆腐。

“快吃饭吧,你不是说饿了吗”杨根娣看着苏昊说道。

“你们的粥怎么是这样”苏昊看看自己的碗,又看看杨根娣和陆秀儿的碗,眼睛有些涩涩的感觉。

晚上吃的是青菜煮稀饭,苏昊的碗里,是稠稠的米饭粒,而杨根娣和陆秀儿的碗里,则大多是菜叶,零星地能够看到几粒米而已。其实,以往家里吃饭都是如此,在那个秀才苏昊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根本就不足挂齿。但现在这个苏昊却完全不能接受这种对自己的照顾,自己一个大男人吃稠的,母亲和妹妹吃稀的,这还能叫人吗

“昊儿,你要念书,费脑子,要吃饱一点,我和秀儿少吃点没事。”杨根娣解释道。

“你就吃吧,哪天不是这样的”陆秀儿也酸溜溜地说道。

苏昊端起碗,不容分说,把自己碗里的饭粒拨了三分之一到杨根娣的碗里,又拨了三分之一到陆秀儿的碗里。杨根娣和陆秀儿都被他的举动给惊呆了,好半天,杨根娣才说道:“昊儿,你”

“妈,你和秀儿在田里做事,消耗大,更应该吃饱。以后,咱们一家人吃饭,要饱就一起饱,要饿就一起饿。”苏昊说道。

“傻孩子。”杨根娣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伤心,她有心把苏昊刚刚拨给自己的饭粒再拨回去,但苏昊眼睛里那坚定的神色,让她迟疑了。

“妈,儿子过去不懂事,好吃懒做,让你和秀儿受苦了。你放心,从现在开始,我会脱胎换骨的,我发誓,一个月之内,我一定让你们能够吃香的、喝辣的,绝对不会再让你们挨一天饿”苏昊对着母亲郑重地承诺道。

第006章修灶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杨根娣和陆秀儿挑着桶出门去了,她们要到离村子几里地以外的一口已经快要干涸的山塘去挑水回来浇地。苏昊有心和她们一起去,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身子骨,知道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心愿而已,要想付诸实施,还差得挺远。可怜他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力气还不如陆秀儿大,挑一担水别说走几里地了,就是从村口走回家,都得洒掉一大半。

田里的活干不了,苏昊便开始琢磨家里的那口灶了。关于如何打造一口省柴灶的技巧都在他脑子里装着呢,当年农业部设计的这种灶,本来也是为了向农村进行推广的,所以技术上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几个要领就能够做出来了。

苏昊首先来到了打井的现场,他看到井位旁边有几堆烧过火的痕迹,知道工匠们是挑灯夜战,干了一个通宵。他来到谢长发的面前,问道:“谢师傅,井下的情况怎么样”

谢长发满面倦色,但情绪却十分高昂。见到苏昊,他连忙作揖行礼,答道:“秀才郎,你指的井位真的很准。现在我们已经挖了30尺,已经见到湿土了。以我的经验,这口井肯定能成。”

“呵呵,那就好。”苏昊放下心了,地质勘探这种事情,各种变数都是有可能出现的,更何况他手头没有什么仪器,只能靠经验目测,其实还是有些风险。现在听谢长发说已经见到了湿泥,他心里踏实了,这个位置要是不出水,那地质学教材就该重写了。

“谢师傅,我找你借几样工具可以吗”苏昊问道。

“秀才郎想要什么,尽管拿走就是。”谢长发答道,对于有本事的人,谢长发一向是非常崇拜的。昨天苏昊露的这一手,实在是太让人服气了。作为一个打井工匠,他没准什么时候还要借重苏昊的技术呢,借点工具这样的小事,他哪会拒绝。

“秀才郎可是要做什么泥瓦活吗要不要我叫几个伙计去给你帮忙”谢长发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