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天书 > 分节阅读 292

分节阅读 2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不过仔细回想这十个月来他的经历,这种现象就很正常了,因为他就几乎没有正常的逛过什么国内的古玩市场。

吴迪将手电交给军师,抓起一把铜钱一枚一枚的看了起来。

华夏古代流传下来的铜钱种类可为花样繁多,不胜枚举。而且,在铜钱的收藏方面,也不是年代越久就越珍贵。因为作为流通货币,它的量实在是太大了,很可能一座古墓就能出土上万枚那个年代的铜钱也说不定。

比较珍贵值钱的一种是错币,另外就是一些小政权,或者是在位时间短的皇帝,他们的货币发行量相对较少,自然就要珍贵一些。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母钱。

母钱是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母钱作为样板的用途,可分为三种,即钱样、雕母钱和铸母钱。

有关母钱,学术界的争论颇多,目前存世的诸多所谓母钱都曾被人质疑,而且关于最早的雕母钱究竟是明朝嘉靖通宝折十大钱还是唐肃宗李亨乾元重宝,更是争论不休。至于铸母钱是否存在,是否只有雕母钱才能被认定为母钱等等问题,更是让当年的两派学者差点打起架来。

吴迪看完一把,又换了一把,不一会儿就将一小堆铜币看了个遍,倒是没有假的,不过最贵的也就价值几百元一枚,对他来说,没什么收藏价值。

他拿起了一块砚台,看了一眼后就放回去了。有了缅甸皇家湖弄回来的那一批宝贝,他现在对这东西的兴趣也不大,懒得一件件细看,等到最后用天书挨个搂一把就行。

随手拿起一个木雕人偶,还没来得及看,双眼就被一道微微的反光晃了一下,什么东西

他将木雕放到一旁,从箱底拿起一枚铜钱,看了一眼,发现是一枚江南造的光绪元宝,笑了笑,就将它扔到了钱币堆内。

这是一件竹雕的笔筒,不管年代如何,一眼看去,最少是一件手工制品,这就要比麻雀当时在平洲买那件多值不少钱。这一件根雕似乎也不错,不过是现代做旧的,还有这一件,也不怎么样,这二十来件里就没有一件是紫檀或者其他什么珍贵木料的吗

二十吴迪忽然想起了什么,他从军师手中拿过电筒,在刚刚的铜钱堆里找了起来。不片刻,拿起了一枚,正是他刚刚扔进去的光绪元宝。

仔细的看了看背面的盘龙,又看了一眼铸造的年代,他摇了摇头,这枚甲辰飞龙样币差点就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漏过去了,看来,这还真是片刻都疏忽不得啊

目前钱币市场上清朝的铜币和元宝是流通的主力,价位大多都在数元到数千元不等。而这枚江南造的甲辰飞龙样币则是其中的异类,因为存世量极为稀少,市场报价高达十五万以上,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吴迪根本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这样一枚珍品,所以当做普通的元宝给扔了回去,幸好竹木雕的数量给了他一个提醒,不让多半会被他给漏过去了。

“这枚光绪元宝多少钱”

年轻人接过去随便的看了一眼,

“两千吧,这玩意市面上差不多都是这个价。”

吴迪点了点头,将小板凳挪到第二个箱子旁边,这小伙子的好东西不少,这里还有一些古籍和十几个卷轴,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发现一两件值得出手的精品。

第一本古籍就让他有点意外,虽然不是什么名家珍品,但是确实是一本古书,看来这小伙子还真是有点门路。

这是一本清光绪年间武昌程氏出品的刻本美人长寿盦词集,作者是曾经做过张之洞督署文案,后参与创建鄂省中西通艺学堂,兼管过鄂省洋务局学堂所,在教学管理、西书翻译等方面都颇有贡献的程颂万的作品,如果价钱不高,倒是可以收藏一下。

吴迪将这本古籍放到一边,信手拿起了第二本,一看之下,吃了一惊,这竟很像是一本宋刻本

、第四百三十七章 奔驰车上的宝库续

s:谢谢懒鱼大大、猪猪大大的打赏。这两章查资料差点查死倒霉的手机还坏了,换个屏居然报价360他们怎么知道我用的360浏览器

在古籍善本市场上,宋刻本无疑是皇冠上的钻石。自明代中后期以来,宋刻本一直受到学者、藏书家的特别重视。早在明朝,宋刻本已有“寸纸寸金”之说。据统计,今天在整个华夏所能找到的宋刻本,总量不会超过1200部,多数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且绝大部分都收藏在各级博物馆、研究院等国家机构,流落民间的可为凤毛麟角。

这是一册稍有残缺的太平御览,封皮部分只剩下了一小半,看不出来是其中的哪一册,但是从仅剩的蒲叔两个字上,就能让人推断出这应该是南宋蜀地蒲叔献刻本。

宋刻本根据出版地不同,分为很多种种类,其中以蜀刻本和浙刻本最佳,闽刻本好坏参半,麻沙本为最差。

吴迪曾经在佛罗伦萨买到过一册资福藏本的大般若波罗蜜经,但如果这本是真的,即便是残破的,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也应该远高于那本。

仔细的检查了版式和字体,吴迪长出了一口气。现在已经不是捡漏不捡漏的问题了,而是这一本很可能是孤品的古籍善本无论如何都不能从他的手里漏过

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他小心翼翼的将这册古籍放到一边,接着朝下翻拣。

让他失望的是,剩下的几十本书里,虽然陈旧破烂的不少,却是连第一本的美人长寿盦词集都不如。不过随即他就哑然失笑,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只剩下十几幅卷轴了,即便是再没有什么收获。前边看到的那几件也不枉他走这一遭了。

那年轻人看到吴迪终于要看画了,就指点着军师将侧立在车厢边的一个长桌板打开,然后冲他笑了笑,示意他自看。

吴迪振奋精神,拿起一幅长轴,小心翼翼的在长桌上一点一点的打了开来。一看之下,顿时吃了一惊,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转向了殷切的看着他的年轻人和那个兀自听着音乐自娱自乐的大汉,这两个人究竟是干什么的这小小的一辆奔驰车上,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好东西

这是一幅纵轴绢本平湖秋月图轴。没有署名,但钤有两印,一为“蓝瑛之印”,是白文方印,一为“田叔”,是朱文方印。图右上角题:“平湖秋月”四字行书及七绝一首:

“万顷寒光一夕铺,冰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这竟是明代杰出画家蓝瑛的西湖十景屏幅之平湖秋月图

蓝瑛,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又号东郭老农。浙省钱塘人,是晚明一位重要的山水画家。并兼工兰石、花卉。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师画家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对明末清初绘画的影响很大。被人称为“武林派”。也有人将其与文征明、沈周并重。

三潭映月、两峰插云、雷峰夕照、柳浪闻莺等西湖十景约在南宋时即已形成,蓝瑛作为生于杭州的“浙派殿军”,朝夕与湖山静对,烟霞供养而成此屏,一堂十幅,煌煌显赫,堪称佳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