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全能闲人 > 分节阅读 462

分节阅读 46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罢了,行走在这个幽谷平原中,身边时不时就有白白的云絮飘过,伸手一握,丝丝清凉,让人不禁生出我本天界一散仙、闲来揽云气、静时会嫦娥的小资感觉。

这竟是一个被拥护在群峰之中,隐藏极深,地势极高的山中幽谷。当然鲁省不比南方的大山,海拔过千米就有云气可见,到了泰山上都能看到滚滚云海,估计这个山谷的平均海拔也就在百米的样子,最高也不过千米。

这些不算什么稀奇,稀奇地是这里似乎是有人居住,深山别客、桃花源周易夫妻对望一眼,都有些兴奋,比起这个隐藏在云水山区的桃花源来,玉蜂的巢穴在哪里,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易哥,是水稻哎想不到这里的环境和百泉谷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温暖,这都快入冬了,居然还能种植水稻”看到这副平和恬淡、恍然世间桃花源的景象,柳絮心中的一点小担忧早就烟消云散了,蹦蹦跳跳地到了一亩田边,低头看了看,高呼道:“好清的泉水啊,一定是甜的,我先尝尝。”迫不及待地捧起一掌水喝了:“真的很甜”

“是麽”

望着这些水稻,周易微微一皱眉,先让斗线金红缀上那些玉蜂,发出指令让它们飞得慢一些,走到稻田旁边观察起来。

这里气候温暖,虽然还不及百泉谷,却比百泉古更为宽阔,可以开垦出很多土地种植,看这些稻子已经抽了穗,估计是七月左右种下的,很快就要收获,居然是一年三熟的地力环境。

引起周易注意的,却不是一年三熟的地力环境,他要是想,百泉谷也一样能够做到。而是这些稻种

摘下一个稻穗,剥去稻壳,一粒通体碧绿、带有微微异香的稻米便出现掌心,周易目光一凝:“绿翠香积这怎么可能”

绿翠香积是他刚到云水村,第一次种植的异种稻米,出自系统商店,这个世界上别无分号;而且这种稻米就和三阴雪梨、交头火枣一样,是绝对不能留种的,也就是说除了他周易,别人是无法搞到的。

可这个神秘的幽谷小村中,却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东西周易面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易哥,你怎么了”

柳絮无意中看到周易的脸色,不觉吓了一跳。

“你看看这粒稻米”

“好熟悉的样子啊,味道也是是,是绿翠香积”柳絮也是一呆:“这种稻米不是你独自研究出来,别人不可能拥有的麽怎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说得是啊,看来这个小山村的秘密还不少呢,走吧,既来之则安之,我们该去拜会一下这里的居民了。”周易微微一笑,抬头望向玉蜂飞去的方向,只见那边一片粉百嫣红,阵阵香气迎面扑来,却不是女人涂抹的脂粉香、也不是酒香饭香,而是一种天然的花香。

桃花。

临水一间草庐,庐旁积水潭中都是清澈见底的泉水,水下是金鲤游动,水上是虎视眈眈的几对野鸳鸯低头望着,片片桃花洒落潭面,还不等染红了水面,就被流水带走,灌溉田地去了,所以说世上总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多。

草庐中有石桌石登、琴台香炉,可惜却少了一位佳人独坐,否则这就是一幅现成的画卷了。倒是在草庐后方,是一道粉红色的院墙,墙头有红杏出没,门便没有对联横匾,倒是在门的左侧有一块诗壁墙,上面抄袭了一首格调还算高雅的旧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呸易哥我们还是走吧,这里面住得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看到故意培植在墙边的红杏,和墙壁上的这首诗,柳絮脸微微一红,她也是有文化的大学生,当年更是个很有小资情调的文艺青年,如何不知道这首出自唐伯虎的诗至于那出墙的红杏,是个女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这家的主人附庸风雅也就罢了,偏偏要学那个娶了八个媳妇儿的唐寅;学唐寅也就罢了,偏偏故意种植这些出墙的红杏,也不知道他是自嘲还是故意嘲讽,反正不是个胸怀坦荡的人。

自命风流、心胸狭窄、封建思想严重的旧时代花心男人不用见面柳絮就做出了判断宣告对方死刑,千万不能让易哥见到这个人,不然好好的一个老公,还不得让人带到沟里去

“管他好人坏人,这个门还是要进的,玉蜂飞到他家去了”周易苦笑着一指玉蜂群。

s:感谢金蔚书友的月票支持。

第六百六十四章今夕古夕二三合更

斗线金红也是虫类,转化为周易的第二元神后,借由它发出的精神力就可以和玉蜂顺利交流,一路上控制前行、或快或慢、无不如意。

可是到了这里,玉蜂便再也不受周易控制,猛然加快了飞行速度,纷纷投入墙后的桃花红杏之中,这就像是游子离家,遇到好朋友相交相识,难免小做流连秉烛夜谈,可真正回到家乡,还是会归家心切,毕竟什么好友也及不上父母亲人重要。

可见蜂巢就在墙内,玉蜂受到母蜂感召,归巢心切。

一点金光从空中落回,隐入周易身上。这个幽谷山村古里古怪,到现在还没见到个喘气儿的出来,而且在这里居然见到了自己的绿翠香积,这是无法解释的事情,周易不得不小心从事。

“我去敲门。”

虽然有些讨厌这家的做派,柳絮还是准备为冒险事业亲自踏出举足轻重的一步。想想吧,找个蜂窝居然就撞到了一个隐藏在山壁后的桃花源比起这个神秘的幽谷山村,就连陶渊明的想象力都有所不足。至少在陶大文豪的笔下,也不过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已,还不曾有飞瀑引水、低云氤氲、稻米莹绿、嗡然有玉蜂,可见现实总是比理想更丰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