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迷失在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97

分节阅读 9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嗯,杨臬台,柳大人,你们也来了,顾先生,你先说说着,对江西过境军中藏有反贼一案,于制台他们是怎么商量的。”

“侯爷,于制台几位大员说,这个案子主要是军中发生的,还不是本省的军队,所以,他们的意思是,地方上就不要插手了,不过这个案子毕竟是发生在我省境内,他们恳请侯爷您先管起来,然后会同您一起向朝廷请旨,等候朝廷的决断。江西来的军官们,我们也完全控制起来,金大人派出了将近三千人的督标士兵进驻提标大营,百姓和江西兵丁的甄别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这是贞观草拟的奏折稿子,侯爷请过目。”

凌啸接过稿子,却不先看,问道,“哦既然这样,杨大人和柳大人前来”

臬台杨思谦连忙陪着笑,道,“侯爷,您请听我说。这个案子的最先,是武昌府的巡捕发现的,当时地所有案卷都在武昌府,臬司衙门也备了案,现在既然是有劳侯爷亲自处理本案,下官和柳知府今天前来,是想请示侯爷,可不可以把案卷全部移交何园来,这样您办起来就有更多的线索了。”说完,西个人都紧盯着凌啸。生怕他摇头不许。

他们哪里是要让我有线索,分明是怕担上责任,莫非事情办得不怎么利索,让人看出了什么破绽不成

凌啸点头道,“呜。你们先把案卷部送来吧,还有出衙门抓人的仵作和捕快也先调过来听差,本候上折子之后,在听朝廷的安排吧”

两人告辞之后,凌啸急忙笑着询问顾贞观,“先生究竟是如何办的,你快点告诉我,让我也学习学习”

没了外人顾贞观圆眼睛一瞪。“怎么办的还不是都照你的那个方向办的小啸,你说,我们两个用得着这样吗难道我没有亲手做掉一两个人,就不是你贼船上的人了”

凌啸很欣慰他把话从明,这说明顾先生对自己是以谦谦君子坦诚相待的,他哈哈一笑,毫无半点尴尬。顾贞观对他真地是没有办法了,他很奇忙。难道他就没有一丝的不好意思顾贞观狠狠地看着他,等着听他有何说词,“侯爷你笑什么要是你说的话不能说服我。莫怪我趁机敲你的竹杠”

“怎么,先生真的这么生气呵呵,老实跟你说吧,要你亲自做一回,是为了为你正名。”

顾贞观大讶,“为我正名我既不是你地妻,也不是你的妾,有什么名分需要你来正”

凌啸忽然正色道。“前几天我在江宁之时,胡骏在府内所做的事情,先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如果知道,再请问先生,是了如指掌还是略有所闻”

“我,我,小骏他说有另外的差事,我们各司所职,他不告诉我,我也不好问啊”

“先生啊,我们何园不能这样无组织无纪律下去,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树倒猢狲散了。组织之中,要有首脑,那就是我凌啸,也要有副首脑,这就是你,我不可能随时都在府中,所以当日我令陶州回来传令,军中金虎决定,而何园则是先生一言而决,敢问先生,你要是连下属在做什么都不清楚的话,又如何去决胡骏做得就是你现在所作的一些事,见不得光,以先生的正值君子形象,他怎么敢给你汇报”

凌啸拍拍顾贞观的肩膀,笑道,“观在好了,正副两把手,都是做过秘密差事,手中沾血的人了,胡骏以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心病了”

顾贞观观在才想到这一层上去,凌啸当面以副手地身份相许,对自己是无限的信任,更是为了大家拧成一股绳,厘请上下统属关系当下,他不由得心中感激万分,十分正式地对着凌啸跪倒拜礼,誓言道,“侯爷能如此器重贞观,贞观顿觉知遇隆重。贞观之才,不敢以国士自居,但亦知士为知己者死,自此以后,不再做事二主之想,若违今日之誓言,五雷轰顶,万箭穿心”

凌啸连忙将他扶起,心中也是感慨,自己毫无王霸之气,在这个世界上,自然和二十一世纪一样,真心相交才可能博得别人的好感和诚心,但是要想真真死心塌地的归附你,靠的还是四个字,志同道合“先生乃是大明东林党宿儒顾宪成的后裔,定该知道事事关心,声声入耳的对联吧凌啸今生就当以此对联为座右铭,有先生之肋,犹玄德获孔明啊”

顾贞观更为激动,诸葛亮是天下读书人的典范,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凌啸既是告诉自己,他对自己地期望,也是在暗示,他会像刘备对待孔明一样对自己。想到这里,顾贞观觉得自己的精力都马上变得充沛起来,心中想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立刻告辞出去办差了。

看著先生的状态都不同了,凌啸很欣慰,更加确定,自己以后地收服属下的原则,以德服君子,以势压小人,兼以利益驱使,辅以严密控制。当然还有一条。就是思想洗脑,刚才给先生所说的对联,其实就是一种潜依默化罢了。要知道在顾先生和自己的心中,这对联的意思,虽都是爱国爱民,但出路并不完全相同地,不过凌啸从九二共识里面也学到了一点,一副对联,各自表述

十一月初九,大雪纷飞。京城里天寒地冻,紫禁城外的护城河上结着厚厚的冰。除了侍卫,和天际不时飞过觅食地鸟儿以外,人迹冷请,而此时的太和殿。却是纷纷攘攘人声鼎沸,康熙爷的大朝会上,群臣们起了极为尖锐的争论。而这争论竟都是为了一个人,远在湖北的忠毅侯凌啸。

太子呈上了凌啸给他写的禀帖,谏朝廷办纺纱机厂开设立准入许可制度帖,这份帖子在朝会上一宣读,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很快就通过了康熙地认可。康熙十分高兴,他看得出凌啸这个方案之中。有三个闪光点。

一是国家只需投入生产纺车这一个环节,有利于节约多方面的投入,不需要庞大的官员和吏目编制,也不需要征集大量民夫扛事纺纱了。

二来,卖给百姓的方式很是话,一次性买回去的价格很低,如果百姓买不起,可以先租用。租金是一月三斤棉纱,要是嫌这样麻烦地,可以直接和官府签分成契约。将每晚上纺纱量的五分之一作为官府的提成。这样百姓们都有先进的纺纱机可以用,还不会受到国家,或者无良商人的挤兑,对于社会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我不知道论坛bbswbzd9119119119手打

而最让康熙欣赏的,就是凌啸说是黛宁提出的准入许可制度,其实康熙一听这怪模样地名字,就知道是凌啸的手笔。有了准入制度。就是让朝廷有了控制力,江南的那些富商,只有先在朝廷领到了许可执照,方可以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去,只要自己顶住压力,像凌啸建议的那样,除了朝廷一家官办的纺车厂,和黛宁的那家官私合营的外,前期就再不批准一家了,那么这整个行业,就稳稳地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囤积居奇,大户挤兑小民等等弊端都可以控制了,完全保障了自己对政策调整地主动和从容。

郭璓见凌啸又夺得一个彩头,心中愤愤不平,他自问自己是很公私分明的人,但是这待遇绝对不是凌啸可以享受的。凌啸啊凌啸,你难道不知道自古多才招忌恨吗偏偏你不知道收敛锋芒,这次又犯在了老夫手上,就怪不得老夫了。

他见康熙龙颜大悦,显然就要宣什么谕旨,很有可能要奖赏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