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行戈 > 分节阅读 260

分节阅读 2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再度这事深入查下去,渐渐寻出了些端倪万事最怕寻根,一寻就发现错综复杂的事原来只需要一把就提起了。巫琛渴望挖出真相以自清,所以一往直前、百无禁忌,这一股狠劲下去,还有什么挖不出来的。不到几日,真的被他挖出了一些迹象,原来这事与梅瑜背后的梅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这一撼动,这一池塘的水重新浑浊起来。

巫琛与巫琛有关联的三皇子秦翼望无法独善其身,其背后的势力不由自主地被拖下水。三皇子秦翼望平素与迟衡并不太亲近,因这一事,迟衡频频召他来见,但也就问一问,秦翼望对外人实话实说,外人不知详情,看不清这是怪责还是皇帝另有意图,故而观望越切。

秦翼望和四皇子阮阅势力本最弱。

争权的心并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势力争夺并不血腥。可此情此景之下,不争,也不行,有人让你迫不得已要争,以求自保。虽然主要势力也就那么几家,但过半的臣子都或多或少有所牵连,好多先前没有揭开的事这时都争先恐后冒出来了。

其时,已是十二月中旬,迟衡生了几天病。

带着轻微的咳嗽,坐在窗前苦思冥想。纪策过来端来药罐为他喂,迟衡苦着脸吃下一口一口的黑药。纪策给他擦去嘴角的药汁,心情不错:“你这几天不上朝,不知道有多精彩,果然动一动还是好的,人人自省,力求把事做圆满绝不给人留话柄。这为官的要是能一直像现在这么清廉和兢兢业业,也就好了。”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你倒是悠闲,准备什么时候收网呢这种局势一时可以清水,长久必然会乱。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疏漏的,不能期待朝堂之上没有一次杂尘。”

迟衡叹了一口气:“这局势,虽是我一手促成,但跟我想象中大不相同。”

“怎么了”

“先前,与纪副使一样,我也是看好巫琛的。但巫琛势力弱了一点,颜家和梅家两个重山,一旦联手他必然压不住。”迟衡揉了揉眉心,“我这大好江山,绝对不能在我走后就乱的。所以,我想到分解两家的势力,为他日后继位清路。可是,这局势一旦打开,就不是这种味道了。”

“万大之事让你对巫琛失望了”

迟衡蓦然笑了:“不。巫琛彻查此事的手段和能力令我对他更加喜欢,做事这么活泛、果断、而且足智多谋的可不多见。但是,我对幕后的主导,更加感到好奇。”

纪策也笑:“你说说看。”

“我对颜家绝对不想打压,只要他们自己能将颜家疏开,势力减弱,我会顺水推舟,给他们足够的金银良田,让他们安于一方。颜翦的那些过错一旦展开来是可大可小的,他心知肚明,聪明的话会自动降职自保的。”

“刚则易折,你利用了颜翦的优点。”

“不错,颜家的人性格耿直,是非分明,不该得到如此对待。但长远看,扶巫琛上台后,颜家必然是不服,日后这要再兴风作浪,可不是我可以控得了的。”迟衡喝了一口茶,“底下皇子之间的争夺,我很清楚。所以,我只是挑了一下子炎的过错,立刻就有人抓住把柄,让他犯了更大的错。而之前大家不会直面的颜家,一下子被推到了跟前。纪副使,我真没想到,颜翦背后还有这么多事,太可怕了。”

“为官为将越大,手中的事越多,很多并非他所为。”

“我说的可怕,不是颜翦的事可怕,而是到底有人盯了他多久,一直伺机将他一下子掀倒这事情很可怕,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有人在背后兴风作浪,把整个朝堂搅得鸡犬不宁,心怀不轨。所以,一开始,我看到颜家的事全部被翻开时,特别气愤和担心。好在,让我高兴的是,颜家还是有人能压得住事的”迟衡笑着敲了敲桌面,“一开始按住子炎,再劝住了颜王,而后说服颜翦不要对这些事急着辩解和查证颜家的人有多固执,我最了解,能将他们都按住不动,这背后的人绝对有一手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能压得住大局,而且在最乱的时候知道干什么最有利。”

纪策眼珠一转,也笑了:“景同吗他的确让我意外”

“颜景同的神来之笔是将万大按在了巫琛身上。巫琛敢查,就说明他是清白的。万大会供出巫琛,我原来以为是他的幕后主使的示意,让颜景同对付巫琛但现在,我觉得自己错了,万大的供认,更像是颜景同的将计就计。颜景同知道自己不便于出手,出手也不一定能查到,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厉害的人替他去查,这个人就是巫琛巫琛和他不是一路,直接说,肯定不可能出手帮,但现在这种近乎诬陷的方式,迫使巫琛必须出手去查,间接把整个朝堂的水搅浑了”迟衡歪了歪头,“颜景同这一招,颇有纪副使年轻时的风范”

纪策白了他一眼:“这是夸我还是骂我”

迟衡笑得灿烂,映得鬓间丝丝白发隐隐闪烁,狡猾地回答:“我这不折不扣的夸啊能四两拨千斤,不得了再说,纪副使应该看得比我更明白吧谁能开场、谁能搅局、谁能收场,现在还看不出来呢,纪副使,咱们静观其变”

“我一直以为你是个老实人”

第335章 三三八

第三百三十八章

纪策斜睨:“就说你怎么白头发多了,是心里弯弯绕绕多了”

“哈,要是这道理,纪副使现在不止头发,只怕连下面的毛都是白的了”迟衡扯了扯纪策的腰带,不怀好意地笑。纪策骂了一句,转身离开。

正如迟衡所说有人搅局就有人清局。就算迟衡不发话,那些重责在身的重臣武将也不可能任由局势往乱里搅。很快就有好几个以大局为重的臣子参本,叙说最近局势变乱,不宜任其发展。更有人见皇帝不作为,直接和纪策进言,试图遏制当前局势。其中,以褚嘉、宋源、廉兴治、宗渔舟等人尤为忠心耿耿,参本尤多。

纪策顺势而为,说皇帝最近身体有恙,无暇处理,放权让这几人处理。

廉兴治等人也非泛泛之辈,临危受命很快挑起大梁,从多方面入手,有条不紊将当前的局势压住,再顺水摸鱼肃清当前搅局的人和事。

水落,则石出。

不提这一年被查出的大案有十余个,其中最大官职的是少傅扶玉化,阴险毒辣 、欺上瞒下、假公济私。迟衡大怒,依法惩处了受牵连的数名重官,数十名受牵连的官员被降职。而细查起来,这些人与大将军梅付都有不错的关系,但梅付本人以身作则,并没有结党营私且战功显赫,所以迟衡在训斥相关官员之后,令廉兴治至此为止,以兴盛元奚国为重。

迟衡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如果牵连起来,只怕人人自危,这也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

当然,其后,颜景同还被人捅出了几件事,大抵是他当时急于革新所带来的纰漏,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经历了皇子之争一事,无疑等同于将朝廷整治了一番,面貌幡然一新,余下的文臣武将们兢兢业业之余,更加勤慎肃恭修善其身。

过了几天,迟衡无意看到颜景同和巫琛在一起。

俨然是朋友一样。

迟衡惊异地告诉纪策,纪策侧面一问,巫琛竟然回答,颜景同后来和他坦承,栽赃一事是不得已而为之,二人一笑泯恩仇。

迟衡得知后,若有所思:“颜景同比我想象圆润,他不但会行事,还会借机迅速扭转局势,将原本可能和自己反目成仇的人拉为朋友,这倒让我意外。”

乾元七年,大年初一,迟衡大病了一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